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家需求融入企業血脈-瞭望周刊社

將國家需求融入企業血脈

2024-12-02 14:31:39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49期

  

科興控股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尹衛東

➤一家企業有沒有興趣去找0、有沒有能力找到0、有沒有機制用好0,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找到核心問題、又找到解決方案,就掌握了生物醫藥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就是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世界前沿工作

➤企業要想發展,最低層次是滿足市場需求,産品要有人買;最高層次則是要能滿足國家需求。如果企業能全面地理解並把握好國家現在的需求、未來的需求,企業就能獲得長久發展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冉燃

  

  在科興控股(下稱科興)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尹衛東的心頭,“需求”二字的分量非同小可——他深信,企業發展的至高境界在於精準且深遠地滿足國家需求,“在滿足國家需求的過程中,企業會自然獲得競爭力,獲得大發展”。

  在感知國家需求、更努力滿足國家需求的企業導向下,尹衛東帶領科興先後研製出中國第一支甲型肝炎滅活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多款疫苗。其中,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被列入世界衞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並在60余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使用。

  科興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生物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2001年。科興旗下擁有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並在海外多國推進生物醫藥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合作。科興如何聚焦“需求”?又如何在實踐中把握“需求”?

  “企業在需求中找0、科研院所在科學中找0,二者融合就能更好驅動創新”

  《瞭望》:在科興心目中,創新是一個什麼分量的詞?

 尹衛東:創新是科興的命根子。如果科興在創新上沒有能力,死路一條。科興一開始沒有足夠的資金,也沒有足夠的土地和廠房,靠科研創新開發出的一款疫苗起家,可以説,科興的血液裏流淌的就是創新的基因。

  在科興創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創新不只是科研技術的創新,它是一個全鏈條概念。比如發現一個靶點、開發一種藥物,這只是播下一顆創新的種子,我們還需要將種子培養成嫩芽、小苗、大樹和森林,從種子到森林的所有環節、所有鏈條都需要創新。

  創新的核心目標是滿足需求,滿足國家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瞭望》:在你看來,驅動創新的關鍵是需求?

 尹衛東:對。我們常説創新驅動發展,但更關鍵的問題恐怕是驅動創新的原動力。我認為,創新的原動力來自需求端,需求驅動創新。

  有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説,他們要解決0到1的問題,企業來解決1到N的問題。那麼請問0在哪兒?0隻存在於科學研究中嗎?

  例如,當出現新的傳染病時,0在發表的論文中嗎?0在現有的知識結構裏嗎?我想不是的,此時,0實際在國家的需求中、在群眾的需求中。我們要在這些需求中找0、找到0,再組織力量解決它,也就是實現0到1、1到N。

  我想,企業在需求中找0、科研院所在科學中找0,二者融合就能更好驅動創新。

  《瞭望》:企業在需求中找0為什麼如此重要?

  尹衛東:從宏觀政策看,國家不斷引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我看來,主體地位的應有之義就是要能把握需求,把握需求離不開找0。

  從微觀企業看,一家企業有沒有興趣去找0、有沒有能力找到0、有沒有機制用好0,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瞭望》:科興在找0的過程中有什麼經驗?

 尹衛東:企業在找0的過程中需要調動各種科學資源要素,科興的密碼是先認同後共享。所謂認同,就是科興需要與合作各方首先達成科學上的認同;所謂共享,就是彼此接受科學成果以科研單位為主,商業成果以企業為主,最終實現價值共創、成果共享。

  當然,科興的共享機制除了商業成果共享之外,更大的共享是科學上的共享。或者説,科興把從需求中找0從而提煉出來的科學問題共享給研究人員,這種科學共享的魅力甚至超過金錢,因為科學家的本能就是發現有價值的科學問題、進而解決這些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瞭望》:科興如何看待找0的風險?

  尹衛東:我們協調各方科學要素找到0後,可能會做成1、做成N,當然也可能失敗。做成1、做成N的成功大家共享,商業上的失利則由企業承擔。

  我想這也是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擔當主體地位的應有責任。我不相信只有賺錢沒有賠錢、只有利益沒有風險的主體地位。敢於在科技創新中擔當主體地位的企業,也一定做好了承擔風險、承受失敗的準備。在一個國家的創新生態中,如果沒有敢於擔當、敢於赴死的企業,這樣的創新生態是脆弱的。

 “找到核心問題、又找到解決方案,就掌握了生物醫藥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

  《瞭望》:如何看待我國生物醫藥當前的創新生態?在突破生物醫藥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中國的表現怎麼樣?

  尹衛東:我眼中的關鍵核心技術要能解決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重大需求。比如新的傳染病出現後,關鍵核心技術就是要能判斷這是什麼病毒、會不會引發傳染病大流行、該不該隔離等,這是全世界都關注、都存在的重大需求,這就是關鍵核心技術。

  以新冠疫情為例,我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衞生組織等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等。在這種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背後,是我國科學家掌握了應對疫情的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病毒測序,意味着掌握了“芯片”,是關鍵核心技術;中國做出了新冠疫苗,也是關鍵核心技術。

  在某種程度上,找到核心問題、又找到解決方案,就掌握了生物醫藥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就是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世界前沿工作。

  中國科學家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現説明我們具備了發現新病原、新靶點的能力,並且能夠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瞭望》:促成這種進步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尹衛東:最重要的原因是政策長期持續穩定。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通過一系列持續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有力推動了生物醫藥産業發展。

  走出國門你會看到,有的國家人均衞生支出非常高,也規劃了好的産品,可往往政府換屆後相關政策被推翻。政策的快速變化與科學邏輯其實不吻合,尤其跟生物醫藥的發展邏輯不一致。大家都知道,生物醫藥的發展邏輯是一個産品往往需要10年時間的研發、20年才能盈利。如果一個國家生物醫藥的産業政策不斷變化,其技術研發就可能中斷,産業布局也可能打亂。也就是説,發展的高速和低速是相對的,但是保持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對生物醫藥的發展至關重要。

  另一個原因是科學積澱。我國數十年大規模的投入,系統、完整地建立起全科學體系,最終形成全領域科學優勢,使我們在生物醫藥領域具備相對完善的産業鏈和資源要素。

  比如疫苗研製之初,需要用到病毒學相關技術,現在的病毒學與傳統病毒學不同,需要快速發現病毒、快速測序分析,並引入核酸檢測技術、蛋白質結構研究分析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甚至AI算法算力等。在這諸多細分領域,中國具備全領域的科學資源要素,包括人才、技術等。科興在研製疫苗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這種科學積澱的紅利,這是國家的遠見,作為企業確實能感受到國家對創新價值的尊重。

疫苗生産過程中的燈檢環節(資料照片)科興供圖

  “企業要去感知國家的需求,更要努力滿足國家的需求”

  《瞭望》:今年5月,科興中標土耳其疫苗長期供應項目。在你眼中,中國疫苗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如何?

  尹衛東:企業競爭對應的是産品競爭,企業提供的産品又好又便宜,企業就有競爭力。科興中標土耳其疫苗長期供應,説明我們的疫苗産品、服務與技術能力獲得土耳其的認可。

  走出去的疫苗企業不只是科興,中國生物等若干公司都有不俗表現。中國疫苗企業正以創新研發和産業發展的雙引擎,攜手開創中國疫苗的新機遇。

  《瞭望》:包括科興在內的中國疫苗企業為什麼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

 尹衛東:科興創立之初就提出“為人類消除疾病提供疫苗”的使命,和“讓中國兒童使用國際水平的疫苗,讓世界兒童使用中國生産的疫苗”的願景。在這個使命和願景下,科興秉承科學邏輯加速科研創新,疫苗産品銷往全球數十個國家。以甲肝疫苗為例,企業創業之初我們的甲肝疫苗還沒賣到100萬劑,經過20多年發展,甲肝疫苗已向全球40多個國家供應累計超過1億劑,出口3600萬劑,僅次於葛蘭素史克。

  這也意味着,我們的甲肝疫苗為防控甲肝疫情作出了貢獻。我國甲肝報告發病率從1991年的10萬分之56,下降到2023年的10萬分之0.82。

  科學邏輯之外,科興始終堅守商業邏輯。我認為,商業邏輯的最頂層其實是國家需求。在滿足國家需求的過程中,企業會自然獲得競爭力,獲得大發展。

  而在科學邏輯、商業邏輯的背後,則是我剛剛提到的國家的遠見和實力。

  《瞭望》:怎麼理解商業邏輯的最頂層其實是國家需求?

  尹衛東:企業要想發展,最低層次是滿足市場需求,産品要有人買;最高層次則是要能滿足國家需求、滿足很多國家的需求。國家的重大需求,意味着産品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價值。如果企業能全面地理解並把握好國家現在的需求、未來的需求,企業就一定能獲得長久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要去感知國家的需求,更要努力滿足國家的需求,一家企業如果真正在為國家服務,那麼國家就會認可這家企業,不管這家企業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

  在我看來,企業家應該把自己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國家需要什麼、如何滿足國家所需上。因為中國的科學研究能力已經讓你有機會抓到新的靶點,中國的産業製造體系也已經讓你有可能生産出具有競爭力的産品,這就是特別值得奮鬥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