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全面振興“落子”四大産業集群
➤2023年,皖北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4萬億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增速持平,“十三五”以來首次趕上全省發展步伐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皖北新型工業化進行了詳細部署: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産業集群建設,力爭皖北快速形成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菁 馬姝瑞 吳慧珺
2020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指出,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發展落差往往是發展空間。有關部門要針對欠發達地區&&實施更精準的舉措,推動這些地區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實現欠發達地區皖北的全面振興,一直是事關安徽發展大局的戰略性任務之一。皖北地區,範圍涵蓋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6個地級市,以及滁州市的定遠、鳳陽、明光和六安市的霍邱4個縣(市),擁有“中原糧倉”“兩淮煤田”“中華藥都”等名片,是安徽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塊。
2023年,皖北地區生産總值增速自“十三五”以來首次趕上全省步伐。和自己比,皖北在發展;放在大局裏,差距仍然存在。城鎮化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0.5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比“十一五”時下降了0.7個百分點,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全省的86.2%。
沒有皖北的現代化,就沒有安徽的現代化。20多年來,安徽省級層面至少召開8次會議、&&4個省級“10條”政策推進皖北發展。繼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安徽省共同舉辦增強長三角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暨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推進大會,今年4月,安徽再次召開皖北重點産業集群建設推進會。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實現皖北全面振興的“手法”“步法”“戰法”,以“四化同步”為底座思維,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綠色食品四大重點産業集群為四大兵團,政策、項目、技術、資金、人才密集“注入”,打一場“陣地攻堅戰”。
全面振興,安徽拉緊皖北在奔跑。
安徽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展示“倣鵝絨”
結構高保暖阻燃絮片的阻燃效果(2024 年 4 月 24 日攝) 戴民攝
接力賽
一組數據“白描”皖北的重要地位:
國土面積佔安徽的38%,承載全省48%的常住人口;到2020年,以皖北為主要區域的淮河流域以全國2.8%的土地面積,生産佔全國約18%的糧食,養育全國11.6%的人口。
然而,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流失、産業結構“偏農缺工”、轉型升級破局艱難,讓皖北在高質量發展格局中仍處於相對靠後位置。
2023年,皖北人均GDP只相當於長三角2010年的水平;皖北6市地區生産總值佔安徽全省的27.4%,其中第二産業産值佔全省24.4%,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僅佔13.4%。
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解決欠發達地區發展動能問題。對安徽而言,這是加快皖北振興重要的戰略機遇。
早在2001年,安徽省就成立了加快皖北地區發展協調小組,20多年來先後&&了4個省級“10條”政策,以及南北結對合作等一系列措施。
2020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促進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底又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
2023年7月召開的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皖北全面振興作為必須抓好的兩件大事,並制訂時間表:到2027年皖北跟上全省的發展步伐。
一系列政策接續發力,皖北綜合實力不斷“爬坡”。
2023年,皖北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4萬億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增速持平,“十三五”以來首次趕上全省發展步伐;第三産業産值、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等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至2023年,上海、江蘇、浙江分別與皖北“牽手”共建的3個、5個、2個合作園區全部掛牌,注入發展新動能。
路線圖
緊盯發展“落差”,運用好的“戰法”,打開高質量“空間”。
年産8萬噸鋁鑄件新能源綠色鑄造項目、年産10萬噸新能源材料及鋰化衍生物循環利用綜合項目、年出欄1萬頭肉牛及年屠宰10萬頭肉牛等産業鏈項目……4月19日,在蚌埠市舉辦的皖北重點産業集群建設推進會上,11個投資項目、9個融資項目現場集中簽約,拉開新一輪皖北産業升級的大幕。
“皖北要發揮後發優勢,不走亦步亦趨的漫長追趕之路,關鍵要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突出抓好新型工業化。”在推進會上,安徽省省長王清憲闡述了皖北全面振興的“戰法”。
推進會上,《推動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加快突破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皖北新材料産業集聚發展方案》《皖北新能源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皖北綠色食品産業集群建設實施方案》同時發布。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皖北新型工業化進行了詳細部署: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産業集群建設,力爭皖北快速形成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
“行業有機會,皖北有條件”,這是安徽以4大重點産業集群建設推動皖北振興的市場邏輯。
2023年,安徽省汽車産量達到249.1萬輛,躍居全國第2位;新能源汽車産量86.8萬輛,上升至全國第4位。皖北,有可能成為安徽汽車“首位産業”的下一個增長極。
皖北地區集聚汽車産業鏈企業近1000家,106家零部件企業是省內外整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融入長三角汽車産業布局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2023年,淮北、宿州、亳州、阜陽4個市汽車産業鏈營收同比增速超17%。
“在全省汽車産業布局下,合肥、蕪湖將發揮帶動作用,推動汽車領域龍頭企業與皖北加強合作,強化産業鏈協同,為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説。
按照規劃,以專用車集聚發展、零部件轉型升級、後市場提質增效為突破口,到2025年,皖北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力爭超過1800億元,佔全省比重超過15%;到2027年,爭取使皖北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突破3300億元。
擁有“兩淮煤礦”的皖北能源優勢突出,隨着全球能源體系的深度變革和“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皖北向新能源産業轉型的路徑更加清晰。
從資源儲量看,皖北集中式光伏可開發資源規模3730萬千瓦、約佔全省一半,風電可開發資源規模4018萬千瓦、約佔全省60%;從製造能力看,鳳陽縣光伏玻璃産能約佔全國的21%,首太新能源産業園年産再生鉛、蓄電池分別佔全國的50%和20%;從産業潛力看,2023年皖北新能源産業總營收佔全省的21%,擁有光儲企業150多家、佔全省的24%。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皖北將建設先進光伏、新型儲能、氫能、生物質能、資源循環利用等五大發展集群,打造鳳陽經開區、潁上經開區、阜陽經開區、首太新能源産業園等一批重點園區。
到2030年左右,上述四大産業集群預計將為皖北地區貢獻近2萬億元的産業規模。安徽經濟版圖上,有望出現一個新型工業化驅動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皖北。
“發改委主謀,專班主建、市縣主戰”,“步法”落實“戰法”。“專班”建制,是近年來安徽産業快速崛起的體制機制“秘笈”,打破過去産業發展過程中縱向層級太多、橫向協同不快不暢的弊端。按照“專班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各産業專班將專門構建皖北重點産業招引工作&&,為皖北各地精準推送線索、導入項目、鏈結資源,“清單式”推進産業發展。
生態圈
産業生態是産業集聚不可或缺的“環境”。對皖北而言,産業生態的形成不能等着自然進化,必須採取“人工繁育”的支持舉措,讓技術、産業、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在這裡加速耦合匯聚。
皖西北邊陲,界首市的安徽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廳內,一塊塊絮片有序羅列,一根小紗線“纖”動産業創新。
“這是公司聯合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團隊開發出的倣鵝絨結構高保暖絮片,抗嚴寒零下40攝氏度,關鍵性能指標優於美國3M公司,打破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在北京冬奧運會首次亮相。”安徽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麗説,公司與國內10多所高校院所合作組建研發團隊,擁有專利163項,今年産值有望達到3億元。
創新資源少、創新基礎薄弱是皖北的短板。安徽集聚全省資源要素,提升皖北創新能力,“吉祥三寶”是受益企業之一。此外,安徽還推動皖北各市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引導科大硅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和羚羊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服務&&加快向皖北布局,打通科技創新到産業創新“最後一公里”。
不久前,在蚌埠市禹會區一個試驗場,隨着超音速尾焰和巨大轟鳴聲,安徽九州雲箭研發的70噸級“龍雲”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了亞軌道飛行任務備份發動機校準試車,近日將交付火箭總體單位。
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蚌埠市布局發展空天信息産業,開闢新賽道,培育新動能。九州雲箭火箭發動機項目的落地,帶來了3支高層次人才隊伍的落戶。通過實施“柔性引才”政策,蚌埠市先後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大院大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市已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2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37家,與安徽大學、同濟大學等省內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招收,先後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73名。
釋放皖北對人才的“磁力”,安徽將人才戰略放在産業格局中通盤考量,四大重點産業集群建設專班積極引導有領軍人才、研發團隊的項目在皖北布局,推動央企、知名民企等實施一批處在價值鏈高端的項目,帶來研發機構、高端人才在皖北匯聚。
資金鏈是“四鏈融合”的關鍵紐帶。“汽車貸”“活牛貸”“保單貸”……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加大對皖北地區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安徽省財政廳廳長谷劍鋒説,將進一步創新財政支持皖北重點産業發展的投入方式,綜合採取貸款貼息、融資擔保、財政直補、基金投資、稅收優惠等,更好發揮財政資金作用,調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人&&,將持續加大金融要素資源供給,支持皖北地區重點産業集聚發展。
截至3月末,皖北地區各項貸款餘額26091.71億元,同比增長13.09%。2023年,皖北地區債券融資規模1281.11億元,同比增長21.1%。省級相關股權投資基金在皖北地區設立子基金27隻,累計募資121.69億元、投資85.86億元、投資項目180個。
在安徽,拉緊皖北走向全面振興,其時已至,勢在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