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多少“窮忙族”
➤2021年美國有3790萬人收入水平處於貧困線以下,有640萬人屬於“在職貧困人口”
➤以亞馬遜和沃爾瑪為例,這兩家公司雇用了大量靠SNAP獲得食品的美國窮人,因為這些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所以公司為他們支付的薪酬很低。SNAP是聯邦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建立的項目。這意味着,這些稅款變相成為亞馬遜等大公司的補貼
➤鋻於“剝削”一詞帶有道德評判色彩,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社會必然存在剝削現象,但在情感上又不願承認這一事實
➤近23%的美國工人從事低收入工作,這一比例在英國是17%,在日本是11%,在意大利是5%
➤“當美國人看到一個裹着毯子的無家可歸者時,我們常常想知道他是如何失敗的。當法國人看到同一個人時,他們想知道國家是如何讓這個人失望的。”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許緣 鄧仙來
英文中有個詞叫“workingpoor”,被翻譯為“在職窮人”或“窮忙族”,指的是一些人終日勞作,但其工資水平卻難以維持基本生計。
如今的美國,失業率按官方口徑處於歷史低位,但“在職窮人”數量不少。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時薪標準低且長期不調整、僱主壓降工資等剝削行為猖獗、社會福利體系漏洞百齣、歧視窮人觀念根深蒂固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在職貧困”問題十分突出。
兩名工人在美國紐約一家商店門口卸貨(2023 年 1 月 6 日攝)朱子於攝 / 本刊
640萬“在職貧困人口”
在勞動力市場上,美國各類人群的經濟狀況差異很大,按不同口徑劃分存在不同類別的貧困人口。其中,那些在勞動力市場上工作了27周或更長時間的“在職貧困人口”尤為引人關注。他們雖然有收入,收入水平卻低於官方確定的貧困線。
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1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有3790萬人收入水平處於貧困線以下。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進一步顯示,2021年有640萬人屬於“在職貧困人口”,不同類型的人群貧困狀況有所差異。
其一,以性別來看,女性中“在職貧困人口”的比例為4.5%,高於男性的3.7%。
其二,以種族來看,少數族裔更容易陷入“在職貧困”。其中,西班牙裔或拉美裔比例為7.3%,黑人或非洲裔美國人為6.4%,均高於白人的3.6%。亞裔“在職貧困人口”比例較低,為2.7%。
其三,在受教育程度低於高中水平的人群中,有12.7%屬於“在職貧困人口”,而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僅為1.3%。
其四,服務業人員更有可能成為“在職貧困人口”。2021年,服務業從業者中有8.4%被歸為此類,數量約200萬,約佔所有“在職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從事管理、專業技術和相關職業的人更不容易陷入貧困。2021年,這一群體中只有1.4%的人屬於“在職貧困人口”。
此外,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兼職工作者相較於全職工作者更容易陷入貧困,但依然有很多全職工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薪資水平低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時薪標準最低的國家之一。聯邦最低時薪標準自2009年以來一直停留在7.25美元的低水平,多年來未根據通貨膨脹情況作出調整——受通脹影響,1979年以來美國勞動者的實際購買力是持續下降的。即使在收入最高的州,最低時薪標準也僅為15美元,該標準甚至難以讓勞動者負擔起一居室住房的費用。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2022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零工階層,有14%的人收入低於聯邦最低時薪標準7.25美元,有30%的人通過領取政府發放的食品券維持生活。
依靠小費生活的人也有可能陷入貧困。美國聯邦政府為有小費收入的工作者制定的最低時薪標準為2.13美元。202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執行該標準的州中,超過14%的收小費工作者收入水平在貧困線以下。
2023年10月20日,聯合國貧困問題特別報告員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職貧困人口”情況報告,詳細描述了美國低薪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隨後,該特別報告員公布了他發給亞馬遜、沃爾瑪和外賣送餐&&DoorDash等美國大公司的信函,指責這些公司是導致美國“在職貧困”問題的直接原因。該特別報告員還向美國勞工部發送了一封信函,指責美國政府未能充分保護工人,美國的法律和政策存在漏洞。
該特別報告員在上述信函中指控這些公司未能為工人支付足以維持生計的薪資和福利。以DoorDash為例,作為一個增長速度驚人的&&型企業,該公司就業人員流動性極大但薪資水平低且福利微薄,這也是同類公司存在的普遍問題。
該特別報告員還指出,雖然亞馬遜員工的最低時薪達到了15美元,高於聯邦政府制定的最低時薪標準,但該公司工作環境惡劣,員工工傷率極高,這使員工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尤其是在亞馬遜倉庫工作的工人,因公嚴重受傷的概率是同業的2倍。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城市經濟發展中心2023年10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工作造成了持續疼痛和疲勞,有三分之二的受訪亞馬遜倉庫工人會被迫無薪休假,34%的人無薪休假次數達到了三次甚至更多。該中心主任貝絲·古特利烏斯指責“亞馬遜(給員工造成)的傷害和疼痛比以前所知的要普遍得多”。
非法剝削猖獗
聯合國貧困問題特別報告員在致美國大公司的信中指出,這些公司通過多種非法手段剝削員工,包括雇用大量參與美國聯邦營養援助計劃(SNAP)的貧困人員以壓減他們的工資等。
以亞馬遜和沃爾瑪為例,這兩家公司雇用了大量靠SNAP獲得食品的美國窮人,因為這些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所以公司為他們支付的薪酬很低。SNAP是聯邦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建立的項目。這意味着,這些稅款變相成為亞馬遜等大公司的補貼。
相關統計顯示,在亞利桑那州,每3名亞馬遜員工中就有1名參與SNAP。在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每10名亞馬遜員工中就有1名參與SNAP。每年有約1500億美元用於SNAP等聯邦福利項目的稅款最終成為亞馬遜、沃爾瑪和麥當勞等美國大公司的利潤。
不滿於這種侵犯員工正當權益的行為,美國左翼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曾於2018年發起一項名為“阻止(亞馬遜CEO)貝索斯”的法案,要求對雇用SNAP受益者的公司加徵稅款,同時要求相關公司為員工支付足夠維持生活的工資。比如,假如亞馬遜某員工通過SNAP領取了300美元救助款,那麼亞馬遜就須多支付300美元稅款。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馬修·德斯蒙德在其2023年出版的一本討論美國貧困問題的著作中指出了美國社會對窮人無情剝削的現象。他寫道,鋻於“剝削”一詞帶有道德評判色彩,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社會必然存在剝削現象,但在情感上又不願承認這一事實。然而,“剝削”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唸有着清晰的衡量標準。比如,當工人工資低於其勞動所生産的價值時,他們就在經歷“勞工剝削”;當消費者為所購買的商品支付了高於本身價值的價格時,他們就遭遇了“消費者剝削”。
德斯蒙德援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指出,美國工人的工資水平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之一。近23%的美國工人從事低收入工作,這一比例在英國是17%,在日本是11%,在意大利是5%。
社會福利跟不上
導致美國“在職貧困人口”等貧困群體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福利體系不完善。德斯蒙德在其著作中指出,美國政府在扶貧方面並不吝惜支出,但收效甚微,因為美國的福利體系漏洞百齣。
德斯蒙德寫道,上世紀80年代,裏根政府曾&&一項主要為單親家庭提供現金援助的福利項目。1996年,克林頓政府進行福利改革,廢止了上述項目並以“貧困家庭臨時援助”(TANF)項目取而代之。根據規定,美國各州對如何支配TANF資金擁有很大的自決權,導致許多州的資金並未惠及真正有需求的人。
比如,亞利桑那州用這筆福利資金來支付禁欲性教育,賓夕法尼亞州將資金用於幫助墮胎組織建立“危機懷孕中心”,緬因州用這筆錢來支持基督教會舉辦的夏令營……統計顯示,2020年美國政府為TANF項目制定的預算中,美國貧困家庭直接獲得的金額僅為22%,這意味着政府撥給窮人的大量援助資金很少能真正落到他們手中。
根深蒂固的歧視
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美國人常把“美國夢”挂在嘴邊,用這一“國家名片”來標榜美國社會所謂的機會平等和民主自由。
“美國夢”的語境下暗含着一種社會共識,即只要努力工作就會獲得成功。反過來講,美國人認為,沒有成功的人是因為沒有努力工作。這種觀點導致了美國社會對窮人根深蒂固的歧視,致使社會對貧困人口缺乏關注,政策照拂不夠,“在職貧困人口”數量居高不下。
對窮人的歧視“深深扎根於這個國家的骨髓”。德斯蒙德寫道,18世紀弗吉尼亞州種植園主威廉·伯德曾説,窮人“懶得讓人無法忍受”,“除了生孩子,什麼事都懶惰”。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主張將“把時間浪費在無聊放蕩行為上的”流浪漢關進救濟院。2004年,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節目主持人比爾·奧賴利談到窮人時説:“他們不負責任,很懶惰,因為這就是貧窮,女士們,先生們。”
“窮人不工作”是美國人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但很多時候並不符合事實。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2016年的一項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窮人沒有穩定的工作,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領取福利的人寧願繼續依靠政府救濟,也不願找一份謀生的工作。事實上,當年大多數非殘疾的工作適齡成年人都是在職勞動力。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社會學副教授奧弗·沙羅內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人認為工人失業是自身原因造成的,以色列人則認為原因在於招聘制度不合理。沙羅內説:“當美國人看到一個裹着毯子的無家可歸者時,我們常常想知道他是如何失敗的。當法國人看到同一個人時,他們想知道國家是如何讓這個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