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山淪陷,一場更大地震的前震?

2021-01-18 10:29:26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期

 

1月13日,美國國會大廈訪客中心的國民警衛隊隊員

“第一滴血已經流下,隨後這出鬧劇可能將進一步發展。”

“從什麼時候開始由私人機構負責規范社會交流行為了?這顯然是政府的職責。但在當代社會,卻是由私人企業在管理這個問題。”

“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可能不是眼下這個共和黨無法贏得選舉,而是其能夠贏得選舉。”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如果説“後美國時代”有一個確切的起始日期,那它很可能就是2021年1月6日。

  支援特朗普的“勤王軍”攻陷國會山,議員們紛紛避逃,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發生在美國政治最高殿堂的一幕幕血腥場面、被稱為美國版的“顏色革命”,動搖了美式民主的根基。

  自內戰結束後和平交接權力的傳統首次遭到破壞,成為美國政治史上的一大污點。未來幾十年,美國的硬實力或許依然強大,但在1月6日之後,它的軟實力被大大削弱。美國媒體評論:國會山的至暗時刻,“像‘9·11’事件一樣成了歷史的分水嶺”。

  騷亂過後,美國的政治風暴仍在持續。

  多名官員以辭職切割他們同特朗普的關係,包括交通部長趙小蘭、教育部長貝齊·德沃斯、美國北愛爾蘭事務特使米克·馬爾瓦尼、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馬修·波廷傑、第一夫人梅拉尼婭辦公室主任斯蒂芬妮·格裏沙姆、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等。有人在遞交辭呈時明言,特朗普的言論煽動了騷亂,是促使其辭職的轉折點。

  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多名民主黨人,以及一些國會共和黨人和美國法律界人士展開了“圍剿”,紛紛呼吁副總統彭斯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立即罷免特朗普。據美媒統計,目前呼吁罷免特朗普的國會議員已達200多名。

  萬豪集團、谷歌、亞馬遜、愛彼迎、福特汽車、通用電氣、美國航空、可口可樂、美國電話電報、康卡斯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集團、萬事達卡、思科係統、百思買等眾多行業巨頭,有的宣布暫停向部分共和黨議員提供政治捐款,有的明確表示支援罷免特朗普。

  1月6日,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呼吁彭斯考慮動用相關憲法修正案解除特朗普的職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這一代表50個州的制造商、政治立場傾向于共和黨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團體的聲明,“給美國商界與特朗普的決裂劃上了驚嘆號”。這一聲明之所以令人震驚,是因為該團體曾公開支援特朗普,擁護他推出的減稅政策。

  社交媒體推特,則以“存在進一步煽動暴力行為的風險”為由,永久封禁了特朗普的賬號,並開始查封與其關聯的數萬個賬號。臉書及其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視頻網站優兔等,也宣布關閉特朗普的賬號或限制其發布聲明“至少到其任期結束為止或無限期”。

  1月13日,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了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指控他“煽動叛亂”。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兩度遭眾議院彈劾的總統。

  美國分析人士認為,民主黨此時發起彈劾,一方面是為了“立標桿”,防止煽動暴力的情況再次出現;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彈劾成功,倘若如此,參議院就可以按美國憲法規定禁止特朗普4年後再度競選總統,這將對未來的兩黨選戰産生實質性影響。

  面對這些,特朗普發表了視頻講話:“新政府將于1月20日就職。我現在的重點轉向確保平穩、有序和無縫的權力過渡。此刻呼吁治愈創傷,實現和解。”美媒認為,這代表他承認敗選。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治和社會的深層次問題得到了解決。國會山受衝擊的驚悚畫面及其背後的“特朗普主義”,不僅僅是黨爭激化和社會撕裂的表現,更給美國留下了諸多迷思。

  一場更大地震的前震?

  1月6日,政黨、社會、民眾對立情緒的“火藥桶”集中爆發,美國現代史上權力移交第一次在華盛頓的權力走廊內演變成一場實體對抗。其影響仍在發酵,首先是定于1月20日舉行的美國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的安全問題引發了擔憂,首都華盛頓特區已進入緊急狀態。

  《紐約時報》網站報道,上周末,一些社交媒體的加密群開始流傳一些傳單,號召人們1月17日中午“在國會山和所有州首府進行武裝遊行”。傳單要求參與者“自行武裝,前往現場”。現已有16個團體——其中部分為武裝團體,且多數為強硬的特朗普支援者——登記將在華盛頓舉行抗議活動。

  美國聯邦調查局警告説,從1月16日至就職典禮前,美國所有50個州的首府和華盛頓特區都有可能發生武裝抗議活動,組織並推動這些活動的是極右翼團體,美國國會和各州州議會可能是主要目標。

  通過調查國會山1月6日遭遇的攻擊,五角大樓開始關注恐怖分子可能在接下來的數天內制造更多威脅。美國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對國會議員賈森·克羅説,1月6日暴亂發生後,至少有25起國內恐怖主義案件初現端倪。

  “相信特朗普的美國人真的不在少數,他們拒絕接受現實,與這些人達成妥協幾乎不可能。”談及國會山淪陷事件給美國極右翼帶來了怎樣的鼓舞,法蘭克福大學美國問題專家西蒙·文特接受採訪時説,“極右翼將受到巨大鼓舞。”

  美國撕裂是一個總統的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的文章認為,很多美國人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震驚和厭惡,因為他們看到有人試圖竊取他們的民主制度,將之撕碎。

  日本《朝日新聞》在題為《民主主義的徹底衰落》的社論中則認為,不能把美國的撕裂簡單地歸咎于一個總統,是經濟差距拉大和無法讓民眾團結,滋生了導致慘劇的環境。

  美國的危機已經醞釀了數十年,要解釋危機爆發的原因,一個核心是白人至上主義的演變,共和黨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利用這種狀況。

  南半球焦點論壇高級分析員沃爾登·貝洛指出,通過所謂的“南方戰略”和種族主義政治,共和黨使自身成為因非白種美國人的人口和文化擴張而感覺受到威脅的種族多數群體的代表。

  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指出,1960年到1980年,美國收入分配中處于底端的50%的人佔有國民收入的大約20%;2010年到2015年,這一份額差不多減少了一半,降至僅僅12%。而頂端的1%的人的份額則相反,從不到11%升至超過20%。

  沃爾登·貝洛認為,“特朗普嗅到了緊緊依靠華爾街的民主黨領導層忽視的機會,他把反全球化作為2016年競選綱領的核心,而且,通過將反全球化與反移民、反黑人訴求聯繫在一起,他攻克了白人工人階層。” 

  《俄羅斯報》網站的文章認為,1月6日這場危機的起點,就是2016年共和黨人特朗普贏得大選。

  到底由誰來規范社會交流行為?

  從一名電視真人秀明星隨意的思考,到一位美國總統的武器,@realDonaldTrump這一推特賬號于1月8日死亡,享年不足12歲。紐約一名房地産大亨創建了這個賬號,並利用它幫助自己成為第45任美國總統。

  在特朗普開始考慮競選總統後,推特成了他挖苦反對者、塑造民族主義和“美國優先”哲學的工具。特朗普攻擊參議院共和黨人、參議院民主黨人、2016年的政治對手、現政府工作人員、前政府工作人員、共和黨和有線電視臺。

  過去的四年裏,很少有政界人士像他一樣意識到社交媒體的威力。他頻頻使用社交媒體削弱對手、影響選舉並“塑造”現實。

  據路透社統計,特朗普自出任總統以來,其個人賬戶發推文大約2.6萬條,平均每天18條,有時一天超過100條。

  他在推文裏宣布政策,解除官員職務,抱怨媒體,貶低他眼裏的敵人,稱讚自己的支援者。

  這個賬號還被指頻頻散布具有誤導性和虛假的言論。在發布5.7萬多條推文後,這個賬號被禁止,因為擔心特朗普利用該賬號“進一步煽動暴力”。

  過去數年來,特朗普與社交媒體的關係,就是一段相互推波助瀾的歷史。

  社交媒體尤其是推特被特朗普視為最有影響力的發聲渠道、最大政治資産之一。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的文章指出,1月6日事件的政治意義在于,社交媒體必須反思其與政治的交集。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的文章指出,多年來,這些新興技術巨頭因不願審查違法內容或不禁止謊言傳播而受到批評,但它們一直以言論自由為由拒絕改正。

  “可問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由私人機構負責規范社會交流行為了?這顯然是政府的職責。但在當代社會,卻是由私人企業在管理這個問題。”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巴勃羅·博克斯科夫斯基提出了質疑。

  這種質疑近來已成為各國廣泛傳播的聲音。

  共和黨真的輸了嗎?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始于其對共和黨建制派的攻擊,並且獲得了成功。

  四年來,意識到特朗普從數千萬選民那裏獲得了忠誠,不少共和黨人緊緊追隨他。他們認為,只要能贏得選舉,執掌政權,就可以忽視特朗普的其他弱點。

  在騷亂事件後國會重新認定選舉結果的過程中,仍有近140名共和黨眾議員和8名共和黨參議員繼續支援特朗普挑戰總統選舉結果。帶頭支援挑戰選舉結果的共和黨參議員霍利和克魯茲,均被認為意在爭取“特朗普選民”,以追逐自己的“白宮夢”。

  一些共和黨人從一開始就拒絕支援特朗普。一些人因為反對特朗普而被趕下臺,許多人自己離開了:自特朗普上任以來,已有超過50名共和黨議員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年輕、更“特朗普式”的黨員,他們成了共和黨的未來。

  特朗普離任後,共和黨可能比他上任前更加分裂。

  美國《時代》周刊的文章指出,盡管特朗普敗選了,但是他在2020年獲得的選票比2016年多了數百萬張,而且激發了共和黨人空前的投票率。共和黨在眾議院增加了席位,並且改善了與拉美裔選民的關係。

  文章説,“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可能不是眼下這個共和黨無法贏得選舉,而是其能夠贏得選舉。”

  新近民調顯示,近40%的美國選民,不相信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45%的共和黨選民支援攻佔國會,多數共和黨選民甚至認為拜登應為這一事件負責。

  美國的未來還有多少未知?

  關于美國的未來,有些是可以確定的。

  新一任總統要修復民眾之間的巨大裂痕、消除美國政治醜陋的一面,將是極為艱難的工作。美國將不得不開始國家重建,這一次將是在國內,而不是在北非或西亞。

  時至今日,美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依舊分裂,就連戴不戴口罩的問題也還存在爭論,而在復工復産、疫苗分發和接種等問題上,各州之間、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仍齟齬不斷。

  不確定的是,政治混亂還要持續多久。與之相關的問題包括:

  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在“黑色”與“白色”美國之間、“紅色”與“藍色”美國之間劃出的分割線太深了。在目前的條件下,拜登能否像自己承諾的那樣,成為“全體美國人的領袖”?

  2020年的美國大選中,大批選民對曾經受到推崇的通過投票繼承權力的方式給予了沉重打擊。未來的選戰,是否會再次質疑和否定選舉機制?

  未來,衝擊國會大廈事件是否會像“9·11”一樣,被政治體係的操縱者用來進一步打壓美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