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澆好“團結花”結出“幸福果”
➤凝聚起全州470萬各族人民的磅礡力量,同心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文 | 中共紅河州委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87%,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近年來,紅河州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凝聚起全州470萬各族人民的磅礡力量,同心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紅河實踐。

雲南彌勒可邑小鎮的村民在廣場上歡快地跳着阿細跳月(2023 年 8 月 9 日攝) 黃光平攝
攜手共建新生活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暢通內外循環,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縣縣通高速、南北通航空、蒙自通高鐵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高速公路跨過紅河南岸,通車里程達1000公里以上,元陽至綠春高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紅河蒙自機場跑道主體工程完工,元陽民用機場預可研獲批,3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建成5G基站6562座,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便捷。
邊境幸福村美美與共。結合邊境村寨歷史文化、自然條件及發展實際,注重彰顯大國形象、邊境特色和鄉土氣息,投入資金16.61億元,積極發動各族幹部群眾自己動手,齊心協力建設好美麗家園,打造現代化邊境幸福村。探索“黨組織+企業、互助組、邊民”模式,帶動14.55萬餘名邊民享受互市貿易紅利。49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全部通水、通電、通路、通網絡,鄉村幼兒園、文體器械實現全覆蓋。
生態環境宜居宜業。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守護好紅河的綠水青山、藍天凈土,全州森林覆蓋率達59.24%,元陽哈尼梯田遺産區被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屏邑碳票”成為全國首家縣級林業碳票實現全鏈條數字化閉環管理的應用範例,創成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新增6個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314個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建成51個省級綠美鄉鎮、綠美村莊、綠美河湖。
教育引導凝共識
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各族群眾中創新開展以“話感恩、話團結、話心願,學理論、學政策、學經濟、學科技、學法律、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三話六學”實踐活動,利用“火塘夜話”“庭院黨課”等形式,對象化、分眾化、通俗化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邊疆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和行動更加自覺堅定。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五個認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交融,全方位、多渠道引導各族群眾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精神情趣上共同向現代化邁進。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實踐所141個、實踐站1356個,推出阿細跳月、煙盒舞、海菜腔、《流芳》等一大批民族題材優秀文藝精品,不斷夯實“五個認同”思想根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深化拓展。深入實施“石榴紅”工程,持續打造以蒙自為中心輻射個舊、開遠、建水、屏邊的示範圈,邊境沿線和滇越鐵路沿線示範帶,彌瀘一體、建水石屏“一湖兩城”、哈尼梯田核心區示範聯盟,以及一百個示範點的“一圈兩帶三盟百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新格局,5縣市7個單位先後創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各民族之間“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了美滿姻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多維模式促增收
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深入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脫貧人口收入過萬兩年專項行動,實施銜接項目1969個,推進鄉村振興項目1559個,培育壯大新型農村經營主體9033個,總結推廣蒙自藍莓産業“622”農民集體企業合作共贏等一批聯農帶農富農模式,發展壯大鄉村産業,市場化帶動群眾增收。全州脫貧戶和監測對象2024年前三季度家庭人均純收入為1.36萬元,同比增長12.86%,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壯大口岸經濟增添發展後勁。加快推進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申報建設,啟動跨境物流運輸“兩到底一平台”模式、國際道路運輸資質改革,中越鐵路(紅河—胡志明)“一箱到底重進重出”專列成功首發。持續培育特色跨境旅游産品,發揮邊境旅游、綠色産業和人力資源三大優勢,大力發展沿邊産業,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互助組+邊民”等模式,促進邊境地區村(社區)集體經濟和邊民“雙增收”。“互聯網+邊民互市”貿易監管模式被國務院通報表揚。
做強園區經濟打造致富“主引擎”。按照“一園三片”、口岸腹地一體化的思路建設沿邊産業園,一體推進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經濟發展、口岸城市建設,全力打造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和昆河國際大通道的重要戰略支點。加大對園區放權賦能力度,在3個國家級園區實行管委會、海關、開發公司一體發展模式,推進6個省級園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全面實施“標準地”改革,推行園區産業發展清單、准入清單,突出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方向,推動園區經濟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1~9月全州園區規上工業總産值為1263.6億元,規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7.8%。
合力固邊守國土
“一支隊伍”提升組織力。深入實施邊疆黨建長廊建設工程,建立州縣黨委組織部“挂鄉聯村”制度,派出111名幹部下沉49個邊境村(社區)當好政策宣傳、黨建指導、工作督導的“施工隊員”。在13個邊境鄉鎮創新設置“邊防和平安法治辦公室”“興邊富民事務中心”,推動幹部、人才、編制等向邊境基層傾斜,穩定邊境鄉鎮幹部隊伍。
“一套機制”提升統籌力。推行“軍警地”共建,成立國門“大黨委”,構建黨建工作聯創、口岸管控聯防、服務通關聯檢、口岸環境聯管、思想工作聯抓、文化活動聯誼“六聯共建”機制,實體化運作黨政軍警民聯合指揮中心,健全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工作機制,構建“統一指揮、專兼常備、反應靈敏、平急結合”的應急響應體系,有效維護邊境安全穩固。
“一張網格”提升治理效能。推行“黨員中心戶+五戶聯防”鄰里守望,細化優化邊境線上網格,健全邊民參與強邊固防的獎懲機制,持續嚴打跨境違法犯罪。全面實施“智慧邊境”建設,持續推進“紅旗飄飄”工程,廣泛開展“唱國歌、升國旗、走邊關”等活動,組織民兵、護邊員、界務員和邊民群眾等力量,常態化巡邊護邊,構築千里邊疆“鋼鐵長城”,全力守護好神聖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