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危機蛀蝕“美國製造”

2024-08-26 16:01:57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35期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公司裏沒有人正在從成癮問題中康復或者存在藥物濫用問題,要麼是公司規模太小,要麼就是你搞錯了。”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許蘇培

  2016年,得益於中西部“鐵銹州”選民的支持,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的第二天,一本名為《鄉下人的悲歌》的自傳體小説迅速衝上美國亞馬遜圖書銷售總榜第一名。這本書展現了美國“鐵銹帶”白人勞工的被剝奪感,以及他們沉迷於阿片類藥物、難以擺脫貧困的絕望,被認為是讀懂特朗普崛起、觀察今日之美國的重要書籍。

  2024年,“鐵銹州”依舊是影響美國大選結果的關鍵州,白人勞工也依然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爭奪的關鍵群體。

  八年過去了,《鄉下人的悲歌》裏所展現的美國社會切面並未改變:産業空心化嚴重,毒品氾濫成災,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不同的是,受大麻合法化、用工荒持續等多重因素影響,毒品危機進一步侵蝕了美國製造業。“上了癮”的美國製造,持續削弱着美國的競爭力。

  “這裡全是可卡因和止痛藥”

  2024年5月,美國診斷信息服務提供商奎斯特診療公司發布了一份美國勞動力藥物檢測年度調查報告。這份針對近980萬份樣本的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美國普通勞動力(不包括公務員、卡車司機、飛行員等安全敏感行業)大麻檢測陽性率為4.5%,在五年內上升了45.2%;總體毒品檢測陽性率為5.7%,維持在歷史高位。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公司裏沒有人正在從成癮問題中康復或者存在藥物濫用問題,要麼是公司規模太小,要麼就是你搞錯了。”白宮國家毒品控制政策辦公室主任拉胡爾·古普塔如是説。

  如今,隨着毒品在美國的滲透率越來越高,各行各業已普遍存在員工濫用毒品問題。

  以波音公司為例,今年以來,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再次把這家百年飛機製造企業推向風口浪尖,與之相關的波音工廠多年來存在的各種員工吸毒醜聞也重新被媒體翻了出來:

  201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生産軍用飛機的波音工廠,23名員工因販賣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和芬太尼被逮捕。

  2014年,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發布了一份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工廠的波音787裝配車間的員工對話錄音。“這裡全是可卡因和止痛藥……”表明毒品交易在波音工廠裏已司空見慣。波音員工甚至説:“可卡因在每家航空公司都是搶手貨。”

  2024年,在美國招聘網站Indeed和社交新聞網站紅迪網的波音公司子板塊裏,指導求職者如何對入職藥物檢測蒙混過關的帖子屢見不鮮。有一些回答還肯定地告訴人們入職後波音不會對工程師進行隨機藥檢,這與波音公司官方所宣稱的“無毒工作場所”形象完全不符。

  奎斯特公司高管哈瓦尼説,鋻於某些藥物尤其是大麻的社會接受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一些員工認為使用這些藥物是沒問題的,但他們沒有真正了解其給工作場所安全帶來的影響。

  75%的僱主受到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一年裏(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美國有超過10萬人死於吸毒過量,這一數字是死於槍擊人數的8倍,是死於交通事故人數的近3倍。1999年至2017年間,美國有累計超過70萬人死於藥物過量。用藥過量的致死人數已遠超死於艾滋病、車禍和槍擊的人數,其中70%為25歲至54歲之間的男性。

  美國MAPI基金會網站刊文指出,“毒品現在是導致美國黃金勞動年齡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刊文稱,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阿片類藥物氾濫降低了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該學會援引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艾倫·克魯格的一項研究指出,阿片類藥物氾濫導致1999年至2015年間男性勞動力參與率下降了43%,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下降了25%。

  毒品危機不僅削減了美國社會勞動力基數,還嚴重影響了製造業的現存勞動力,引發了工作效率下降、安全隱患增加、人員流動率上升等諸多問題。

  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普通勞動力工傷事故後大麻檢測陽性率為7.5%。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僱主稱其企業受到了阿片類藥物的直接影響:存在阿片類藥物使用障礙的工人比其他工人多休近50%的非計劃假,其平均離職率比整體勞工離職率高44%。

  “毒品問題並非美國獨有,但美國勞動力面臨的危機比其他製造業大國更為嚴重。”MAPI基金會認為,毒品危機正在美國製造業勞動力眾多的社區加速蔓延,如果這種趨勢不加以遏制,將對美國製造業的未來産生深遠影響。

  “空心化”的美國難祛毒

  美國製造業因毒品和藥物濫用而廣泛存在生産力下降、生産成本上升等問題,但相關行業想要祛毒卻並不容易。

  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持續出現了用工荒。美國勞工統計局2月份的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顯示,製造業有58萬個崗位空缺。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站4月刊文稱,研究發現,到2033年,美國製造商將需要約380萬名新工人,其中一半的崗位可能空缺。

  長期來看,製造業用工荒是20世紀70年代後美國“去工業化”的必然結果。數十年來,美國跨國公司逐漸將低附加值的加工和製造業轉移到亞洲等地,致使製造業佔美國經濟的比重、崗位數量、人力資源都出現了大幅萎縮。

  如今,美國試圖通過推行産業立法、收緊“買美國貨”條款、實施保護主義政策等措施來推動製造業回流,可是,已經長期“空心化”的美國,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具備重振製造業所需的足夠的産業工人。

  美國商會近日發布報告稱,“我們每天都會聽到會員公司的消息——幾乎每個州、各種規模的企業——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都在試圖找到足夠的工人來填補空缺職位。”

  面對嚴重的用工荒,美國企業不得不降低用人標準。《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各地對職場服用藥物的態度正在迅速轉變。一些公司,尤其是在製造業等勞動力匱乏的行業,正在宣傳他們根本不需要藥物測試,希望以此吸引求職者。

  藥企的“阿片無害”認知戰

  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推行員工藥物檢測政策,那麼為什麼美國製造業仍會毒品氾濫、員工成癮現象日益增多?

  製造業之所以受毒品尤其是阿片類藥物濫用影響最深,在於大量製造業工作本質上是重復性的體力勞動,腰肌勞損等身體病痛在相關行業普遍存在。儘管阿片類藥物不是慢性疼痛的常規治療藥物,但美國醫藥行業多年前推動的“阿片類藥物無害”運動改變了人們的固有看法,並逐漸打開了製造業工人濫用阿片之門。

  1995年,美國普渡制藥公司為推廣止痛藥奧施康定,在其上市後的6年時間裏開展了“制藥史上最慷慨的營銷活動”,在全美贊助了兩萬個宣傳教育項目,重塑了美國公眾對疼痛的認知。

  199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普渡制藥的游説下,認可了該公司關於奧施康定成癮率不足1%的欺詐性描述,允許其在藥品包裝上列舉誤導性信息。這為奧施康定走進美國千家萬戶提供了官方背書。

  據美聯社披露,2006年至2015年,阿片類藥物製造商和經銷商在游説和競選捐款上花費了8.8億美元,遠遠超過了主張限制阿片類藥物處方的團體花費的400萬美元。更令人驚訝的是,前者的花費比美國的槍支游説集團還要高8倍。

  美國《紐約客》雜誌報道説,從1999年到2017年,共有20萬美國人死於過量服用奧施康定或其他處方阿片類藥物。儘管醫用“合法毒品”的始作俑者普渡制藥已經宣告破産,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至今未公開承認自身負有責任。如今,阿片類製造商和經銷商培育出的止疼藥市場不僅沒有萎縮,成癮人數反而越來越多,美國已形成根深蒂固的“阿片文化”。

  “入門級毒品”大麻在美國的流行也離不開利益集團的重金游説和宣傳。

  美國政府調研機構“公開的秘密”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與大麻産品相關的美國企業和行業協會在政治游説上累計花費超過2240萬美元,年均花費是2016年的10倍,是2012年的近百倍。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將大麻列為高成癮性的聯邦一級管控物質,與海洛因、迷幻藥和搖頭丸等毒品同級,受到了最嚴格的管制。如今,大麻在美國被宣傳為與酒精、煙草相當,還常常被美其名曰成年人的“自我選擇”。2014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顯示,54%的美國人支持大麻合法化。到了2024年,大麻合法化的支持率已經增長到了70%。

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一名警察展示其收繳的非法藥品(2024 年 2 月 7 日攝) 新華社 / 路透

  大麻“降級”的小心思

  在毒品氾濫成為美國社會痼疾的過程中,美國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其相關政策的出發點,常常與黨派利益和選舉利益密不可分。

  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毒品濫用是美國頭號公敵”,發起了大規模的“禁毒戰爭”。二十多年後,曾任尼克松高級政策顧問的約翰·埃利希曼揭露,尼克松政府在毒品問題上優先考慮的是如何剷除異己,吸引白人保守選民。

  當時美國深陷越戰泥潭,社會反戰思潮洶湧澎湃。以嬉皮士為代表的年輕一代登上歷史舞&後,吸毒成為反戰、反政府的象徵,以黑人平權為核心的民權運動也隨之爆發。尼克松政府認為,如果把左翼的嬉皮士與大麻&&起來,把非裔與海洛因&&起來,就可以借禁毒之名打擊這兩類群體。

  “禁毒戰爭”開始後,美國監獄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儘管制毒和販毒者多為白人,被捕入獄的卻是大批黑人。在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打擊下,美國吸毒人數不降反增,吸毒過量死亡的人數也連年增長。

  如今,美國政府推動以大麻合法化為標誌的毒品管制制度放鬆,也是出於選舉的考量。

  近年來,美國推動大麻合法化進程持續加速。截至今年5月,全美已有38個州將醫用大麻合法化,其中更有24個州通過了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法案,約佔全美的一半。

  2024年5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提議,將大麻從聯邦一級管控物質名單中剔除,宣稱“任何人都不應該僅僅因為使用或持有大麻而被監禁”。

  法新社等多家媒體認為,民主黨在大選年為大麻“降級”,是為了討好年輕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