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育友好再添助力
2024-06-03 15:51:41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23期
文 | 張欣
近日,繼北京、廣西、內蒙古、甘肅等地之後,上海宣布將12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數據顯示,我國不孕率已從2007年的12%增長到2020年的18%。為了幫助更多育齡人口化解想生生不出之憂,從國家到地方持續完善細化支持政策。
2022年,國家衞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將“推進輔助生殖技術制度建設”作為加強生殖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2023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地方層面,多地主動探索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以降低生育成本。此外,全國已有23個省份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的定價方式,由市場調節價改為政府指導價。
這些舉措是我國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是促進提振生育意願、釋放生育潛能,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近年來,我國從孕産健康、普惠托育、育兒支持等多個角度破解生育養育教育難題。比如,多渠道“擴容”普惠性托育機構,擴大生育服務供給;採取有效措施優化生育休假制度,完善生育保險等相關社會保險制度。
一些地方還探索將生育津貼等經濟支持、延長産假等時間支持、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支持,同平衡家庭與工作關係的政策一體實施,為承擔撫幼責任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系統性支持。
全人群覆蓋、全周期保障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需要從時間、經濟、健康、服務保障等多個維度形成合力。期盼更多系統性政策&&落地,為人口高質量發展多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