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筆耕不輟為科學家“畫”像

2020-07-27 13:40:20 來源: 瞭望 2020年第30期

  

半個多世紀以來,不論是在新華社國內部,還是在瞭望周刊社,顧邁男一直關注中國科技界,採訪了一個個的科學家,撰寫了一篇篇一部部有影響力的作品,記錄科學的探索、艱辛與來之不易的進步

  文 | 黃紅麗

 

  顧邁男曾經問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一個問題:“您早已獲得諾貝爾獎,可以説已經功成名就,為何還這樣不辭辛勞,日日夜夜奮鬥不息呢?”當時丁肇中先生對她説:“這個問題十年以後也許能回答你——總之,我對實驗有興趣!”

  如今,顧邁男年近九十,卻依然筆耕不輟。我想,顧老師對于這個問題顯然已經有了答案。

  塑造科學家群像

  我與顧邁男的緣分,要追溯到2004年。當時我正負責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我們節選了她的《華羅庚傳》。此後,我聯繫顧邁男寄送樣書和稿酬時,多方聯繫不上。直到2009年7月,我約請新華社做“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係”,才聯繫上顧邁男,了卻了一樁心事。顧邁男為此專門給我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從此開啟我們之間多年的作者與編輯的緣分。

  我喜歡顧邁男的文字,她對筆下的科學家充滿理解與敬意,她撰寫的科學家的長篇人物通訊與傳記是建立在無數次採訪基礎上完成的,是在佔有大量第一手資料基礎上的再創造。多年來,我每到北京出差,公幹完畢後,總會找時間去看看顧老師,聽她講科學家的故事,聽她講她與科學家們的交往,我深為感動,也理解了她為什麼能得到華羅庚、李政道、丁肇中、王淦昌、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陳景潤等科學家的信任。

  顧邁男1962年起擔任新華社科技記者,自那時起,她一直深深扎根中國科技界,她是中國科技事業由弱到強、發展壯大的親歷者、見證者和推動者。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我在新華社作記者,在中國以及海外採訪的數十年間,有機會接觸並採訪了國內外不少傑出的科學家。在深入採訪這些科學家的經歷時,我發現他們都是非常可敬可愛的人,不僅事業有成,而且人品高尚。他們的人生道路和一般人一樣不平坦,甚至十分坎坷、窘困,但是,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迎著風浪,逆流而上,機遇來臨時,能勇敢、認真地面對,經過艱辛的跋涉,終于接近科學的頂峰。”

  上面這段話是顧邁男2019年秋天撰寫的《與20位大科學家面對面》的卷首語。半個多世紀以來,不論是在新華社國內部,還是在瞭望周刊社,顧邁男一直關注中國科技界,採訪了一個個的科學家,撰寫了一篇篇一部部有影響力的作品,記錄科學的探索、艱辛與來之不易的進步,《科學的春天》《丁肇中》《華羅庚傳》《非凡智慧的人生》《炎黃之光——顧邁男科技新聞通訊選》《報國——回憶我所採訪的科學家》《與20位大科學家面對面》,還有即將出版的《科學報國》《根深:李政道與中國》等,豐富的作品給讀者塑造了科學家的群像,向時代交出滿意的答卷。

  為科學家們代言

  在從事科技報道的漫長歲月裏,她嚴謹認真的態度贏得科學家們的信任與尊敬。在《丁肇中教授與記者的採訪情緣》一文中,顧邁男回憶了自己與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21年的採訪情緣,讀來感人至深。

  1979年秋,顧邁男聽到丁肇中要來中國講學的消息,職業敏感使她立即決定採訪丁肇中,當時中國科學院外事部門不準記者採訪。顧邁男為了採訪把狀告到當時中科院負責人方毅處。丁肇中先生一貫不願意接受記者採訪,卻一直為顧邁男的採訪提供各種幫助。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顧邁男多次去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採訪。“丁教授只要一有空閒,便自己開著車帶我出去吃飯,日內瓦的大小餐館——大到洲際飯店,小到一般餐館都吃過,平時,吃得最多的是日內瓦瑞士人的飯館裏的鍋貼。”(見《丁肇中》212頁)

  年復一年,顧邁男採訪了丁肇中先生身邊的中外科學家,採訪了丁肇中的家人與朋友、學生,積累了內容豐富的採訪筆記。所以,她筆下的丁肇中是真實、立體、生動感人的。丁肇中先生曾經對顧邁男説起國內有一本關于他的傳記:“那個人只採訪我的姑姑,就敢寫我的傳記。”科學家都是嚴謹求實的,要得到他們的認可絕不是易事。丁肇中有一次直言他為什麼信任顧邁男:“就是因為當年你為了採訪我和×××(中國科學院外事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吵了一架。這是×××告訴我的。他還説,因為阻攔你採訪,你還把他告到了方毅那裏!”説完,他哈哈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見《丁肇中》212頁)

  顧邁男贏得科學家們的信任,不僅因為她踐行了新華社記者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也融入了她敢于擔當的情懷,她經常為科學家的困難仗義執言。在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風行大江南北之前,是顧邁男排除困難深入採訪“科學怪人”陳景潤,率先寫成《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景潤做出了一項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成果》《助理研究員陳景潤近況》兩篇內部報道。

  稿件發表後,“我很快接到當時的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的通知,一天深夜,要我陪同有關領導(其中有武衡等人)去中關村看望陳景潤。”(見《科學的春天》109頁)原來,兩篇報道引起中央重視,科學院的領導是奉命來帶陳景潤看病的。在《“怪人”的傳説——尋訪數學家陳景潤》一文中,顧邁男向我們還原了歷史的真實,讀來百感交集,既為那個時代科學家的艱難處境扼腕嘆息,又為顧邁男仗義執言擊掌歡呼。

 

  耄耋之年心繫祖國科技事業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顧邁男出版了《科學的春天》一書,包括《科學的春天是這樣到來的》《春天裏的一聲驚雷——憶“8.8座談會”》《國門剛剛打開的時候》《春風拂嶺南——廣州粒子物理理論討論會散記》《中國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中心——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科學的春天破土而出》《中關村的燈火》等文章,是對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事件,以及採訪或報道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陳景潤、鄧稼先等重要科學家新聞通訊稿的整理結集。顧邁男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既嚴謹真實,又生動感人,是非常好的科學通訊,非常好的科學家傳記,其中有多篇作品入選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

  《科學的春天》《丁肇中》《與20位大科學家面對面》等圖書,不僅值得向中小學生推薦,而且是適合親子共讀的好作品。

  在《丁肇中》一書卷首語中,顧邁男寫道:“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成才,必須從孩童時代就有人關懷、栽培,當然,自己實現夢想的毅力和奮鬥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丁肇中回憶説:‘非常值得感激的是,我的父母從來不管束我,而總是激勵我的興趣,他們不像許多中國父母那樣強求他們的子女在學校中得到好分數’”“他(父親)對我的最大影響是:在我的少年時代就引導我認識了偉大科學家們的工作和成就,對我所做的一切總是給予很大的支援”,這些話,對今天的中國家長,應該有很大的啟示。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任重道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此努力奮鬥!顧邁男盡管年近九十,依然牽挂祖國的科技事業,希望能為中國的科技事業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