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消費提振瓶頸 釋放內需增長潛力
➤居民消費能力不足、消費供給結構性矛盾以及消費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制約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方案》把握這些關鍵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助力激發消費潛能,全方位提振消費
文| 姜雪
作為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一環,消費既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更是14億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重要載體。面對當前消費者信心偏弱、部分領域供需錯配、環境待優化等客觀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系統部署攻堅舉措,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促進消費擴量、提質、升級為目標,聚焦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提高供給質量創造有效需求、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部署了包括七大行動和支持政策在內的30條舉措,覆蓋收入就業、教育醫療、游樂住行等多領域,是綜合供需協同、民生導向與政策聯動等多維度的創新舉措,有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更好發揮消費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拉動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
我國消費市場蘊含巨大潛力
我國已連續十餘年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網絡零售多年領跑全球,消費升級呈現三大新特徵。
傳統消費迭代加速。大宗耐用消費品迭代需求旺盛,汽車消費向“移動生活空間”轉型,當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250余輛,較發達國家400~800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汽車後消費市場已經超越傳統的維修保養,轉向以車為核心的個性化、場景化需求。
家電傢具智能化、綠色化與場景化升級加速,今年前兩個月,家電一級能效産品銷售額241億元,同比增長36%。改善型住房需求持續釋放,居民對“好房子”的需求旺盛,家裝類消費市場廣闊。
《方案》順應大宗消費發展趨勢,明確提出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以真金白銀的政策和多種工具組合拳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同時實施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3類數碼産品購新補貼,有望帶動更大規模商品消費增長。
服務消費迅速增長。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1.5萬美元後,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穩定佔據主導地位。當前我國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服務消費正加速從“補充性消費”向“主導性消費”升級。
銀發消費潛力巨大。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達到15.6%,催生萬億級養老服務體系需求。如江蘇省鹽城市以“康養+旅游+養老”為主線,打造10個旅居康養基地,發展老年用品市場,取得積極成效。
文旅融合縱深發展。近年來我國“文旅+百業”“百業+文旅”不斷融合發展,積極適應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我國國內出游人次56.15億次,同比增長14.8%,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演出演藝消費、冰雪經濟等新業態持續升溫。以冰雪經濟為例,吉林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豐富冰雪消費業態,2024~2025雪季,吉林北大湖的游客接待預計將突破100萬人次,帶來的旅游收入有望達到5.5億元。
入境旅游強勢復蘇。“China Travel”已經成為全球新時尚,入境游熱度持續攀升。2024年入境游客1.3億人次,入境游客總花費942億美元,同比漲幅均超60%。《方案》提出要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擴大文體旅游消費,發展入境消費,正是對人口結構變化和居民消費趨勢的積極回應。
新型消費動能澎湃。新型消費以其高度的需求適配性和發展可持續性,正在成為消費新增長點。
人工智能賦能消費革命。“人工智能+消費”以技術重塑消費體驗,在消費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推動消費向智能化、可持續化轉型發展。
低空經濟打開萬億空間。低空經濟是融合航空技術、數字經濟和消費場景的新興領域,正處於從戰略布局向消費普及的發展階段,蘊藏巨大潛力。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預測,2035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攀升至3.5萬億元。
健康消費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中國大健康産業總收入規模預計達到9萬億元,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547元,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0%。
《方案》明確提出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和低空經濟,並提出開展健康消費專項行動,這不僅直接拉動相關消費增長,還可以通過産業鏈協同效應帶動上下游産業相關消費發展,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

游客在湖北省襄陽古城北街游覽(2025 年4 月 5 日攝)楊東攝 / 本刊
精準施策把握提振消費的關鍵環節
居民消費能力不足、消費供給結構性矛盾以及消費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制約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方案》把握這些關鍵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助力激發消費潛能,全方位提振消費。
築牢消費根基,提振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對消費增長的支撐力有所下降,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振。
基於此,《方案》創新實施“增收促進行動+保障支持行動”組合拳,以增收擴源夯實物質基礎,以減負降本助力減少後顧之憂。《方案》將“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置於首位,提出擴大以工代賑實施範圍,通過勞務報酬發放帶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多措並舉穩住股市、豐富個人投資債券産品等舉措。同時提出強化民生剛性支出保障等具體舉措。政策發力點精準契合收入結構優化要求,直面民生痛點,有望夯實消費基礎,增強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
鍛造優質供給體系,推動消費者從“有得買”向“買得好”轉變。高質量供給體系通過創新型供給和升級型供給精準對接不同年齡群體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當前我國供給能力一定程度上滯後於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一方面,商品消費存在“低端過剩”與“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消費者多層次、個性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滿足。
以化粧品為例,現在高端化粧品市場仍然被國際品牌壟斷,國內高端化粧品品牌較少,産品種類和品質競爭力有待提升,2024年我國美容化粧品及洗護用品進口量為163億美元,赤字規模超80億美元。
另一方面,服務消費存在供給短板,尤其在高端化、專業化、標準化等方面,形成了對消費需求升級的制約。如,家政、養老服務在用工標準、收費等方面標準不統一。文旅、養老、醫療等領域同質化嚴重,適老化與個性化服務供給不足,與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形成反差。
《方案》聚焦商品和服務消費供給短板,從消費品質提升與服務消費提質惠民雙向發力,提高供給質量。如,針對銀發經濟發展需要,提出支持地方試點探索多層建築加裝電梯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便利化這部分群體的出行和用餐需求。這些都有助於提高供需匹配度,以高質量供給激發和創造有效需求。
優化消費環境,破除消費“隱形門檻”和制度障礙。良好的消費環境既是市場活力的“穩定器”,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當前我國消費環境建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抑制相關消費潛力釋放。
基於此,《方案》聚焦准入開放化、管理精細化、監管協同化、維權高效化的“四化”改革,破除影響消費的制度性障礙。《方案》針對汽車限購的“一刀切”式管理,提出推動汽車等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分年限保障“久搖不中”無車家庭購車需求。
針對部分地方對促銷活動審批、社區集市備案等設置不合理門檻的情況,《方案》要求簡化審批流程,實行“線上即報即辦”,並通過跨部門聯合監管減少對合規經營主體的干擾。充分體現我國消費環境優化從短期整治轉向長效治理,將持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制度紅利。

在山東省榮成市西霞口神雕山野生動物世界濱海步道,游客與黑尾鷗親密互動(2025 年 4 月 6 日攝) 李信君攝 / 本刊
以創新務實舉措
構建提振消費的系統工程
《方案》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政策矩陣,形成長短結合、供需協同、軟硬兼顧的促消費創新機制,既能夠解決短期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又有助於構建長期可持續消費生態,系統性破解消費堵點和難點,顯著提振消費。
長短結合,提高促消費政策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方案》瞄準制約我國消費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通過短期刺激消費擴容與長期結構性改革的雙輪驅動,更好釋放消費潛力。
短期以消費品換新、場景創新快速激活市場。如在2024年以舊換新效果顯著的基礎上,乘勢而上提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同時針對二手商品流通存在的堵點,提出要推動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建設,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體,創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
長期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增強消費信心。如提出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動,持續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等,破解制約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長期問題。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在採取創新舉措增加農民收入,如,湖南寧遠縣西灣村打造九嶷香蓮全産業鏈,開發蓮酒、荷葉茶等産品,並成功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
供需協同,充分發揮促消費政策的合力效應。《方案》通過需求側提升消費能力、供給側優化供給質量雙向協同發力,既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供給無法滿足多樣化、差異化消費需求新模式的問題。
在需求端,《方案》提出結合形勢變化加大就業支持力度,促進重點群體就業。針對靈活就業人員保障難題,提出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自2022年試點以來,已覆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1000多萬名新就業形態人員,實現了有效保障。
在供給端,《方案》不僅聚焦於高端供給的結構性問題提出不斷豐富郵輪航線和旅游産品,推進游艇登記註冊和報備便利化,還針對家政等關係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務消費短板,提出有力舉措,比如《方案》強調提升餐飲服務品質,推動加快配齊購物、餐飲、家政、維修等社區服務網點,讓更多居民享有“家門口”“樓底下”的便民服務。許多地方在這方面也有探索,如寧波海智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綜合型鄰里中心商業綜合體為核心,將“服務、商業、鄰里”三大核心場景融為一體,有效滿足居民24小時購物、餐飲等相關消費需求。
軟硬兼顧,暢通“消費-投資”良性循環。《方案》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産業、投資等政策,兼顧消費領域的軟性保障和硬體建設,有效暢通“消費-投資”良性循環,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驅動機制。
在軟性保障方面,《方案》提出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其中特別提出要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有助於大幅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有效促進消費增長。
在硬體建設方面,《方案》聚焦消費基礎設施不平衡問題,提出要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和“千集萬店”改造提升,加強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村終端物流配送設施建設。這將充分發揮消費對投資的帶動作用,助力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
總體看,我國14億多人的消費升級不是簡單的數量擴張,而是整個國民經濟循環質量的躍升。通過制度性安排打通“增收-優供-促消”的鏈條,有助於更好以提振消費為着力點,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