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所中學,如何用素質教育摘了應試教育的“果”?

2021-08-11 09:48:20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2期

 

“271高效課堂”上,學生們展開激烈討論     郭緒雷攝/本刊

20%的時間,老師可以去講解和指導;70%的時間讓孩子去研究,去討論;10%的時間,學生對這一堂課程學習的內容進行內化

學校組織教師畫出知識樹和能力樹,寫出教材整合方案,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栗建昌 張志龍

  雖然公開宣傳不多,但口口相傳下,山東省昌樂二中在山東的學生家長眼裏是一所“很難進”的名校。

  歷年高考,這所學校在教育大市濰坊市均名列前茅。

  教育界的專家用“驚險的一躍”形容民辦中學昌樂二中自2007年開始的改革探索。近年來,先後有20余萬人次到昌樂二中考察交流,探究其成功經驗。最引人關注的是,這裏的素質教育如何摘了應試教育的“果”?

  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係: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就自己”

  這是一節普通的昌樂二中高二年級“等比數列”數學課。全班48個學生,4人一組,站起來圍著書桌討論,課堂瞬間像辯論場一樣熱鬧。

  這堂課體現的是昌樂二中特色鮮明的“271”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模式下,20%的時間,老師可以去講解和指導;70%的時間讓孩子去研究,去討論;10%的時間,學生對這堂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內化。

  昌樂二中執行校長張申表示,昌樂二中和傳統學校不同,意在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幫助每一個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271”教育的理念正是以學生成長為本,把學習的過程交還給孩子。在張申看來,這樣的學習模式從學生參與、傾聽、表達、質疑、思辨、擔當等幾個維度,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品質,真正讓學生由“互相説”“互相教”走向“互相學”。

  昌樂二中課堂的改變,還建立在課程體係的再造之上。據了解,學校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進行課程、課標、教材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畫出知識樹和能力樹,寫出教材整合方案,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學程,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同時,學校立足地域實際、社區實際、學校實際、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長,讓每位教師擁有自己的校本課程,組建自己的俱樂部和工作室。

  昌樂二中校長趙豐平告訴記者,學校還推行課程大概念基礎之上的學生大單元整體學習模式,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整體構建。這種學習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邏輯和價值意義結構,讓學生自主整體認知、整體構建,在活動中構建自己的學科大概念。當前,昌樂二中各個學科全部實現大單元整體學習。

  著眼提升綜合能力:

  “教育是為了應對人生”

  “二中的教育不是為了應付高考,而是為了應對人生。”昌樂二中畢業生、後來就讀于復旦大學的王鵬翔説。

  記者了解到,昌樂二中的大單位整體學習模式,讓學生每個學期的時間有了不少剩余。而這些時間,學校都安排進行多種多樣的素質教育,為學生研發了通識性必修課、個性化選修課等。

  翻開昌樂二中《民族復興我的責任——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課程大綱,中國古代文明、中國共産黨奮鬥歷程、新中國的輝煌歷程等章節映入眼簾。其中的研究課題則包括中西文化的差異和碰撞、百年屈辱給我們的思考等等。“這些研究課題都是要學生們實實在在去做的。”趙豐平説。

  挫折教育,也被包含進昌樂二中的素質教育體係。“65公里遠足可能是給所有二中學生印象最深的。”昌樂二中畢業生、北京大學學生楊曉勇説,在學校65公里遠足活動中,交警開路,後面跟著救護車,學生們要從早到晚走一天,拉練完後都是痛和淚,疲憊不堪。“但就是這種難忘的挫折教育,讓我在面臨其他困難的時候,感覺都能克服。”

  除此之外,在昌樂二中,不論是體育美食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還是盛大的元旦晚會,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是學生自己。在學校,每個學生必須學習一門樂器、選修一項運動,高中學生甚至要會跳交誼舞……

  一些受訪家長説,孩子沒有繁重的家庭作業,寒暑假和周末要完成的絕大多數是實踐類作業。如寫影評和書評、進行體育運動、參與各類家庭活動等。

  昌樂二中畢業生吳一迪現就讀于山東大學,其父親吳壽福的感受是,昌樂二中著眼于對孩子融入社會能力的全方面培養。“孩子到了昌樂二中後變化非常明顯,團隊協作能力變得比較好,很有活力,也善展示,不再怯場。”

  教學體係結構化改革:

  “高考只是素質教育的副産品”

  自2007年課改以來,昌樂二中將素質教育作為課改核心,在提升學生素質與實現升學兩者之間找尋平衡點、契合點,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昌樂二中教育之路。

  數據顯示,近幾年,昌樂二中狠抓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高考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育人品質在濰坊市名列前茅。

  近年來,有來自多個省市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及美國、加拿大等數千所學校的20余萬人次到昌樂二中考察交流。同期,學校所屬山東省二七一教育集團外派教師5000多人次到全國各地做客講學,傳播新教育理念。

  結構化改革和係統性推進是昌樂二中成功的秘訣。“271”教育模式、課程體係再造是這種結構化改革的一部分。另外,昌樂二中還探索學生自主管理,並搭建學生成長平臺。

  記者了解到,昌樂二中創新學生自主管理方式,把管理權、研究權和評價權都交給學生。學校創建高效學習小組、班級行政管理小組和高效學習科研小組“三駕馬車”;實施導師團育人制度,推行班級管理陪審團制度;實行學校學生會—年級學生會—班級自主管理團隊為主線的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全力打造學生社團聯盟,所有活動放手讓學生自行策劃組織。

  昌樂二中還通過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的方式,增長學生才幹。學校挖掘社會教育資源,開設了“六十五公里遠足拉練”“揭秘火山群”“走進軍營”等百余項實踐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此外,學校充分發揮“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作用,在學生中普及海洋知識、弘揚海洋精神、培養科學精神。

  業內專家認為,昌樂二中在辦學中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改革領域,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構建全面育人體係上。學校著力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體係,實現課堂內涵發展、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許多進展與成效。

  “高考只是素質教育的副産品”。不少昌樂二中畢業生告訴記者,他們對學校負責人曾説過的這句話印象深刻。“當我們的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都得到提升後,高考沒有理由考不好。”一位畢業生説。

  “我們不是非要培養輸送學生去北大和清華,但我們每年都有不少北大清華的學生,這是學生自己的成就。我們不掐尖,掐尖不是做教育,而是做買賣。”趙豐平説,他的教育理念是一種生態教育理念。“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高大喬木,當一棵小草也是好的。我們營造一個森林,給孩子陽光、水分和風,森林裏高大喬木、低矮灌木、小草、苔蘚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