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加快推進流通體系現代化進程?未來應當怎麼做?

2020-09-29 09:57:51 來源: 瞭望 2020年第39期

 

流通業的創新與功能發揮,已經成為引導生産、促進消費的基礎和支撐。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流通日益成為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

流通的功能逐步從連接生産和消費,轉向以流通為基礎,將實時感知、收集、分析的市場信息,反饋到生産端的研發和製造

  文 | 王青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國內外新環境新背景和新要求下,流通體系與生産、消費體系,與推進國家新戰略,以及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之間不適應、不匹配、不平衡的矛盾日益顯現。

  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

  對於推動落實黨中央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在落實和操作層面上還有一些需要明確的問題。例如確定現代流通體系邊界,明確工作重點和推進思路等,可將“三橫三縱”作為具體推進思路。

  流通體系重在提效率降成本

  現代流通體系的形成,或者説流通體系現代化的過程,本質是流通體系與生産和消費體系相互適應、相互匹配和相互促進的過程。現代流通體系對於國民經濟運行最重要的功能作用,是提高包括社會整體運行效率,降低國民經濟運行總成本。流通體系的現代性,不僅體現在應用先進技術成果方面,也體現在流通的對象範圍、組織方式和治理方式等方面。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向流通領域滲透、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以及流通業態及模式創新迭代速度加快,其內容邊界、內涵外延、定位功能和對象範圍等也在不斷變化和拓展,主要表現在流通體系與生産體系和消費體系融合發展,流通與其他服務行業的融合創新,以及商品流通和服務的一體化發展。

  流通業的創新與功能發揮,已經成為引導生産、促進消費的基礎和支撐。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流通日益成為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底盤”

  無論從解決短期問題着眼,還是從順應中長期發展要求,化解國內外矛盾風險來看,都迫切要求加快推進流通體系現代化進程,真正發揮其在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方面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順應消費變革。我國消費市場不斷呈現小眾化、長尾化的趨勢,商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企業感知、獲取、分析和滿足個性化需求,提供了關鍵性的作用。消費者也逐步從商品和服務的被動接受者,直接參與産品研發設計過程中。這一變化對流通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即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精準化、多頻次、小批量、專業化的流通服務,甚至物流先於商流和資金流前置存在。

  二是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流通創新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表現在:製造企業的競爭優勢,日益從基於規模經濟佔領主流市場,轉變為基於柔性製造和精準營銷,快速佔領更多細分、小眾市場。這將導致製造業出現以需求為導向、以信息為中樞、以柔性製造為支撐的産業變革。一切生産都圍繞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開展和重構,定制、眾籌、雲製造、工業互聯網等生産組織模式日益興起。在此過程中,流通的功能逐步從連接生産和消費,轉向以流通為基礎,將實時感知、收集、分析的市場信息,反饋到生産端的研發和製造。

  三是匹配人口流動和城市群發展新格局。我國未來人口、要素向大型都市圈集聚的大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轉變。只有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才能適應生産力布局和城市化發展的新格局,不斷優化網絡和樞紐節點布局,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在生産與消費、産地與銷地、城市與鄉村、國內與國外之間,形成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體系。

  四是應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全球流通體系也處於新一輪創新調整周期,對流通、貿易資源的配置能力和規則制定的影響力,已經成為大國普遍關切的重要領域。我國迫切需要加快對接全球流通網絡體系,深度參與全球流通體系的調整與治理,才能支撐國家新戰略的順利推進,保障國家流通安全和經濟安全,增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提高國家應對外部形勢變化和化解中長期風險的能力。

  五是保障國家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應急需要。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迫切需要盡快補齊流通短板,加快建立儲備充足、反應迅速、抗衝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有效防範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提升我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産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的高效暢通。

9月24日,貨輪在大連港大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港口裝卸集裝箱   姚劍鋒攝/本刊

  突出“三橫三縱”思路

  貫徹落實中央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戰略決策部署,宜突出“三橫三縱”的具體推進思路。

  “三橫”,是根據當前的形勢和發展要求,將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和應急物流體系作為建設重點。

  “三縱”,是體現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三項戰略目標,即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為特徵的現代化目標,以網絡節點布局全球化、參與全球流通治理、支撐國家對外開放合作新戰略的全球化目標,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完善國家應急保供體系,保障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安全性目標。

  “三橫”是重點和抓手,“三縱”是目標和方向,二者是相互協調、相互支撐的關係。

  在“三橫三縱”推進過程中,需要有相關配套保障體系作為支撐,具體包括: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新型監管機制。

  具體到短期和中期優先選擇的重點項目上,對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可考慮:綜合運輸通道和樞紐、多式聯運、高鐵貨運、國際航空貨運;

  對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可考慮:冷鏈體系、城市綠色配送、農村智慧流通綜合網點、跨境電商海外倉、農産品批發市場交易數字化、城市商業設施、步行街的智慧化改造等;

  對構建應急物流體系可考慮:戰略物資儲備輪換體系、區域防疫物資儲備、應急物資物流保障體系、小型民用機場應急貨運機制,等等。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