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博物館走紅更要長紅
2024-08-20 15:08:19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34期
文 | 張康喆
中國課本博物館、咖啡博物館、世界風箏博物館、駱駝祥子博物館……暑假期間,小眾博物館頻頻“出圈”走紅。與一些熱門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相比,小眾博物館突出“小而精”特色,聚焦多元主題精耕細作,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小眾博物館興起,根本原因在於契合了青年一代的興趣和心理——通過新穎獨特的視角梳理和展示文化內涵,滿足了個性化的消費偏好和多樣化的知識需求;採用“博物館+”運營模式,引入劇本游、解謎游戲、沉浸式錶演等新玩法,增強娛樂性與通俗性,讓參觀體驗更新鮮、更時尚;避開“人擠人”“數人頭”的排隊等候,參觀者有時間、有空間細細了解展品,松弛感拉滿。
相比於一些熱門博物館的“一票難求”和觀眾的“走馬觀花”,小眾博物館為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供了一種有益的補充,既能緩解熱門博物館的壓力,又能及時承接旺盛的市場需求,為更多參觀者提供精神滋養。
值得注意的是,小眾博物館“出圈”後,服務和監管應同步跟上。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及時&&政策措施,做好支持保障。比如,完善場館周邊配套設施、豐富相關業態,增強游客黏性;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助力小眾博物館提升硬體、引進人才、優化展品,等等。
另一方面,“博物館+劇本游”等新玩法催生了一系列交叉新業態,需要創新監管方式、把握監管尺度。比如,以保護文物為底線,做好行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建設,切實維護觀眾合法權益,等等。
新潮、有趣、易約,讓小眾博物館“出圈”。而唯有持續提質,才能幫助它們由“走紅”變為“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