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位攻堅-瞭望周刊社

托位攻堅

2024-11-04 11:38:26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45期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東柵街道的一家托育機構裏,小朋友在上課(2024 年 8 月 20 日攝)徐昱攝 / 本刊

  “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給”“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10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再次部署加強托位建設,夯實托育服務發展基礎。

  托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

  我國有約3000萬名3歲以下嬰幼兒,超三成嬰幼兒家庭有入托需求。為給這一“最柔軟群體”提供可靠的托育服務支撐,我國正在推動增加更多托位以及附於其上的普惠服務。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的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在補短板、增供給的持續努力中,我國每千人口擁有的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2021年的2.03個、2022年的2.5個,增長至2023年的3.38個,共有托位477萬個。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聚焦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部署明確、政策頻出、信號積極。

  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

  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發布全國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城市名單,江蘇蘇州等56個城市試點發展社區養老和嬰幼兒托育服務;

  同在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提出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

  10月,國家層面&&首個托育服務價格政策文件,旨在通過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推動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

  對照目標、聚焦缺口,加強托位建設,夯實托育服務發展基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托位攻堅正當時。

  持續擴容托位“蓄水池”,需統籌擴大增量與優化存量,進一步提升托位規劃科學性——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多元投入保障,增強托育服務供給能力。而在出生人口趨於減少的背景下,托育服務供給不足與學前教育資源閒置的現實問題並存。鼓勵幼兒園向下延伸辦托,統籌教師和保育員配備,有助於將幼兒園資源轉化為托育資源,實現相近資源的科學、集約、高效利用。

  托幼一體,一些地方已交上答卷。截至2023年底,上海開設托班的幼兒園佔比達75%,今年前8個月全市又增加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5000余個。在浙江,已有公辦幼兒園開設“乳兒班”,為6~12月齡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

  統籌配置0~6歲育幼服務資源,通過支持生源減少的幼兒園整體轉型或延伸提供托育服務等方式,促進0~3歲和3~6歲服務供給有序銜接,將成為進一步加強托位建設的有效路徑和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加速補齊托位短板,需將城鄉社區作為重要場景,進一步增加托位供給精準度——

  當前,數以百萬計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對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務有剛性需求,而3歲以下托育服務尚未納入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在財力有限的現實條件下滿足托位需求,需要基於人口分佈、家庭需求等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建設投入,最大限度減少資源錯配,不斷提高托位建設的合理性和精準度。

  在這方面,推動優質普惠托育資源向社區聚集,發展潛力巨大。2023年7月,我國在106個社區啟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補齊養老、托育等社區服務設施短板。2024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導則(試行)》,明確優先設置養老服務、嬰幼兒托育、兒童託管和社區助餐等功能。

  完善拓展設施建設場地空間、推進社會存量資源改造利用、服務整合和功能集成、規劃建設用地支持……期待更多政策落實落地,提高托育功能在社區的“嵌入率”,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便捷的托育服務。

  有效增加托育服務總量,需以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動托育服務降本提效,進一步提高社會辦托積極性——

  2023年,全國民辦托育機構佔全部托育機構的89.5%,平均托育服務收費價格(不包括餐費)為1978元/人/月,一線城市在5500元/人/月以上。運營成本難降、普惠程度不高,是“家庭送托難”與“機構收托不足”並存的原因之一。調查顯示,用房成本高、員工流動性大、資金短缺成為當前托育服務業的前三項主要制約因素。

  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托育設施建設、托育機構運營的積極性,以全方位政策支持賦能托育行業可持續發展,要求進一步健全普惠托育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放寬最長租賃期限、水電氣熱實行民用價格等優惠措施,落實好托育相關稅費支持政策。此外,還需加快推動將托育師列入准入類職業資格目錄,完善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評價標準、創新成長機制、健全收入和社會保障制度,暢通職業發展路徑。

  不斷滿足托育服務新需求,需跳出托育看托育、立足全局看托育,進一步增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系統性——

在南京市首家公建公辦托育園——西城晨星曉小禾托育中心,小朋友在托育老師和家人的陪伴下玩樂(2023 年 9 月4 日攝) 李博攝 / 本刊

  國務院2024年9月10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的關於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0~3歲嬰幼兒實際入托率為7.86%,477萬個托位的實際使用率為46.7%。

  托位“建起來”後,“用起來、用充分”是下一步的目標。從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高度認識發展托育服務事業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將發展托育服務作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舉措和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予以大力推進,特別需要加大政策銜接、資源統籌和部門合作力度。

  上海率先實現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合併立法;原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與衛健、發改等部門聯動推進社區嵌入式托育;山東濟寧創新成立市托育工作指揮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指揮長”,市發展改革委、衛健委“雙牽頭”,縣級層面全部設立工作專班強力推進,頂格構建強有力的普惠托育服務工作推進格局……全國多地探索建立的有效機制,值得借鑒。

  目前,制定托育服務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牽頭起草。通過立法明確托育服務的範圍原則、管理體制、保障和監管措施等內容,有望為推動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3歲以下嬰幼兒,觸及每個家庭的“最柔軟”之處。托育機構接收嬰幼兒,同時也接受了家長們託付的一顆心。邁向2025年,面向“十五五”規劃,系統建設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又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讓每一個有需求的家庭安心託付,各方還需加力。□ (文|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