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職業成長“有盼頭”-瞭望周刊社

社區工作者職業成長“有盼頭”

2024-12-16 14:49:23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51期

  

➤“獲得入編考試資格的社區書記,在基層黨建、文明城市、平安建設、社區治理等方面必須是‘多面手’。誰能上、誰夠格,憑實力説話。”

➤崇川區打通專職網格員-後備幹部-社區幹部的晉陞渠道,讓專職網格員等普通社區工作者在更大的舞&上發光發熱

➤越來越多的青年社區工作者來到崇川區,新鮮血液的加入,為社區工作帶來新氣象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柯高陽

  

  “我做社區工作20多年,沒想到還有入編的機會。”51歲的席志芹是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和平橋街道濠北社區書記,2023年,崇川區面向優秀社區(村)黨組織書記選聘事業人員,她通過擇優聘用轉為街道事業人員。

  席志芹的入編,得益於崇川區實施的社區(村)書記“530激勵計劃”。按照江蘇省統一部署,崇川區明確將社區工作者納入職業化管理,自2021年起,5年內按照社區(村)書記總數30%的比例擇優聘用為街道事業人員。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江蘇南通採訪了解到,崇川區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為社區書記們搭建編制內外“專車道”;打通專職網格員-後備幹部-社區幹部的晉陞渠道,給予普通社區工作者更多職業發展機會;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席志芹就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北濠橋新村改造方案徵求居民意見(資料照片)孫屹峰攝

  讓有為者有位

  翻看入編的社區書記名單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現。

  以席志芹為例,2021年,她所在的濠北社區有43幢居民樓面臨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1500多戶,違建數量多、居民支持率低,改造面臨很大阻力。連着數月,席志芹與同事們挨家挨戶走訪,一遍遍宣講政策、幫助居民疏通心結,推動社區內822處違章建築全部順利拆除。

  “編制內外‘專車道’上,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崇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明星説,參加選聘的社區書記,除了需要滿足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滿6年的基本條件,所任職社區還需要連續3年考核位於前列。

  “獲得入編考試資格的社區書記,在基層黨建、文明城市、平安建設、社區治理等方面必須是‘多面手’。誰能上、誰夠格,憑實力説話。”崇川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級機關工委書記梁海燕説。

  沈鈺是陳橋街道仁和社區黨總支書記。仁和社區內安置房小區較多,但不少監控設備年久失修,居民反映生活不便。沈鈺協調召開居民代表會議、徵求修繕方案、爭取專項資金,半年內順利更換調整監控線路,社區新增400個高清探頭,解決了社區居民鬧心已久的問題。沈鈺因此獲評2022年南通市“千名領先”村(社區)書記,2023年擇優聘用為街道事業人員。

  “從編外到編內,社區書記的崗位職責沒有變,但提升了薪酬待遇。這明確傳遞了一個信號:踏實肯幹的社區工作者,一定有希望、有奔頭。”梁海燕説。

  據統計,“530激勵計劃”實施4年以來,崇川區共有46名社區(村)書記進入公務員和事業人員隊伍。

  激活網格員隊伍

  “把房産證交給小王,我放心。”家住崇川區新城橋街道文峰社區文峰北苑小區的朱爺爺,因子女在國外,平時住在養老院。最近,他想把常年無人居住的房子出售,找到社區工作人員王鵬。

  2022年,“90後”王鵬來到文峰社區擔任專職網格員。走訪中,他了解到朱爺爺的房間漏水,立刻&&養老院&&更換房間;擔心老人生活不便,他逢年過節常去看望,和朱爺爺建立了深厚感情。

  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王鵬贏得了好口碑。2023年,他由專職網格員轉為社區工作人員,如今已成長為新城橋街道文峰社區黨委副書記。

  為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同時加強梯隊建設,崇川區組織部門提出,在全區優秀專職網格員中擇優選拔一批社區(村)後備幹部。一批包括王鵬在內的服務基層務實、工作成績突出、村居群眾認可的社區工作者脫穎而出。

  近三年來,崇川區累計近200名優秀專職網格員被吸納為社區後備幹部,100余名後備幹部進入定編社區工作者隊伍。此外,20多名社區工作者走上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崗位。

  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崇川區打通專職網格員-後備幹部-社區幹部的晉陞渠道,讓專職網格員等普通社區工作者在更大的舞&上發光發熱。

  攪動“一池春水”

  崇川區屬於南通市主城區,人口密集、流動人口多、老舊小區多,基層社會治理壓力較大。為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當地持續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

  2023年,崇川區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18人”的配置標準,對全區萬人左右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員額進行重新核定,新增近300個社區工作者編制,社區工作者隊伍得到進一步擴充。

  受益於“社區工作者也能進入事業編”的激勵措施,崇川區社區工作者的幹勁更足,職業認同感更強。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社區工作者來到崇川區,新鮮血液的加入,為社區工作帶來新氣象。

  崇川經濟開發區洪濟社區是近兩年新成立的社區,臨近南通大學等文教單位。幾位年輕社區工作者立足社區實際,設立交通安全主題網格驛站、開展“最美家園”攝影比賽,得到居民認可,迅速拉近與居民的距離。

  “資深社區工作者經驗豐富,擅長做群眾工作;年輕人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相對更快,彼此可以互補。”洪濟社區黨總支書記黃敏説。

  目前,崇川區社區(村)工作者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數佔八成以上,各個社區(村)基本形成老、中、青三代社區(村)工作者相互配合的梯次結構。

  “未來,崇川區將繼續強化社區工作者激勵保障,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崇川區委書記胡擁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