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攪活”全球經貿-瞭望周刊社

跨境電商“攪活”全球經貿

2024-11-25 10:33:07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48期

 

  在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黑河跨境電商園區

智能倉儲物流中心的工人在查找貨物(2024 年 1 月 31 日攝)謝劍飛攝 / 本刊

➤我國擁有聯合國産業名錄中的全部産業,以及完整、靈活的産業鏈體系,能夠滿足各種産品的生産和配套需求,輔之以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提供全面的生産製造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

➤跨境電商通過線上&&直接將生産者與消費者連接起來,讓中國製造直達全球消費者,極大擴展了中國商品的市場範圍,成為我國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抓手,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經貿格局中的話語權與主動權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錢沛杉

  

  在剛結束的“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不僅在國內推動消費熱潮,也向歐美、日韓等海外市場推出促銷活動,帶動海外消費者在電商&&上網購“中國貨”,開啟了一波“反向海淘”熱。

  與國內電商市場同樣火熱的,是跨境電商“出海”潮。從“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到國産“三蹦子”(燃油三輪車)在海外社交媒體意外走紅,跨境電商帶着國貨走向全球。

  海關總署最新初步測算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8萬億元,增長15.2%。

  得益於我國數字經濟、開放制度和供應鏈優勢,跨境電商發展勢頭強勁、增速迅猛,零售模式佔比不斷提高、競爭力持續增強。在推動我國製造業和市場開拓能力持續升級的同時,也在“重新洗牌”全球經貿格局。

  快速崛起

  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全球製造業景氣度持續走弱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商市場卻發展強勁。

  從發展規模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步提升。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佔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4.9%;2023年,佔比增至5.7%,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5萬億元,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9%,較2023年上半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教授藍慶新&&,我國跨境電商實現了外貿市場多元化,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業務增長迅猛,涌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商巨頭,逐漸建立起高效智能的國際物流配送體系,形成了較強國際競爭力。‌

  從交易模式看,跨境電商零售模式快速發展,中小企業交易佔比提升,推動外貿新動能加速釋放。

  此前,跨境電商主要是將傳統貿易模式線上化,仍以大批量、少批次的企業對企業(B2B)交易模式為主。2022年以來,企業對消費者(B2C)交易佔比持續增長,豐富了跨境電商交易結構,降低中小企業交易門檻。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模式中,B2B交易佔比為75.6%,B2C交易佔比為24.4%,其中B2C交易佔比持續增長。

  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認為,廣大中小企業借助跨境電商&&大力拓展全球市場,逐步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成長為新型貿易經營者。跨境電商&&積極鼓勵和支持中小微企業品牌化經營,努力為推動“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作出貢獻,成為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一支重要力量。

  從行業競爭力看,跨境電商&&“巨頭”持續涌現、産品品類不斷擴大、出口地區覆蓋廣泛。

  拼多多集團多多跨境業務産品Temu成北美市場新寵;SHEIN(希音)成為2024第三季度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服裝與時尚網站;AliExpress(速賣通)用戶遍佈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TikTokShop(TikTok電商)進入美國市場僅一年,月活躍用戶量便達到了1.7億,幾乎佔美國人口的一半……

  2023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開始在世界舞&&放異彩,海外用戶數和GMV高速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成長為全球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增速迅猛的B2C領域,産品品類逐步從服飾鞋履、3C電子、家居生活産品等以消費品為主擴展至全品類;出口目的地從以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為主,逐步擴展到遍及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

  河南國際數字貿易研究院、全球(鄭州)跨境電商研究院組織創研的《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跨境電商的觸角已延伸至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跨境電商生態鏈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在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織裏象嶼跨境電商産業服務&&的一個直播間,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用母語直播推介織裏童裝(2023年3月30日攝)韓傳號攝 / 本刊

  成長密碼

  我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得益於科技創新帶來的技術優勢、制度型開放帶來的政策優勢以及産業鏈完備帶來的製造優勢。

  跨境電商“加速跑”源自我國突出的數字經濟優勢。

  跨境電商是數字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數字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物流、倉儲、營銷、支付等領域,以及AI場景、大數據分析等方面持續創新應用,不僅精準對接供需雙方,還給予參與各方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體驗。

  11月13日,在歐洲科技峰會WebSummit上,阿里國際推出全球首個B2B領域的AI搜索引擎Accio。用戶可用“大白話”來詢問AI、提出需求,Accio會通過多輪對話,主動去梳理、理解用戶真正想要什麼,並通過專業的B2B行業知識拆解需求、調研市場、給出建議,從而精準篩選供應商、推薦商品,像一位真正專業的代理商一樣,提供一步到位的智能採購服務。

  AI同樣可以賦能賣家。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超過6萬中小企業在使用阿里國際站的AI産品,AI發布的商品規模達700萬。

  跨境電商“加速跑”離不開政策“組合拳”的持續發力。

  制度開放方面,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了扶持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系列配套政策,設立了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財稅、支付、結售匯、通關等方面採取了有效措施,通過外貿體制改革提高了跨境電商交易的便利化程度。

  以我國為跨境電商增列海關監管代碼為例,2020年7月,我國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鄭州、廣州、深圳、黃埔等10海關,開展包括境內企業直郵境外企業出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710)等業務試點,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試點到全國複製推廣。

  受訪人士認為,相對於傳統外貿業務,跨境電商B2B監管模式刪繁就簡,縮短了外貿商品的供應鏈條,優化了産品結構,實現了全鏈路信息化數字化,有利於境內企業和海外消費者達成交易。

  此外,“單一窗口”提供的貿易便利化、快速結匯、“無票免稅”等制度的創新做法促進了跨境電商業務的陽光化發展,有效加速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

  跨境電商“加速跑”得益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

  “海外消費者下單後,我們馬上進行面料印花,發至工廠完成成衣生産,一件兩件訂單都能接。”廣州番禺南村鎮新基村一間工廠負責人李先生説。粗略統計數據顯示,僅在廣州番禺一地,從事服裝相關行業的企業就超4萬家,為快速、高效、聯動的服裝供應鏈跨境電商“小單快反”模式提供支撐。

  有受訪專家認為,跨境電商高速發展本質是在中國製造核心成本價格優勢基礎上,對新渠道和流量紅利的有效利用,“中國跨境電商産業鏈逐步完善,確立高性價比、高效率的跨境電商供應鏈優勢,形成現如今&&出海、企業出海、國貨出海的跨境電商繁榮”。

  跨境電商的穩健發展不僅依賴基礎雄厚的製造業,韌性強勁的出口貿易和高水平的跨境運輸能力同樣必不可少。

  我國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為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在跨境物流服務方面,我國海運連接度位居全球第一,國際航空貨運通達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連接歐洲25個國家220多座城市,開放的82個國際公路口岸中有68個開通國際道路運輸業務,逐步形成了以國際海運為主體,以國際航空、中歐班列、國際寄遞、國際道路運輸為補充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

  2023年,我國完成國際及港澳&郵件快遞31.1億件,同期,中歐班列共開行1.7萬列,發運190萬標箱,國際道路運輸完成貨運量同比增長105%,有力支撐了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擁有聯合國産業名錄中的全部産業,以及完整、靈活的産業鏈體系,能夠滿足各種産品的生産和配套需求,輔之以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提供全面的生産製造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

  “攪活”全球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經貿發展格局與合作模式進入深層重構期。

  在此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商如同一條“鯰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出口提供了增長新動能,也為低迷的全球貿易挖掘出合作新路徑,推動全球製造業與商業模式“重新洗牌”。

  塑造中國出口新優勢。短期看,跨境電商對中國外貿的貢獻體現在其規模與增速的提升;長期看,跨境電商在供應鏈管理、市場開拓和渠道銷售方面的創新可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出海的整體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層面,“小單快反”模式,利用實際市場需求來預測銷售和控制生産,不僅能減少商家庫存風險,提高資金周轉效率,還對全鏈路各環節進行了在線化升級,倒逼行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發展能級。

  市場拓展方面,跨境電商&&推出“全託管模式”,商家只需發貨履約,以極低成本拓展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統一議價,不僅提升了全流程效率,還可以以極致的質價比,吸引海外消費者,助力中小賣家打開海外市場。

  渠道銷售層面,跨境電商&&通過複製國內電商成熟打法,特別是在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營銷策略上形成“降維攻擊”,快速拿下市場份額。

  專家認為,跨境電商&&對賣家的一站式服務賦能,助其提升包括産品開發、市場趨勢、合規經營、供應鏈管理等在內的一系列綜合能力,帶動産業帶整體能力和品牌力出海,助力“中國製造”綜合競爭力提升。

  推動全球經貿新變革。貿易的本質是連接供需雙方,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上一輪全球化的進程中,“比較優勢”與“全球自由市場”主導了全球産業分工合作及經貿秩序的建構。

  這一秩序下,我國雖憑藉龐大的勞動力規模和加工貿易能力,躍升為全球貿易大國,成為公認的“世界工廠”。但由於缺乏合適的&&和渠道,“中國製造”在出口時通常需要依託海外企業和&&完成設計、物流、銷售、售後等環節。這導致在全球經貿格局中,具有顯著製造優勢的中國企業往往只能扮演“沃爾瑪”等國外&&巨頭供貨方的角色,不僅損失了大量本應屬於中國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使得我國在全球經貿格局中的影響力、話語權與實際貢獻明顯不符。

  跨境電商&&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一局面。跨境電商通過線上&&直接將生産者與消費者連接起來,讓中國製造直達全球消費者,極大擴展了中國商品的市場範圍,成為我國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抓手,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經貿格局中的話語權與主動權。

  在全球經貿格局進入深度重構期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將為全球經貿格局重構提供增長動能、挖掘合作潛力,成為推動“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契機。隨着&&規模擴大、觸角範圍延長,不僅是國內企業,未來也將有更多海外企業和個人,通過電商&&推廣自身産品、品牌和資源,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屆時,我國跨境電商或將成為推動全球經貿治理體系重塑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