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行教育上好兒童成長第一課
➤“樂”是興趣的提升和志趣的凝練,“行”是實踐與篤行,“樂”與“行”的結合便是教育的完整、循環過程
文 | 鄭曉雲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創新型人才既要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也要促進其個性形成;既要符合現實訴求,又要面向未來發展。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樂”的追求與“行”的實踐相結合,開啟樂行之旅,構建了包括樂行價值觀、兒童觀、課程觀、教學觀和發展觀的樂行教育文化體系,逐漸形成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
樂行教育遵循“樂學為基、以思促行、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以樂學、踐行為路徑,將思辨貫徹始終,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科交叉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信息應用能力納入樂行教育新的培養目標體系,探索具有樂行特質的教育新樣態,培養新時代創新少年。相關成果獲得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省特等獎。學校還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全國數學文化實驗學校等。
樂行教育努力實現陽光六年、厚德一生
樂行教育是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樂”是興趣的提升和志趣的凝練,“行”是實踐與篤行,“樂”與“行”的結合便是教育的完整、循環過程。樂行是教育的起點,用心靈啟蒙,快樂體驗開啟學生成長之旅;樂行是教育的過程,是教育全域視野下的和樂共生,知行合一;樂行更是教育的目標,在“樂”與“行”的循環往復中把學生培養成熱愛生活、樂學篤行的人,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實現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快樂至善,實踐求真,人生尚美。
學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追尋樂行的根,在時代精神中明確樂行的方向,將儒家文化的慎思明辨與心學思想的知行合一互融相通,構建了豐富的樂行文化。探索形成了教學領域的“樂學·思辨·踐行”、德育領域的“踐行·思辨·樂悟”雙模式與雙策略,架構起了從課內到課外、從書本到生活、從內化到行動的教育教學“閉環”空間,讓學生陽光六年,厚德一生。
學校在樂行育人理念的整體架構下,深入貫徹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方針,以兒童戲劇為載體,讓師生通過創編、演繹、體悟,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思政、藝術及實踐活動等相融合,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積極弘揚者和堅定踐行者。
例如通過對話歷史,觀照現實,讓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緊密相連,形成強大教育合力。語文學科在進行《出塞》一課的教授時,師生原創了《詩行邊塞 絲路迢迢》課本劇,將古代將士戍守邊塞的生活場景與現代“一帶一路”相結合進行講述,學生們不僅深刻體悟到了古詩的內涵,更感受到了當代中國的包容與強大,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油然而生。
思政與藝術課程的跨學科學習也可以搬上傳統文化的舞&。學校把紅岩精神與京劇相結合,師生共同創作、表演京劇情景劇《紅岩》選段。學生們從閱讀紅岩故事,到參加京劇排練,再到匯報演出,不僅被江姐等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更是愛上了京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用經典講故事,以文化傳美德,既培育了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激發了他們傳承經典文化和藝術的自豪感與使命感。
古韻霓裳 時代風華——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第六屆華服節活動現場(2024 年 4 月 11 日攝)受訪者供圖
持續推動樂行教育走深走實
人民群眾期盼更好的教育。一所有擔當的學校應該承擔起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也應以更寬的時代視野和格局,在教育的新時代坐標係中找準新定位,展開新實踐。
第一,堅持不懈實施樂行教育,以樂行文化立校,用樂行哲學育人。學校將“樂行文化統領,優質資源輻射,多元協同共進”的發展理念融入了集團辦學路徑,讓樂行教育哲學成為一種教育理想,在廣大師生的理解、認同、接納、踐行中,培植成學校共同的價值觀,成為學校成員的生存方式、行動準則和發展願景。
第二,樂行教育要在立德樹人的宗旨上深入優化。學校文化與課程架構是相依相生的整體生態系統,學校圍繞大學科觀理念,不斷完善基於系統思維的課程頂層設計,構建“一目標、雙途徑、三維度、四支撐、五類型”的組織架構,即根據育人目標,一體化推進教學與德育工作;重視學科內部的縱向貫通、學科間的橫向融合以及學科與生活的雙向探究;以完善評價體系、鍛造教師隊伍、整合課程資源、加強制度建設作為支撐;開設基礎性素養課程、發展性素養課程、綜合性研究課程、個性化校本課程、探究型實踐課程這五類課程。力求在樂行教育主線引領下,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融合貫通的課程世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
第三,樂行教育要在樂思行的辦學策略上創新發展。學校始終注重“樂中行—行而思—思後再行—行而樂”的循環往復,形成樂思行的育人閉環,積極構建樂思行教學策略、行思樂德育策略及思行樂健康策略三位一體育人生態。樂思行辦學策略不僅要讓學生快樂學習、有效思考、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更是師生動機水平不斷提高、情感需求不斷昇華的動態過程,體現了師生雙主體、教學兩平衡、身心共成長。
探索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新思路
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者要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扎根中國,立足時代,面向世界,對教育做深入思考,對人才培養做出新探索,把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當作面向未來努力踐行的新課題。
首先,涵養樂行教育的人民情懷,解決好“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樂行教育從確立之初發展至今,其核心都是培育人。從辦學理念到辦學文化,再到辦學哲學,是求新突破的過程。面向未來的樂行教育,將進一步以探索教師的樂教、創教為新途,以教育大情懷為引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其次,厚植樂行教育的家國情懷,解決好“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樂行教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從辦學實踐中汲取經驗,面向未來還要從廣袤的家國情懷中汲取新力量,樂行教育的場域將擴展到時代、社會、民族和國家之中,探索用“中國心”思考中國兒童教育,育好中國人,為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貢獻智慧。
再者,開拓樂行教育的育人智慧,解決好“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將對教育領域産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基於對未來教育的深度思考,我們以培育創新素養為導向,結合樂行教育哲學觀,遵循樂思行育人理念,通過全素養提升、全課程融合、全空間架構、全資源統整、全鏈條育人的實施原則,整體架構起創新型人才啟蒙的樂思行育人體系,打破學科壁壘,鏈結技術通道,暢通學段界限,注入生活的“活水”,形成學習動力源,實現創新素養與學習生命力的完整生長,促進學校整體育人方式的變革。□(作者為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