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突圍:尋找數字時代新密碼

2021-03-31 16:03:20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13期

 

各地搞新經濟、數字中心、超算中心的投入已經不少,未來可考慮類比國家電網建設思路,將各地算力中心聯結入網,優化全國的算力資源配置

華為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5億美元來構築鯤鵬生態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隨着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汽車公司,汽車正在逐步進入智能時代。汽車廠商也從比拼動力與速度,轉而開始較量芯片和算力。

  所謂算力,簡而言之就是計算能力,由計算、存儲及網絡三項指標決定。它指代了人類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也集中代表了人類智慧的發展水平。更高的算力,就意味着在智能駕駛場景下,汽車對道路和行人的識別更精確,對突發情況的反應速度更快,對電力動力系統的控制更有效。

  算力正成為數字時代的生産力核心,它不但帶動自動駕駛從概念走向現實,更帶來了智慧工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創新成果的高效率産出。未來,國家與國家競爭的核心也是算力。

  對此,中國的政府、科研界、産業界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2020年9月15日,重慶舉行的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上,

工作人員演示“5G+AR 遠程運維技術”     唐奕攝/本刊

  算力:新基建中的“基建”

  “新基建”的浪潮正奔涌而起。

  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組織實施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的通知》,指出將重點支持虛擬企業專網、智能電網、車聯網等7大領域的5G創新應用提升工程,並對邊緣計算(MEC)&&建設提出要求。

  算力作為新基建的“基建”,是數字技術賦能産業的關鍵。有專家分析,只有在計算速度、傳輸效率和網絡等算力指標得到極大提升的基礎上,數字經濟的底座“ABCD”,即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大數據BigDate等技術才可能應用到生産系統、工業系統中,形成新技術革命背景下的數字經濟。

  “算力是衡量數字經濟的核心指標。”瞭望智庫2021年發布的《賦能數字經濟擁抱算力時代》課題研究報告指出,算力作為新的生産力,可用以評估以數字産業為驅動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從綜合算力來看,中國屬於國際算力大國,其國家算力水平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及地位相匹配;但以人均算力水平算,我國還是一個中等算力國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算力産業的發展質量和結構水平仍有待提高、優化。

  2020年,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範圍,提出建設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吸引地方積極布局計算産業。

  廣西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數據中心發展規劃(2020—2025年)》,計劃實施“築基工程”,打造國家級新基建算力基地,推動以南寧超大型數據中心為核心、其他地市差異化大中型數據中心為補充,“一核多點”建設布局中國—東盟國際新基建算力基地;上海、湖南、貴州、寧夏、河南等多個省區市也針對新基建和算力産業&&了自己的發展規劃。

  “鯤鵬”破局

  2020年5月,英偉達發布了面積達826平方毫米,集成了540億個晶體管的7nmGPUA100,其在雲端推理的基準測試性能是英特爾最先進CPU的237倍,這意味着它能為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科學計算和雲圖形工作負載等提供更為強勁的算力支持。

  這是計算産業為應對智能時代海量算力需求、打破架構壟斷、向新計算時代突進的一個縮影,即計算不再局限於數據中心,而向雲、網、邊、端全場景擴展;計算不再僅僅是通用計算,更是包括AI計算在內的多樣性算力混合部署;計算不再局限於IT産業,而成為數字化基礎設施,支持多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我國技術廠商也為推進新計算做出了多方向、多層次的努力。我國自主研發的鯤鵬計算系統——以鯤鵬處理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為核心、面向雲—邊—端三層級智能計算需求的計算生態系統。該系統與傳統的X86架構的計算系統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開放共享、自主安全。

  鯤鵬計算系統為上下游産業提供了堅實的合作基礎。目前,鯤鵬與2000多家合作夥伴推出了超過4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産品和解決方案;與12家整機廠商達成合作,推出自有品牌的服務器。與麒麟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等6家操作系統軟體提供商共同發行了基於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統。

  鯤鵬計算系統也為各地提供了基於算力産業的發展引擎。截至2021年2月,全國已有22個省市成立了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以貴州為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成為承載硬體更新與軟體應用的樞紐,省內已經有一批基於鯤鵬産業的産品順利落地,助力貴州從中國機房向中國數谷邁進。

  安全可靠的鯤鵬算力為智慧政務保駕護航。在北京平安城市的大數據項目中,基於鯤鵬的大數據節點規模已經超過2000&;在上海,基於鯤鵬底座和全棧雲智慧政府新架構,上海建成了市、區兩級電子政務雲&&,能實現市政府各部門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統整體部署、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業務應用有效協同,打造上海“最強大腦”。

  “合力”突圍

  在向新計算時代邁進中,我國算力産業發展的約束條件也顯而易見。

  首先,算力資源不均衡。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缺乏專有算力&&;&&用戶間算力資源銜接較難、算力發展整體大而不強、粗放投入是我國目前算力産業的主要態勢。

  其次,異構性計算産業整體弱勢。相對於以X86架構為基礎的傳統計算生態,異構性的計算産業依然處於邊緣狀態,産業生態脆弱、人才缺失嚴重,市場主流對於計算新技術、新架構、新應用的參與還遠遠不夠。

  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深圳市灣區數字經濟與科技研究院院長曹和平認為,在3~7年的中期遠景上,應對我國國家算力産業鏈進行頂層設計,對國家幹線、區塊鏈、東西南北中算力布局進行總體規劃與部署。

  “各地搞新經濟、數字中心、超算中心的投入已經不少,未來可考慮類比國家電網建設思路,將各地算力中心聯結入網,優化全國的算力資源配置。”絲路産業與金融國際聯盟理事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曹文煉建議。

  構建新計算生態系統需要長期投入和産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力。這就要求新計算廠商要堅持最大程度上的開放,將市場機會與産業合作夥伴共享,從根本上促進生態系統快速擴大。對此,華為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5億美元來構築鯤鵬生態。比如,為解決鯤鵬開發跨語言、跨處理器環境的割裂問題,華為推出支持鯤鵬原生開發環境的華為雲CloudIDE,以及鯤鵬開發套件和鯤鵬開發者社區,並在2019年推出了“沃土計劃2.0”,計劃五年內在全球發展500萬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