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區:打造大灣區西岸創新高地-瞭望周刊社

翠亨新區:打造大灣區西岸創新高地

2024-12-23 14:10:00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52期

  

  ➤目前,翠亨新區擁有上市企業總部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國家級和省級單項冠軍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188家

  ➤深中通道開通的第一個月內,駛入中山的車輛超過了130萬輛次,這一數字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中山市民用汽車保有量。翠亨新區接待游客量達150萬人次,成為中山市吸納珠江口東岸人流的首選地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灣區脈動,勢能匯聚;翠亨新區,勇立潮頭。

  站在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的核心地帶,極目遠眺,一幅壯麗的畫卷鋪陳在珠江口西岸。這裡,深中通道如巨龍騰飛,連接兩岸,預示着粵港澳大灣區開啟新篇章。

  翠亨新區,作為廣東省中山市對接大灣區的重要窗口,正以其獨特的地緣優勢,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這裡,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更是大灣區西岸的創新高地。

  伶仃洋畔,活力四射;新區崛起,未來已來。翠亨新區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攜手深圳前海,共築大灣區發展新格局。在這片熱土上,生物醫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超過50個重點項目相繼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目前,全區擁有上市企業總部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國家級和省級單項冠軍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188家。

  2024年前三季度,新區GDP達到181.46億元,同比增長6.0%。在這裡,曾經的灘塗變成了科技創新的沃土,新區正以嶄新的姿態,擔當起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崛起的使命與責任。

  翠亨新區黨工委負責人&&,新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完善的産業鏈布局和日益提升的創新能力,正成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矚目的焦點。

深中通道橋聯珠江口東西兩岸,中山翠亨新區實現半小時通達深圳前海、寶安(2024 年 6 月 17 日攝)  葉志文攝

戰略定位:對標先進,打造未來産業新高地

  翠亨新區被中山市賦予“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中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範區”三個定位,正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致力於打造成為中山市創新發展的第一方陣。

  在産業發展方面,翠亨新區特別強調對標深圳“20+8”産業集群的戰略。新區的“4+X”産業體系中,“4”代表健康醫藥、新能源與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而“X”則指代未來産業。當前,翠亨新區已經聚集了中廣核、華潤燃氣、中科富海、江波龍、康方生物等一批科創龍頭企業。

  在健康醫藥領域,翠亨新區已建成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和中山生命科學園等産業&&載體,引進了眾多科研機構和産業項目。這些舉措體現了新區在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上的重視和扶持力度。

  在新能源與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翠亨新區集聚了中廣核、中科富海、明陽電氣、大洋電機等一批新能源産業龍頭企業和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明陽現代能源高端裝備科技園完成簽約,有效促進新區新能源産業延鏈補鏈,為新區打造清潔能源産業集群提供更大支撐力。

  除了聚焦生物醫藥和新能源領域的科技服務業,翠亨新區正着力加強新一代信息服務業領域的科創服務支撐。中山軟體園(翠亨新區)已在翠亨新區揭牌運作,這將為先進製造業、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産業發展和創新提供關鍵的“軟支撐”。

  受訪人士認為,翠亨新區的一系列規劃和措施,不僅體現了其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響應,也展示了其作為中山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發展&&的決心和實力。

  産業升級:從傳統到現代,實現華麗轉身

  過去,翠亨新區的産業以傳統製造業為主,隨着時代的發展,新區積極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前瞻布局新興産業。通過引入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新區成功推動了傳統産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現代産業體系轉變。在生物醫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翠亨新區已建立起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翠亨新區為企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不僅吸引了眾多企業落戶,也激發了區內企業的創新熱情。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産品,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如今,翠亨新區的産業布局更加優化。以生物醫藥為例,新區已建成多個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成為大灣區生物醫藥産業的重要基地。在數字經濟領域,新區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建立了多個創新&&,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産業的深度融合。

  翠亨新區的産業轉型升級,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的增長上,更體現在産業結構的優化和産業鏈的完善上。新區正逐步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交相輝映,共同書寫着翠亨新區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篇章。

  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共築大灣區夢想

  全長約24公里的深中通道,如同一條巨龍橫臥珠江口,將伶仃洋的天然屏障變為坦途。

  原本從中山翠亨新區前往深圳前海有約2小時的車程,如今僅需30分鐘左右便可抵達。翠亨新區與前海的距離如此之近,讓人不禁感嘆“翠亨比深圳很多地方離前海更近”。

  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的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開通的第一個月內,駛入中山的車輛超過了130萬輛次,這一數字相當於增加了一倍中山市民用汽車保有量。與此同時,翠亨新區接待游客量達150萬人次,成為中山市吸納珠江口東岸人流的首選地。

  新區以産業鏈的互補和共贏為目標,通過實施“東承”戰略,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東承”戰略,即東承深圳、廣州的産業優勢,南聯珠海的橋頭堡地位,翠亨新區在這一戰略指導下,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産業對接。

  新區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等地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産業聯動、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等手段,實現了産業鏈的高效整合和協同發展。

  在産業合作方面,翠亨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深圳、廣州等地的創新資源深度融合。江波龍、新益昌、中廣核、華潤燃氣等深圳行業領軍企業已在馬鞍島設立了新的基地。在該島的企業中,超過30%流淌着“深圳血液”。

  在政策層面,翠亨新區積極借鑒深圳、廣州等地的先進經驗,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新區推出的多項改革舉措,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發展環境,全面對標深圳,依託線上線下渠道實現超230項深圳高頻政務事項在翠亨新區“一站式”查詢及申辦,率先與寶安區合作相互投放自助終端,實現通辦事項的24小時全天候便捷辦理,探尋出一條深中融合、政務協同的全新路徑。

  翠亨新區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在這裡,不同城市的文化、資源、産業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創新、和諧的大灣區形象。

  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

  翠亨新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一員,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動力。新區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構建了完善的創新體系,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科技創新方面,翠亨新區&&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新區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形成了産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格局。在這一格局下,新區成功孵化了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區還積極打造創新&&,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等全鏈條服務。例如,新建的科技創新園區,配備了先進的實驗設備,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入駐,為企業創新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創新&&的建立,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為整個區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才培養方面,翠亨新區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新區通過設立人才基金、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舉措,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前來創新創業。同時,新區還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批聚焦科創的企業和項目已在翠亨新區聚集。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聚焦“華龍一號”、先進四代核能技術等新型核電堆型研發和原創技術攻關,是中廣核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重要布局;華潤燃氣總部基地(中山)及新興産業科創中心項目將集合華潤燃氣中山公司、潤智科技有限公司、學習與創新中心等重要單位,成為華潤燃氣業務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康方灣區科技園總規劃産能超過10萬升,是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生物醫藥生産基地,將成為康方生物全球領先技術和藥物研究開發、生産和銷售的主要載體……

  翠亨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區的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産業快速崛起,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多點開花、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