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升級
山東省郯城縣郯城街道龍泉社區工作者與小學生一起寫下對祖國的祝福語(資料照片)張春雷攝 / 本刊
➤“傳統印象中的‘社區居委會大媽’已悄然退出歷史舞&,如今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正快速轉型,更趨年輕化、高學歷化。”
➤“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能力素質,決定其協調資源、解決問題的效能,影響其保障社區和諧穩定的水平。各地運營社工學院等有益探索,有助於推進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化建設。”
➤“職業發展和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代表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社區工作者職業價值的認可。這就像一顆‘定心丸’、一劑‘強心劑’,讓我們更好扎根社區、安心工作。”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康喆 尹思源
60萬,82.9萬,89萬,149.9萬,188.9萬……2020~2024年,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人數快速增長,5年間增長215%。
天津青年光儀,將這場考試納入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她2023年從天津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畢業,來到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街匯賢裏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
“我本碩7年學的都是社會工作專業,能清晰地感到,這個專業越來越‘熱’。”光儀説,入職不到一年,已經有不下十人向她諮詢就業經驗。
基層安則天下安。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重在社區。
“社區工作者是社會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包括社區黨組織成員和社區居委會成員中的專職人員,以及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東北大學城鄉社區建設研究院院長張雷説,社區是基層利益訴求、矛盾糾紛的集聚點,社區工作者直面大量繁雜的基層治理問題,其履職水平直接決定我國基層治理水平。
近年來,一系列旨在夯實基層治理力量的制度安排,圍繞做好社區工作展開。
頂層設計方面,2017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印發,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的關於城鄉社區治理的綱領性文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印發,提出“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2024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成為第一個專門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中央文件。
機構設置方面,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作為黨中央職能部門。此後,地方機構改革全面推進,截至2024年2月,全國所有省份均已組建黨委社會工作部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
與光儀同在天津河東區的郭莉,是大王莊街十三經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從事社區工作已9年。天天和居民打交道,她從需求端感受到社區工作者這一職業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最近,郭莉所在的社區發起全民健身項目,鏈結轄區內的羽毛球館開展共建活動。在了解居民需求時,她和同事們發現,社區內的不同群體對羽毛球活動的訴求各異。
“老年居民希望在活動中獲得關節養護知識,家有中、高考生的居民要求盡量結合體育測試標準,商務樓宇的白領們提出想請專業教練辦對抗賽。”郭莉説,訴求多元化給社區工作帶來新挑戰,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求,要求社區工作者具備更強的社會工作能力,更精細地開展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城鄉社區工作者433.8萬人。其中,16.2萬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
“社區連着千家萬戶。為夯實基層治理力量,更多資源正在向社區傾斜:多地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青年人才儲備建設;強化素質培訓,為社區工作者‘充電’賦能;打破晉陞‘天花板’,為優秀社區工作者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社會學教研部副教授談小燕説,如今,社區工作越來越有奔頭。
社區來了年輕人
最近兩年,孫學翠年年都有“新徒弟”。
作為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福特納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孫學翠帶領着一支10人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其中7名是“90後”。
出生於1997年的高文文,2024年9月新入職福特納灣社區。這兩個月,師父孫學翠經常帶着她入戶走訪,“手把手地教”。
福特納灣社區成立於2014年,是大型商品房社區,共有居民2470戶、5588人,人員構成相對複雜。工作伊始高文文遇到的困難是“有的居民對我不熟悉,問‘憑啥配合你工作?’”
“信而後建。你得耐心和居民嘮家常,不能生硬地盤問信息。站在門口不叫入戶,坐到人家沙發上、聊上了天,才能慢慢建立信任。”師父孫學翠將多年社區工作總結出的溝通技巧傾囊相授。
“西青區是天津環城區,社區事務形式多樣。這樣‘老帶新’‘傳幫帶’的故事還有很多。”西青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崔秀玲介紹,西青區社區有商品房、公租房、撤村建居、村居並行等多種模式。自2020年至今,社區居委會數量則由73個增加到146個。為盡快補足基層治理人力,當地吸納了大量青年社區工作者。據統計,西青區現有社區工作者1558人,其中35周歲及以下社區工作者1051人,佔比約67.5%。
為做好社區工作隊伍的梯隊建設,西青區委社會工作部既立足社區需求,充實人員數量;又根據年齡結構,優化使用方式。
社區工作實踐性強,“人熟地熟是一寶”,各區此前向各街鎮、各社區選派社區工作者時,更多考慮就近就便。“隨着青年社區工作者大幅增加,我們有意識地採取‘老社區進新人、新社區調老人’方式,培育青年人快速成長。”崔秀玲説。
“比如福特納灣社區屬於老社區,原有的資深社區工作者被調到新建的金瀚園社區和洛卡小鎮社區任副職;福特納灣社區的現任‘兩委’班子成員和從事社區工作5年以上經驗豐富、表現突出的社區工作者,都需要收新入職的社區工作者當‘學徒’。”西青區大寺鎮副鎮長趙悅説。
不僅天津,在全國多地,社區工作者崗位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加入。
2023年7月,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公開招聘100名40周歲以下的社區工作者,3888名考生參與競爭。2024年4月,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公開招聘98名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社區專職工作者,報名者多達1.2萬餘人,且大多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傳統印象中的‘社區居委會大媽’已悄然退出歷史舞&,如今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正快速轉型,更趨年輕化、高學歷化。”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教授於燕燕説。
“這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不少‘90後’‘00後’高學歷社區工作者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科學地規劃、管理社區資源,提高社區服務實效性,還熟練掌握智能化、信息化技術,能夠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提升社區服務便捷度。”談小燕説。
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道向陽樓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然聽取社區居民意見建議(2024 年 9 月 11 日攝)朱麗攝
素質能力全升級
2024年5月,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道向陽樓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然遇到個麻煩事:轄區內某失管小區的化糞池堵冒頻發,由於沒有房屋維修基金,堵塞的管道一直未及時清淘。
“小區已建成20多年,一直沒做化糞池管道疏通。近年來小區陸續搬來一些餐飲底商,住宅樓內不少業主不願意配合籌集資金,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王然説。
恰巧此時,王然接到向陽樓街道社工學院的培訓通知,到兄弟街道社區學習先進經驗。培訓中她了解到,該社區遇到類似問題時,社區“兩委”成員幫助居民選出樓門長、單元長代表,先商定分攤比例,再達成付費共識。
王然迅速行動,與同事們一起將居民代表組織起來,商討對策。一次次走訪、一次次溝通、一次次協商……經過幾個月努力,餐飲底商和住宅業主終於就居住時長、排污量等付費標準達成一致,維修工程順利啟動推進。
作為基層治理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工作者的素質能力需求大幅提升。
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美在走訪向陽樓街道16個社區後發現,不少社區工作者存在本領恐慌,對專業化培訓有着迫切需求。
“我找到區委黨校和區民政局,請他們會同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對接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高校以及共建單位資源,組建社工學院名師庫。”劉美説,2023年11月,向陽社工學院成立,成為天津市首家街道級社工學院。
“我們面向社區工作者,建立起三級培訓體系。”天津市河東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馮靜介紹,在區級層面,由區委組織部、區委社會工作部與區委黨校合作成立基層治理學院,為社區“兩委”成員等社區骨幹集中授課;街道層面,社工學院面向承擔網格服務、矛盾糾紛化解等專門職能的社區工作者展開培訓;社區層面,組織社區工作者定期針對實際問題開展研討學習。
“目前,天津市已有5個區建立了社工學院,立足社區特色,突出實戰實訓。社區工作者職業歸屬感、認同感顯著增強,專業知識和技能持續提升。”天津市委社會工作部二處處長劉鐸説。
天津的探索,呼應着頂層設計的實踐要求。
為加強社會工作者能力建設,4月&&的《意見》提出“健全培訓機制”。在此背景下,全國多地依託高校資源,整合學校、機關、街道社區等現有場地,建設社工學院。5月,浙江台州社會工作學院依託台州開放大學成立;7月,山東濰坊社會工作學院依託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成立;10月,廣東省深圳市委社會工作部與深圳開放大學合作共建社會工作學院……
“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能力素質,決定其協調資源、解決問題的效能,影響其保障社區和諧穩定的水平。各地運營社工學院等有益探索,有助於推進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化建設。”南開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關信平説。
與9年前剛進社區工作時相比,王然最突出的感受是:“充電”學習有了門路。
“之前遇到‘撓頭’的工作只能獨自摸索經驗。現在的培訓針對性、操作性強,內容涵蓋應急處突、法律應用、心理疏導、溝通技巧等多方面。”王然説,在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的過程中,她獲得了更強的職業自豪感。
打開向上新去處
距離尹麗艷成為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宣傳文化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已過去了兩年多時間。此前,她的身份是一名扎根基層13年的社區工作者。
五大道街道安樂村社區黨委書記、五大道街道國際公寓第二社區黨委書記……這些都是尹麗艷曾經的工作崗位。2022年上半年,她擔任社區書記滿4年後,參加了天津市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定向招錄公務員的考試,並以全區總成績第二名考入新興街道辦事處。
“如今,社區工作者的職業晉陞路徑,更加清晰暢通了。從社區工作人員,到社區黨組織書記,再到成為一名公務員,我的成長經歷對很多同事形成了正向激勵。”尹麗艷説。
“按照正職、副職、工作人員的分類,社區工作者被劃分為3崗,並根據任職年限的積累對應18個等級,工資待遇按相應等級遞增。根據工作表現,工作人員可以跨入副職、正職序列。”天津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一級調研員王志堅介紹,3崗在各自的等級體系內晉陞:工作人員對應1~12級,副職對應4-15級,正職對應7~18級,每3年晉陞一級。
同時,天津市將社區工作者的年度考核結果、獲取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情況、學歷等,與晉陞等級所需年限挂鉤,激勵社區工作者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比如,3年內年度考核有兩次優秀的,可以提前1年晉級;考取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和高級社會工作師級別的,分別可提前3年、6年和9年晉級;本科學歷、碩士學歷、博士學歷,分別可提前3年、6年和9年晉級。
在此基礎上,天津面向社區正職,打開進入公務員和事業編制隊伍的晉陞通道。
“社區正職所在社區的年度星級評定結果、業績考核等,是衡量其是否能夠參加考試的標準。”王志堅説,“通過考試的社區工作者,待遇按照新的序列進行相應調整。不過,他們可以調任到區屬機關及事業單位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做社區書記。”
2021年底,天津市和平區土山花園社區在星級評定考核中獲評“五星級社區”。按照當時的政策,五星級社區黨組織書記具備轉為事業編制的資格。次年6月,時任土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的姜楠,通過考核評定轉為街道事業編幹部,被錄用為七級管理崗。現在的她,擔任新興街道新興南裏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仍在她熱愛的社區崗位上發光發熱。
《意見》明確提出:“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招錄(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並要求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對在社區連續工作10年以上、任社區黨組織書記滿一屆、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可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規定擇優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特別優秀的,可進一步通過擇優調任、換屆選舉等選拔進街道(鄉鎮)領導班子。
對此規定,各地紛紛響應、跟進落實。在北京,2024年度面向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優秀社區工作者定向招聘事業編制人員464人;在陜西,全省將從優秀村(社區)幹部中考試錄用鄉鎮(街道)機關公務員155名;在新疆,從社區工作人員中招錄(聘)鄉鎮(街道)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53名……
“夯實基層治理力量,需要社區工作者隊伍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的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晉陞體系,有利於穩定這支隊伍的基本面。而面向社區工作者暢通事業編、公務員錄用通道,更能以看得見、摸得着的職業發展路徑,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張雷説,推動社區工作者成為能從事一輩子的職業,是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最終目標。
“職業發展和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代表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社區工作者職業價值的認可。這就像一顆‘定心丸’、一劑‘強心劑’,讓我們更好扎根社區、安心工作。”姜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