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真招實招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2022年的100名“擔當作為好幹部”中,已有83人提拔晉陞。剛出爐的2023年人選中,已有37人提拔晉陞
➤2023年,全區調整不擔當不作為、不勝任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329人,其中廳局級幹部19人
➤2023年,內蒙古進一步提升基層幹部薪資待遇,蘇木鄉鎮公務員每月人均工資提高870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月平均提高920元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靖 賀書琛 侯維軼
為提升內蒙古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狀態,2022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打出一整套“組合拳”,評選“擔當作為好幹部”、建立能上能下機制、推進容錯糾錯等舉措,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持續營造勇擔當爭擔當、敢作為善作為的工作氛圍。
兩年多來,內蒙古幹部隊伍提振精氣神,能幹事,更能幹成事。2023年,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24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增速居全國第3位,創2010年以來最好位次。
讓有為者有位 讓吃苦者吃香
2022年,內蒙古制定實施了激勵幹部擔當作為12條措施。2023年,內蒙古評選出100名2022年“擔當作為好幹部”。今年2月,內蒙古再次評選出99名2023年“擔當作為好幹部”。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一處處長王勇説:“通過常態化的評選工作,現在內蒙古全區上下見賢思齊、競相擔當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興安盟阿爾山市委書記楊永久,在去年9月的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籌備中,遇交通事故受傷,醫生叮囑至少休養100天。剛過22天,他就忍着疼痛、拄着拐杖前去會場工作,促成大會圓滿舉辦。
三年來,他帶領幹部群眾“全員全域全年”開發文旅資源,全力推動阿爾山市創建內蒙古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被評為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幹部”。“看著百姓吃上旅游飯、口袋鼓起來,再多的疼痛我都能承受。”楊永久説。
2023年,評選較上年進行了調整優化。王勇介紹,自治區本級不再評選副處級及以下幹部,而是鼓勵各盟市、旗縣開展本地區“擔當作為好幹部”評選工作,並做好相應激勵。自治區本級評選把更多指標向盟市、旗縣領導幹部傾斜,突出服務保障辦好兩件大事、“闖新路、進中游”等工作中業績突出的幹部,以評選工作為抓手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夏日的烏蘭布和沙漠,片片光伏板形成“藍色海洋”。“我們在烏蘭布和沙漠全面推廣光伏+生態治理的‘磴口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沙生經濟作物,目前光伏治沙已完成4萬畝,等到13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建成後,光伏治沙面積將達35萬畝以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委書記劉向陽説。因為在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工作中成績突出,他也被評為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幹部”。
評選“擔當作為好幹部”就是要“讓能者上”。2022年的100名“擔當作為好幹部”中,已有83人提拔晉陞。剛出爐的2023年人選中,已有37人提拔晉陞。
此外,2022年以來,內蒙古全區各級組織部門及時發現、大力使用擔當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在重大任務最前沿、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為民服務第一線提拔使用幹部超5200名。
時任赤峰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局長王利是單位裏的“出差王”。他去年出差183天,帶領下屬招引1052個項目,為赤峰市經濟穩中向好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今年被進一步使用到赤峰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崗位,同時也被評為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幹部”。“現在,內蒙古的用人導向非常鮮明,只要你拼盡全力擔當作為,組織一定能看到。”王利説。
烏蘭察布市副市長李建軍在加快推動烏蘭察布市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打造全域生態安全格局等大事要事中成績顯著,被評為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幹部”後,進一步使用到烏蘭察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崗位。他説:“到現在還清晰記得,自治區黨委書記在命名錶彰大會上勉勵我們,珍惜榮譽、戒驕戒躁,重整行裝再出發,努力在工作崗位上再立新功。”
“擔當作為好幹部”帶好頭,其他幹部緊跟上。擔當作為正在成為內蒙古廣大幹部的自覺和習慣,幹部隊伍精神狀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各級幹部幹事業迸發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最近兩年,內蒙古很多廳局為了爭取國家有關部委&&配套措施,專門派人前去對接,極力爭取最大支持。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內蒙古林草局組織人員,僅用40天就完成了“一規劃三方案”的編制工作,緊盯國家規劃編制進度,全力向上對接。來自北京的援蒙幹部耿學峰説:“説幹就幹,內蒙古的幹部是雷厲風行的行動派。”
李建軍(左一)在內蒙古化德縣公臘忽洞鄉調研農田受旱情況
(2022 年 6 月 18 日攝) 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供圖
“能下”倒逼擔當 “撐腰”激發闖勁
在過去,群眾對幹部“能上”見得多、聽得多,對“能下”了解少、感知少。在內蒙古,大家的體會已出現顯著變化——身邊不少的“能下”案例表明,“幹不好就下”見人見事的落實兌現,讓無為者失位正在倒逼幹部進一步擔當作為。
在內蒙古西部,一區長因擔當精神不足,落實“五大任務”長期推進不力,被組織部門下行調整到一個小的市直部門。“旗縣區的主官幹不好也能下去。”該區一位基層幹部説,現在大大小小的幹部鉚足勁工作,不能在工作中松垮出岔子。
這樣的案例在內蒙古有不少,“下”的級別從副科到正廳不等。王勇介紹,目前內蒙古已制定&&《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並建立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紀實報備制度。
“2023年,全區調整不擔當不作為、不勝任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329人,其中廳局級幹部19人,這種力度在過去是幾乎沒有的。”王勇説,鮮明的信號讓廣大幹部看到“躺贏”不可能。
考核機制的確立,也讓“能上”“能下”更加富有科學性和精準性。內蒙古制定&&《關於促進落實“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進一步加強績效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區分盟市、區直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國有企業等5個類別進行考核。同時,對103個旗縣委書記進行專項考核。“2023年以來,對14名考核‘優秀’的旗縣委書記予以提拔使用或晉陞職級,對1名考核‘一般’的調整職務。”王勇説。
“能下”與“問責”工作中,對各級幹部在闖和試中出現的瑕疵和失誤,內蒙古組織部門正確對待、應容盡容,與幹部一起擔當。
內蒙古西部地區一位醫院院長,為盡快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未經招標先行對綜合樓進行施工。紀檢監察部門調查後,該院長覺得“自己的仕途算完了”。紀檢監察部門研究後認為,他的出發點是為推動工作,也未從中撈取利益,最終“重處分”改為“輕處分”。“組織的包容讓我感動,我能做的唯有倍加珍惜改錯機會,在院長崗位上幹出更多成績。”這名院長説。
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工作中,內蒙古堅持多“踩油門”少“踩剎車”,千方百計為幹部撐腰鼓勁,其中為幹部澄清正名、重新起用表現突出幹部的舉措,有效保護了幹部。
在赤峰市,澄清正名工作抓得又細又實,澄清方式分為會議澄清、書面澄清、媒體公開通報澄清等方式,為幹部正名的同時,向誣告者“亮劍”。
2022年以來,各級組織部門為受到舉報的184名幹部進行澄清正名。2023年以來,重新使用問責影響期滿表現突出的廳級幹部12名,以組織擔當帶動了幹部擔當。
關愛中培育動力 培養中激勵擔當
內蒙古不斷加大關心關愛幹部力度,讓能幹者放開手腳、心無旁騖幹事創業。2023年,當地研究制定了關心關愛蘇木鄉鎮幹部12條措施,進一步提升基層幹部薪資待遇,蘇木鄉鎮公務員每月人均工資提高870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月平均提高920元。
“獲得感非常強,加上去年職級晉陞增長的工資,每月收入提高近2000元。鄉鎮工作繁瑣辛苦,但是工資比旗縣同級別崗位高出一截,而且職級晉陞和考核評比更有優勢。”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黨委書記李澤説,待遇的提升使旗縣人才開始“倒流”回鄉鎮。
在興安盟、包頭、赤峰等地,組織部門優先為異地任職幹部的家屬進行工作調動,積極協調子女上學問題,為他們探親提供交通補助。赤峰市喀喇沁旗旗長趙延宏介紹,當地還&&措施,明晰責任劃分,讓幹部大膽幹事、組織進行擔責,為幹部卸下包袱、放開手腳幹事。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還要讓想幹者有幹事創業的本領。近兩年,內蒙古實施幹部能力持續提升工程,改變過去“填鴨式”“一勺燴”的培訓,以實幹為導向進行訂單式教學,改變挂“虛”職、走過場的幹部鍛煉,以實幹錘煉真材。
“以前的培訓多是按照職務層級劃分的,現在更多圍繞具體工作開展。”赤峰富龍公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溫相生説,赤峰市委組織部開展了“幹部大講堂”,讓企業家、專家、相關領域幹部上講&,“幹什麼就培訓什麼”。
最近,赤峰市幹部大講堂以“新質生産力”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授課,要求幹部結合全年具體工作進行學習,在培訓中既找到眼前路,也謀劃長遠計。
內蒙古每年選派一批各領域幹部到國家部委、發達地區進行挂職任職。今年2月,通遼市副市長牛文俊挂職擔任湖北省黃石市副市長,分管發改委、工信局等。“我們選派有潛力、有相關工作能力的挂職幹部,去開闊眼界,在重要崗位鍛煉,讓幹部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難關過程中成長。”王勇説。
幹部隊伍建設,同樣需要着眼於長遠。為全面加強幹部梯隊式建設,讓青年幹部培養有的放矢,崗位調整有人可用,內蒙古實施年輕幹部“一百三千”培優育才工程,將不同年齡段的優秀副廳級、處級、科級幹部和選調生納入工程規劃,系統性、針對性予以“施肥澆水”式精細化培養。
赤峰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廣智説,赤峰市有多名優秀年輕幹部被列入規劃中。“接下來在自治區、地市兩級組織部門全方位、針對性培養下,年輕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將得到更大提升,未來他們將成長為內蒙古幹部隊伍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