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影響力變化的底層邏輯
2024-09-23 15:42:16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39-40期
文 | 劉新宇
近年來,以短視頻、電商、游戲、網文為代表的中國生活方式,在全球“圈粉”無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而美國的大排量汽車銷量下滑、蘋果手機行情大不如前、好萊塢電影頻頻遇冷。中美文化影響力的變化,折射出了當今世界對不同生活方式及其背後的經濟基礎的回應。
19世紀末以來,西方在經濟、科技等方面高速發展,社會財富水平隨之大幅提高,逐漸形成了以消費主義為特徵的生活方式,並通過大眾消費文化、快餐文化和通俗影視文化等形式對外輸出。其中的代表美國文化自一戰後向歐洲蔓延,直至全球影響力達到頂峰,其底層邏輯是以福特、麥當勞、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工業對全球的衝擊,以及其他國家對其生産效率、科技水平和品牌的認可。美國文化過去的繁榮,植根於其工業的繁榮。而今,隨着美國陷入“去工業化”困境,其文化影響力的根基已經動搖。
與美國生活方式興起的時代背景不同,當今的世界,已經從工業化時代跨越到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中國等國利用各種要素條件的變化,通過將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於傳統行業和社會生活,形成了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産業生態和新生活方式,其表現出的先進性、便利性、有效性、可普及性,形成了明顯的對外示範效應。
生活方式和文化影響力的基礎,本質上是經濟基礎。未來,隨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必然會有更多國家對中國的生産效率、技術進步産生更多熱情,以新型工業化為支撐的中國理念,必將掀起更廣泛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變革。未來,那些不能順應時代變革的經濟基礎,必然要面對文化和社會轉型上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