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這樣激活縣域創新一池春水

2021-06-22 16:06:54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25期

  

破解縣域創新“最後一公里”難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係”

持續推動産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努力以科技創新“關鍵變數”催生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文 | 中共江蘇省張家港市委書記 潘國強

  

  近年來,張家港注重發揮創新“關鍵之關鍵”的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人才強市”戰略,大力推動“創新張家港”建設,以創新能級的顯著提升,拓展轉型發展的層次空間,闖出了一條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之路,成功入圍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連續七屆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穩居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一方陣,2020年入圍科技部、財政部“百城百園”行動。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張家港市沙洲湖科創園全景   張家港市科技局供圖

  繪藍圖 明路徑 讓改革激發創新內生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礎在縣域、活力在縣域、難點也在縣域。破解縣域創新“最後一公里”難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係”。張家港堅持以係統化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釋放科技體制改革紅利,全面構築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高地,激活縣域創新的一池春水。

  黨委統攬、整體推進。“一把手抓創新”是張家港創新工作的重要舉措。我們在全國縣域中率先成立並實體化運作市委創新委員會,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挂帥,總攬全市創新工作,通過定期召開創新委會議、創新工作例會,及時解決創新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先後與江蘇省科技廳、蘇州市科技局建立“廳市”“局市”會商工作機制,共同推進縣域科技體制改革,構築形成了聚力創新、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特別是將2021年定調為“創新提質年”,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進行全面動員,發布77條創新提質任務清單,加快推動全方位、各領域、深層次的全面創新,有力推動了“創新張家港”建設,讓“想創新、敢創新、善創新”成為張家港高品質發展的最亮標識、最強動能。

  科學謀劃、優化設計。聚焦突破縣域創新“天花板”,張家港攜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高端智庫,發布“創新張家港”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編制實施《張家港市創新型縣(市)建設方案》《張家港市對接上海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張家港市科創孵化載體“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等重要工作指南;把事關“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15項主要指標全部納入績效考核體係,為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擘畫了創新“路線圖”。

  先行先試、率先探路。圍繞如何激發企業主體的創新內生動力,張家港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企業創新積分管理”,累計投入經費超5.6億元,激勵引導4938家次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相關做法獲得科技部和江蘇省科技廳試點推廣;在全省率先探索“産學研預研資金管理”,打通校企合作“堵點”,首輪立項44個項目,帶動企業研發投入3600萬元、實現新增銷售12.97億元;首次在縣域層面開展創新驅動發展(張家港)指數研究,為自身創新發展精準畫像,為全國縣域創新提供示范借鑒;連續15年舉辦“科技人才周”品牌活動,連續3年舉辦“蘇州張家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落實“創新券”“張科貸”等政策,著力打造縣域創新要素統籌服務示范區。“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持續發布“創新驅動發展(張家港)指數”,通過一係列改革舉措,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實現全域創新。

  搶機遇 借東風 持續用好開放創新“雙引擎”

  勇于開放創新,是張家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崛起的制勝法寶。近年來,張家港積極搶抓國家多重戰略疊加的“大機遇”,下好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的“先手棋”,全力構築高效開放的協同創新格局。

  全面深化跨區域協同創新。張家港瞄準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區,深度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探索“百城百園”聯動轉化,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全面對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充分發揮“上海-張家港技術轉移協作中心”“長三角科創孵化載體蘇州(張家港)黨建工作站”等平臺優勢,成立張家港上海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推動上海科技成果向張家港轉移集聚。積極布局上海、深圳以及海外創新中心,打造“創新飛地生態圈”,為人才項目孵化提供平臺,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破解縣域創新資源不足的難題。

  目前,全市累計達成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23項,978家企業與267家高校院所實施産學研合作項目超3000項。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建設“創新飛地”超10家、産學研合作項目超4000項。

  持續拓展組團式聯動創新。張家港將載體建設作為提升創新能級的關鍵一環,通過合作共建、組團發展,探索構建了“研發+孵化+加速+基地(園區)”的載體支撐體係。以滬蘇通鐵路通車為契機,放大“高新區+高鐵樞紐”疊加優勢,打造要素集聚區、創新策源地。積極參與蘇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生物醫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智慧科學城創新廊道等重大創新平臺、重大科創項目建設,建成國家級特色産業基地4家、省級科技産業園4家,建成運營中科院蘇州奈米所張家港研究院、蘇州市氫能産業創新中心等17家新型研發機構。同時,圍繞培育專業化、全要素科創載體,加速構建從眾創空間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鏈條孵化體係,累計建設孵化載體總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培育省級以上孵化載體37家,實現了建制鎮全覆蓋。“十四五”期間還將新建孵化載體超260萬平方米,打造共建共用、共創共贏的“創新服務綜合體”。

  優存量 育增量 以全面創新賦能發展高品質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關鍵變數之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張家港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持續推動産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努力以科技創新“關鍵變數”催生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在存量産業提檔升級上下功夫。張家港擁有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138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這是建設“創新張家港”的最強底氣。近年來,面臨傳統增長模式乏力、高端創新要素供給不足等重大挑戰,張家港聚焦創新驅動,積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新勢能,建成全國縣域首個華為聯合創新中心、騰訊雲工業雲基地、智能制造大數據應用中心等重點項目,入選國家“兩業融合”試點,以科技創新全面賦能産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期間,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將全面完成智能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示范項目超265個,做大做強冶金、智能裝備、新材料、高端紡織4條特色優勢産業鏈。

  在新興産業提質擴容上顯成效。張家港始終堅持“項目為王”,抓住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瞄準“高精尖”産業和延鏈補鏈企業,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先進特色半導體4條新興領域産業鏈日漸“串點成鏈、集鏈成群”。“十四五”期間,張家港將不斷推進核心技術共管、産業鏈上下遊對接配套、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和骨幹龍頭企業培育,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4%,有效高企超2000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0件,形成5個千億級、若幹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同時,鼓勵發展智慧供應鏈、數字貿易等,力爭數字經濟核心增加值佔比超25%。

  我們未來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圍繞打造“創新改革先行區、創新生態引領區、創新合作樣板區和高品質發展示范區”,探索完善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縣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