推動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瞭望周刊社

推動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05-06 14:40:31 來源: 瞭望 2025年第14期

  

➤瀏陽市統籌抓好園區、片區、鎮域、文旅“四大經濟”,努力推動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年,瀏陽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再製造産業鏈産值分別增長17.36%、17.55%、14.25%,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正向千億級産業集群邁進

  文 | 中共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 肖正波

  

  瀏陽市位於湖南省東北部,瀏陽河穿城而過,是世界聞名的花炮之鄉,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近年來,瀏陽市圍繞爭當“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目標,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統籌抓好園區、片區、鎮域、文旅“四大經濟”,努力推動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大園區經濟 澎湃縣域經濟主引擎

  園區是縣域發展主陣地,是增強縣域實力的戰略平台。瀏陽緊扣“五好園區”建設,優化拓展“1+3+N”園區(基地)發展格局,以瀏陽經開區為龍頭,以省級農科園、鎮頭環科園、湘贛合作産業園(大瑤花炮産業基地)為支撐,做強若干鄉鎮工業集聚區,以園區經濟帶動縣域經濟。

  優化産業規劃布局。抓實園區産業鏈建設,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新興産業,提質升級煙花爆竹、綠色食品、家居建材等傳統産業,前瞻布局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未來産業。2024年,瀏陽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再製造産業鏈産值分別增長17.36%、17.55%、14.25%,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正向千億級産業集群邁進。瀏陽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68位,農科園獲評湖南傳統優勢食品産區。

  提升招商引資質效。打造企業禮遇好、辦事體驗好、承諾兌現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綜合效應好的“六好”營商環境,以全域“挂圖作戰”,力促湘商回歸、校友回瀏、項目回投,實現大項目頂天立地、中小項目鋪天蓋地。2024年以來,啟愈生物、詮視科技等189個項目落子瀏陽,深圳惠科股份加碼投資90億元的“惠科長沙直顯模組及整機”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用時不到1個月。

  建強區域科創中心。以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為牽引,發揮園區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作用,實施“全力打造區域科創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創成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分別增至780家、217家。瀏陽經開區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獲“中國生物産業大會2024最具生物製造創新力獎”;創新推出的“科技副總”專項計劃,已選派28名高校專家教授到企業“就職”,力促“科技副總”創新力轉化為企業生産力。

  做優片區經濟 鍛造縣域經濟增長極

  片區是縣域發展的增長極,對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意義重大。瀏陽立足轄區28個鄉鎮根據區位和産業發展,約定俗成劃分的東、南、西、北四個片區,進一步明晰定位,激活資源稟賦,持續放大片區優勢。

  東區鄉鎮做好山水文章。用好大圍山、瀏陽河等山水資源,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片區“品質升級工程”,全面提升景區品質、民宿品牌、瀏陽特産品味,打造“優品瀏東”。全市形成以東區為示範的民宿産業高地,民宿數量超過1000家,五星級旅游民宿7個,居全省第一,“圍山雲起”成為長沙市第一家全國甲級旅游民宿。

  南區鄉鎮打好兩張品牌。胡耀邦同志紀念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以及文家市鎮、中和鎮“兩館兩鎮”是瀏陽獨特的紅色資源。瀏陽整合資源,打造“我的光輝起點”紅培、研學品牌;做好“煙花+”文章,打造全國花炮提質升級樣板區,綻放“花炮”牌。在南區鄉鎮的帶動下,全市花炮産業從業者超30萬人,年産值達500億元。

  西區鄉鎮打造塊狀經濟走廊。搶抓長株潭一體化契機,以智能製造、油茶、花木、職教為重點,突出相對集中和錯位發展並存,打造塊狀經濟走廊。片區核心環科園吸引了愛達智能、潤宇塑業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産值達80億元;瀏陽國際花木城一期建成,“買中部、賣中部”市場平台初步構成,花木産業帶動就業10萬餘人;落戶瀏陽河職教園(産教融合示範區)的湖南護理學校已打造為湖南省純醫衛類職校發展樣板。

  北區鄉鎮做好配套經濟。立足金陽新區,服務瀏陽經開區,大力發展配套經濟,推動家居建材、醫藥康養、規模農業等連片聯動發展。全市家居建材已形成以北區為核心的産業集群,截至2024年底,共有規上企業131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實現規上工業産值超過140億元。

  做強鎮域經濟 厚植縣域經濟支撐點

  鎮域是縣域發展的支撐點,在促進城鄉融合中起着橋梁和紐帶作用。瀏陽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旅則旅,因地制宜發展鎮域經濟。

  提升“鎮規劃”。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深化“多規合一”,創新實施“市鎮同步、鎮村一體”規劃編制模式,找準産業方向,加快創成“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市)”。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設美麗宜居村莊608個、示範片6個,“千萬工程”的瀏陽實踐入選湖南首批十大鄉村振興典型。

  塑造“鎮品牌”。依託特色小鎮做強産業,打造大瑤“花炮小鎮”、文家市“紅色文旅小鎮”、柏加“花木小鎮”、社港“正骨醫藥小鎮”等4個省級特色産業小鎮。社港鎮骨傷科醫院年門診量超過50萬人次,從偏遠山區的鄉鎮衞生院發展成輻射湘贛地區的“超級鄉鎮醫院”;沿溪蔬菜、官渡嗍螺、沙市樓梯、葛家雞腸子辣椒等鄉鎮品牌,正從鄉土風物變成“共富密碼”。2024年,瀏陽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88億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3;永安鎮推動工業産業和鄉村振興齊頭並進,躍居全國百強鎮第68位。

  推出“鎮政策”。堅持“無改革不瀏陽”,持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全國試點,探索實行“定量不定點”供地等政策,着力破解發展難題。目前,全市盤活閒置農房2100余宗,為村集體和農民增收8180萬元;永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入選自然資源部典型案例。

  做活文旅經濟 引領縣域經濟新浪潮

  文旅是縣域經濟的引爆力,可以有效激發經濟活力。瀏陽聚焦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兩個融合”,以重點突破帶動文旅産業整體提升。

  構建新格局。用好“瀏陽河、瀏陽煙花”兩個國際IP,全力構建“一軸串聯、兩翼齊飛”(即以瀏陽河為主軸,以“兩山”生態板塊和“兩館”紅色旅游為側翼)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動瀏陽從世界花炮製造中心蝶變為世界煙花旅游目的地。

  打造引流點。高水平辦好國際花炮文化節,精心打造“天空劇院”,持續舉辦沉浸式“周末焰火秀”,現象級文旅爆款頻出,“一河詩畫,滿城煙花”城市形象持續點亮。其中,“周末焰火秀”等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吸引游客500多萬人次,外地游客佔比90%以上,拉動消費超150億元。瀏陽蟬聯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第四位。

  帶動全域熱。堅持“文旅+”,加強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瀏陽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拓展“看浪漫煙花、觀精彩賽事、品地道蒸菜、悟紅色精神、住精品民宿”的文旅消費全鏈條,不斷豐富文旅消費業態和場景,加快創成國家文化産業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次超過4200萬,旅游總收入超過4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