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口岸煥發新活力-瞭望周刊社

百年口岸煥發新活力

2024-09-18 15:55:32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38期

  

➤從單一傳統的日用百貨、果蔬等産品出口向跨境電商、商品車、新能源風電設備等新興産品擴充,塔城的進出口産品種類不斷豐富、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塔城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實施系列通關便利化措施,口岸貨運通關量穩步增長,從2019年的19.87萬噸,一躍增長至2023年的62.7萬噸,增長2.15倍

➤近5年來,塔城地區有1.5萬人接受手風琴培訓,通過成功舉辦四屆手風琴文化藝術節,與國內外著名手風琴藝術家共同交流手風琴文化發展經驗,共同探討手風琴文化發展思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手風琴文化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西北地區首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中哈塔城-阿亞古茲鐵路始發地,有亞歐多國藝術家參與的國際手風琴節舉辦地……近年來,擁有260年通商歷史的新疆塔城,正在國家和自治區各項開放政策的支持下不斷煥發新活力。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貿合作日趨深化,人文交流日益頻繁,塔城的發展昭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更是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跨境鐵路鋪就“黃金通道”

  高聳的鐵路路橋穿過綠色原野,朝着巴克圖口岸方向延伸而去。“再往前修築幾公里鐵軌,就到中哈邊境線了。”塔城地區交通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濤告訴記者,這條正在建設的塔城地區國際物流園鐵路專用線全長14.7公里,既是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貨運服務專線,未來也將與中哈塔城-阿亞古茲鐵路對接。

  2023年5月17日,中哈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促進交通運輸合作以穩定産供鏈,積極探索並研究第三條跨境鐵路、增設鐵路口岸的可能性,共同發展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加強中國與歐亞地區鐵路合作。2天后,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提出,建設中哈塔城-阿亞古茲鐵路。

  目前,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已開通兩條跨境鐵路,分別是從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通向哈薩克斯坦的中哈阿拉山口-多斯特克鐵路,以及中哈霍爾果斯-阿騰科裏跨境鐵路。

  公開資料顯示,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塔城-阿亞古茲鐵路,將由塔城巴克圖口岸進入哈薩克斯坦巴克特口岸後至阿亞古茲接入土西鐵路,由此引入通往歐洲的鐵路大動脈,成為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最短、最便捷的一條國際鐵路,建成後將大幅提升中哈兩國間的貨物吞吐能力。

  自1764年出現民間貿易以來,巴克圖作為陸路口岸已有260年的通商歷史。它向西輻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8個州、10個工業城市,距離哈薩克斯坦東哈州首府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400公里,距離烏爾加爾機場110公里,距阿亞古茲市鐵路樞紐250公里,是目前我國連接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最便捷的口岸之一。

  “擁有通往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的口岸,以及未來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等基礎設施,將使塔城更好成為連接亞歐的‘黃金通道’。”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秦清濤説。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貨車有序從新疆巴克圖口岸出境(2024 年 7 月 17 日攝)  阿曼攝 / 本刊

  開發開放試驗區先行先試

  2020年12月,國務院批復設立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成為全國第九個、西北地區第一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自此,塔城發展持續提速。

  試驗區全面啟動4個功能區建設,包含口岸貿易及現代物流園區、國際農産品加工産業區、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區、現代服務業産業區,累計完成投資79.96億元,鋪設供水、排水、電力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35萬平方米,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發展框架基本形成。

  試驗區推出的一系列稅收、金融、産業等優惠政策,為塔城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空間。比如,試驗區創新&&聯審聯批、並聯審批、預審預辦等制度;入駐試驗區的企業可享受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企業減免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享受免徵其應納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等政策。試驗區還為企業提供崗前培訓、一次性新增就業、新增就業社會保險、出疆運費、生産用電等補貼。

  在利好政策吸引下,三一重能、水電四局、金風科技、普利特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外向型企業落戶試驗區,塔城新增進出口貿易企業100余家,外向型經濟隊伍壯大。從單一傳統的日用百貨、果蔬等産品出口向跨境電商、商品車、新能源風電設備等新興産品擴充,塔城的進出口産品種類不斷豐富、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作為新疆首個邊民互市貿易轉型發展試點口岸,2022年以來,巴克圖中哈邊民互市貿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邊民通過組建互助組、合作社抱團增收等方式釋放貿易活力。2023年實現全年進口4833車大宗商品,重量10.3萬噸,貨值4.38億元,參與邊民5.8萬人次。

  巴克圖口岸是全年通關口岸,實行7天12小時通關制,擁有農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和糧食、肉類進口資質。近年來,塔城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實施系列通關便利化措施,口岸貨運通關量穩步增長,從2019年的19.87萬噸,一躍增長至2023年的62.7萬噸,增長2.15倍。

  激發民間經貿活力

  依託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巴克圖口岸的加速建設發展,塔城地區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快,激發出更多民間經貿活力。

  一陣鈴聲響起,今年60歲的楊思昆接起俄羅斯商業夥伴的電話,略作思索後答道:“哈拉少(俄語意為‘好的’)……”

  早在1993年,當時不到30歲的楊思昆就通過以貨易貨的方式與周邊國家做生意,與外國夥伴結下深情厚誼。2023年起,楊思昆擔任塔城地區外貿商會會長,帶着數十家國內企業開拓中亞市場。

  “那些當年一起闖蕩的‘老外貿’,有的從政,有的依然經商,如今大家又重新&&上了。”楊思昆告訴記者,受哈薩克斯坦阿拜州委託,他於2023年成為該州招商代表。記者在一份招商清單上看到,從建材市場到汽車城、從保稅倉到水泥廠,合作領域涵蓋範圍廣泛。“我們與中亞有極強的經濟互補性,雙方攜手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他説。

  山東企業要在中亞辦農機峰會、安徽企業張羅着推廣制磚業務……在楊思昆的協調下,塔城地區商會組織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匯聚塔城,組團到中亞考察。當前,新疆正與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産生貿易往來,而楊思昆所在的外貿商會也早已跨越塔城一地,除新疆外還有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會員。

  中哈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公正哈薩克斯坦”經濟政策對接、中塔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中哈互免簽證協定生效、新時代中塔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立……如今,我國與中亞國家睦鄰友好、互利合作新的“黃金三十年”已經啟幕。

  “向西開放戰略和越來越多的利好政策,是國家發展為我們帶來的機遇,我們當抓住機遇,為塔城地區的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作出更多貢獻。”楊思昆説。

  據海關統計,2021~2023年塔城地區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總值331.02億元,年均增長60%以上,較2018~2020年增長2.6倍,全地區外貿進出口規模突破百億大關。

  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在塔城市文化廣場一角,紅磚綠瓦的俄式建築旁,54歲的道吾然·對山汗懷抱一架精美的手風琴,彈奏着歡快的《喀秋莎》,人群開始向琴聲集聚,腳步伴隨旋律起舞,歌聲和着琴聲在邊境小城漫天飛揚。

  1983年,13歲的哈薩克族少年道吾然被街角的手風琴聲深深吸引,從此期盼能擁有一架屬於自己的手風琴。父親用一頭牛換來一台百樂牌手風琴,幫助他走上音樂之路。

  畢業後的道吾然成為一名音樂教師,2008年第一次踏出國門,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結識了不少手風琴愛好者。“當他們得知我來自中國,想交流手風琴文化後,熱情地教我新的彈奏方法,還推薦相關書籍。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國外流行的鍵鈕式手風琴,並帶回了大量手風琴教材。”道吾然説。

  憑藉對手風琴的熱愛和堅持,道吾然逐漸了解手風琴的構造,“復活”了許多老舊、殘破的手風琴,隨後開始在塔城、伊犁等地收集老舊手風琴。十年前,塔城市政府籌建手風琴博物館,委託道吾然到周邊國家收集藏品。在外國友人的幫助下,他先後收集了數百台精美的手風琴。

  如今,塔城市手風琴博物館藏有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10個國家1000余架不同品牌的手風琴,是全國最大的手風琴博物館,其中最古老的手風琴已有160年歷史。博物館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參觀。業餘時間,道吾然會到博物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演奏。

  手風琴愈發成為這座口岸城市的印記。2016年,塔城市舉辦首屆手風琴藝術節。“開始只是面向國內,後來越來越多外國藝術家加入其中。”塔城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崔彥坤説,一些外國音樂家在正式演出結束後,會慕名前往塔城市手風琴博物館參觀,有的還會自發在廣場手風琴角為市民即興演奏。

  8月18日晚,2024新疆·塔城第四屆國際手風琴文化藝術節圓滿落幕,崔彥坤介紹,此次舉辦的手風琴藝術節首次加上了“國際”二字。現場邀請了來自中亞五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9國的藝術家參加表演,還舉辦了千人伴奏萬人合唱、手風琴大賽、手風琴藝術沙龍等23項主題活動、35項延伸的系列活動。

  如今,手風琴已成為塔城開展文化交流、促進民族融合的音樂紐帶。近5年來,塔城地區有1.5萬人接受手風琴培訓,通過成功舉辦四屆手風琴文化藝術節,與國內外著名手風琴藝術家共同交流手風琴文化發展經驗,共同探討手風琴文化發展思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手風琴文化。

  “手風琴這種便攜且極具感染力的樂器,成為連接不同文化和心靈的橋梁,為我國和周邊國家的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發揮着促進作用。”崔彥坤説。 (記者:李自良 張曉龍 阿曼 尹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