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企業逆風生長
➤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新領域,無不展現出蘇南企業的勃勃生機與強勁韌性
➤深耕自身專長的領域,作出精準的判斷、正確的決策,進而贏得生機、搶佔先機、把握主動,成為企業的寶貴特質
➤快速成長的企業新生力量,帶給企業發展新的希望,並正在續寫蘇南這片熱土上創新創業新的故事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郭奔勝 謝鵬 王仁貴 夏宇 楊越
孟夏之際,江南滴翠。
盎然生機裏,《瞭望》新聞周刊調研組一行走進無錫、常州、鎮江等蘇南三市,在中國經濟的高地感受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在這裡,我們走進“熱騰騰”的工廠,遇見忙碌的企業家,深切感知到了一些企業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那份從容與自信。
一路走訪的10家企業,涵蓋鋼鐵、新能源、服裝、汽車、醫療裝備、芯片、設備製造、物流等不同領域。這些企業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共同表現出的確定性信心尤顯珍貴,而其發展中的執着與堅守、創新與突破、傳承與弘揚,展現出企業家們獨特氣質的同時,也彰顯了中國企業的奮進群像。
這些,正是中國經濟充滿希望的生動注腳。
穩中求新
“穩”是此行中這些企業留給調研組的深刻印象。
面對鋼鐵需求收縮帶來的價格下行壓力,坐落於無錫江陰市的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卻因汽車、能源、航空、海洋、橋梁等特殊領域的用鋼需求,整體保持着平穩增長。
成立於1998年的魚躍集團,已成為大型醫療器械全球化集團公司,旗下位於鎮江丹陽市的魚躍醫療發展尤其迅速。在疫情防控中,這家生産防疫設備的公司納入國家物資調配系統,在防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在服務社會中也實現了快速成長。2021年集團全口徑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2022年超過120億元。
原本認為疫情防控轉段後,公司業績可能會出現下滑,但市場回應遠超企業預期。2023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50億元。這與後疫情時代老百姓對醫療器械的現實需求相關。在魚躍醫療副總經理袁振看來,消費者對呼吸機、霧化器、制氧機等家用醫療器械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遠超以往。預計集團2024年整體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同樣坐落於江陰市的海瀾集團,從一間紡織面料工廠起步,從生産走向零售,從原料走向品牌,已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領軍者。如今,企業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2023年營業額超過1300億元。集團有關負責人&&,今年一季度增幅與去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更為亮眼的是,“集團各項業務都已進入了良性增長的通道”。
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的同時,“新”是這些企業呈現出的鮮明特點。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新領域,無不展現出蘇南企業的勃勃生機與強勁韌性。
走進海瀾雲服智慧工廠,機器人在廠區來回穿梭。在這裡,服裝備料採用立庫、機械臂和移動機器人構成的全新面料管理模式,已實現100%全面替代人工搬運。量體不用尺,3D智能量體系統7秒即可掃描全身數據,個性化定制的服裝7天內即可送達。裁衣不用刀,光影裁剪速度達到2米每秒,比人工裁剪效率提升3.75倍,製作一件精品西服僅需3600秒。智能化的柔性生産流程,顛覆了人們對服裝企業的認知。
位於鎮江揚中市的大全集團,同樣在追求着自己的“新”。這家以電氣、新能源、電力電子、元器件等為主要産業的企業,總資産超600億元,員工超過1.7萬人。作為持續推進“兩化融合”、智能製造的數字化標杆企業,其已全面實現數字化管理,建成智慧營銷、智慧供應鏈、智能運維&&,智能製造和“數字大全”建設走在同行前列。
在魚躍醫療廠區內,企業打造的數字化車間和柔性生産線,實現産品的全過程質量管理與追溯,以及車間生産製造和管理的智能化。其通過建設地下隧道、空中連廊、車間內空中通道和中央無人立庫,組建無人物流系統,實現人流、車流、物流全面分離與協同。如果不是用餐時人頭攢動,園區的靜謐,讓人難以想象這是6000多人同時工作的場景。
置身鋼鐵這一傳統領域,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的興澄特鋼,也全力推動特鋼産業鏈全面高質量發展,並在全球上千家工廠中脫穎而出,於2023年12月被世界經濟論壇(WEF)確認為“燈塔工廠”,成為全球特鋼行業首家“燈塔工廠”。
位於鎮江高新區的惠龍易通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依託長江惠龍港以大宗鋼鐵物流與分銷、標準交割庫與倉儲ERP信息化為切入點註冊成立。企業創始人施文進從港口物流起步,並敏銳捕捉到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相繼打造了惠龍易通大宗商品數字交易&&和惠龍易通水鐵公多式聯運數字交易&&。如今,企業已發展為集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為一體的人工智能數字交易&&,連續六年榮膺中國獨角獸企業。
天合光能西藏吉塘組件項目(2023 年 10 月 20 日攝) 天合光能供圖
變中求準
直擊産業變革大潮,企業要實現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要鞏固基本盤,穩住根基,另一方面則以變應變,找準突破點。調研蘇南三市的企業不難發現,深耕自身專長的領域,作出精準的判斷、正確的決策,進而贏得生機、搶佔先機、把握主動,成為企業的寶貴特質。
位於常州武進區的星星充電和理想汽車公司無疑都是傑出代表。
創立於2015年的理想汽車,順應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勢而生。其2023年整車交付量達到37.6萬台,大大超過全年30萬台的銷量目標。走進常州製造基地,車間內一片熱火朝天景象。據介紹,今年1~3月,理想汽車交付量達到8.04萬台,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2.9%。預計全年銷量增長率在50%以上。在中國造車新勢力裏,牢牢佔有重要一席之地。
星星充電成立於2014年,瞄準的是電動汽車充電的巨大市場需求,憑藉敏銳嗅覺,站在了新能源産業的“風口”。“天上星星數不清,汽車充電選星星”。星星充電&&目前已覆蓋全國350多個城市和地區,註冊用戶超2000萬,服務各類充電運營商家超1.5萬家,賦能充電場站超8萬個,成為當之無愧的充電運營商巨頭。該企業正聚焦移動能源網生産、存儲、傳輸、管理、交易、消費6個産品全矩陣,着力打造一個覆蓋廣泛、高效可靠的超充網絡,助力數字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在問到今年發展預期時,企業負責人脫口而出:“今年會有大幅增長。”
江蘇僅一聯合智造有限公司、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瀾集團等則是把握産業發展趨勢、保持行業專注力,在風吹浪打裏不改企業初心的翹楚。
與刻板印象中廠房齊整、機器轟鳴的“工業風”不同,僅一公司刷新了人們對企業的印象。不規則的多功能建築、簡約時尚的布局、輕鬆開放的空間、綠色節能的理念、從不打卡的員工、無人值守的智能化大門,乃至6萬平方米的廠區只有4名保潔人員,每一個細節都令人印象深刻,讓到訪者無不稱讚。
這家位於鎮江丹陽市、成立於1992年的企業,30多年持續深耕包裝領域。目前企業年銷售額超6億元,員工300人左右,其中研發人員超過240人,企業人均納稅超過65萬元。企業負責人吳立亞&&,僅一樂於做“隱形冠軍”,專注於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專注於研發高質量的産品,不盲目追求做大企業。據了解,10多年來,這家企業的辦公場所換了三次,引領企業的接力棒也從創始人吳立平傳到了弟弟吳立亞手中,但不變的是一以貫之的企業文化。
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位於常州市新北區的宏微科技主要設計、研發、生産和銷售新型電力半導體芯片。在大量資金蜂擁至芯片産業的市場衝動下,宏微科技堅守創業時的那份初心,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産品的迭代升級。走進這家企業,墻面上的19張“全家福”清晰記錄了企業的發展軌跡,而最初的三名創始人合影,如今已成為900多人的大合照。依靠技術、工藝、人才、管理等長期積累,公司實現了IGBT、FRED等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多類型産品布局,並致力於為汽車電子、工業電子、消費電子、新能源等行業客戶提供功率半導體器件及系統解決方案。
位於常州市新北區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肇始於1997年。那一年,《京都議定書》簽訂。創始人高紀凡受到 啟發,認定各國需要新型能源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對國際能源利用變局極度敏感,促使高紀凡開啟了探索太陽能利用的創業旅程。此後27年,堅守“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的誓言,一頭扎進光伏的高紀凡,就沒再離開過這份“陽光”的事業。這位自稱為“追光者”的企業負責人,牽頭完成了中國光伏行業第一項國際標準的制定。面對光伏行業寒冬時,他以“什麼費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發投入”的執着,推動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6次打破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的世界紀錄。如今,中國光伏産業已從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受制於人”,崛起為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生産製造、産業鏈完善程度全部全球第一,領跑世界,天合光能無疑是行業推動者、優秀參與者。
同樣堅守主業的還有海瀾集團。在海瀾集團官網上,“我們是致力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控股集團”的宣傳語十分醒目。扎根實體、壯大實體,讓海瀾集團為之自豪。
海瀾集團高度自動化的雲服工廠 海瀾集團供圖
承中求道
抵禦風險,戰勝困難,企業家最能感知市場冷暖。在應對市場風浪中,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隊伍尤為重要。此行所調研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清醒的企業家,企業負責人都能表現出沉穩的性格、敏銳的市場意識、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引領所在行業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在父輩創業的同時,緊隨其後是一批充滿活力的“創二代”在傳承與創新中迅速成長。
5月16日晚間,天合光能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之女高海純,經董事會同意增補為第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出生於1993年的高海純自2017年進入企業歷練,2022年6月開始擔任天合光能旗下天合富家的董事長。回顧自己走入光伏産業領域,開啟創業之路的歷程,高海純告訴調研組,是父親當年艱苦奮鬥的身影,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創業的種子。
天合富家成立於2016年10月,專注於提供分佈式能源市場的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為超100萬用戶提供原裝光伏電站和服務。母公司天合光能則是名副其實的太陽能行業領導者。截至2024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205GW+,相當於9個三峽電站的裝機量。
在外界看來,高海純在天合光能的成長經歷,使其逐漸成為企業家精神的實踐者。其積極推動任職公司的發展和轉型,尤其是在數智化布局方面,打造了一個數據安全、運維智能的全鏈路數字化生態系統,並在綠色能源服務開發,綠色權益價值計量、認證等方面進行了前瞻性布局,為公司的高增長作出了貢獻,所展現出的領導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天合光能集團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退伍軍人,惠龍易通董事長施文進及他創辦的企業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因為自身的軍人基因,軍民融合産業成為施文進産業布局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打造的車聯網,實現了惠龍北斗運營車聯網智能鎖控系統與發動機芯片互聯互通,能夠對車輛進行遠程鎖控和故障診斷,企業聯合汽車製造和發動機廠商定制的惠龍專車,共同組成了應急物流運輸隊,能夠在特殊時刻提供運輸保障。
施文進的女兒施蕓現擔任企業總裁。其留學歸國後曾供職於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在父親的影響和教導下,施蕓從小就對家鄉鎮江感情深厚,並於2018年加入到惠龍易通擔任財務總監,將自己所學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見到調研組時,施蕓&&,“深入了解到父親的不容易,也更願意留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共同把公司的事業做強做大。”
在江陰,當地政府負責人在提及海瀾集團創始人周建平時不止一次談到,周對當地的貢獻,不僅僅是創建了一家大企業,還為企業培養了一個優秀的“接班人”。
周建平的兒子周立宸2020年接棒海瀾集團董事長。早在2017年的江陰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新發展論壇上,周立宸就展現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進取精神:“變化正在發生,如果我們不創新,不改變,不折騰,就會被市場慢慢地無情拋棄。居安思危,創新必須是一種常態,是一個企業造血循環的來源,企業運轉良好的時候為保持優勢地位要創新,企業遇到困難要尋求突圍更要創新。”近年來,海瀾集團在服飾零售、智能低碳、文體旅游、商業管理、金融投資五大事業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從這些年輕企業家身上能夠看到,他們有全新的知識,有創業的激情,還有從父輩那裏傳承來的市場基因。他們具有全球視野,對所處行業和企業有獨到見解,並已經在迎擊市場風浪裏嶄露頭角。這些人才的成長,比這些企業多一些增長更難能可貴。快速成長的企業新生力量,帶給企業發展新的希望,並正在續寫蘇南這片熱土上創新創業新的故事。□
理想汽車常州基地的焊裝車間 理想汽車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