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青苗”公務員拔節生長

2024-04-28 22:01:29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8期

  

加強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幫助新錄用公務員適應環境、轉換角色、增強本領,與年輕幹部選拔有序銜接,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

“一線特別考驗人,沒有幾把刷子工作幹不好。經過基層歷練,再做其他工作就感到舉重若輕了。”

江蘇省委組織部規定,新錄用公務員綜合表現作為轉正定級、職務職級晉陞、崗位調整、表彰激勵的重要依據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沈汝發

  近三年,淮安市226名新錄用公務員年度考核獲得優秀被嘉獎,共選任“90後”正科職級幹部40人,副科職級幹部1050人;南通市海門區33名入職前三年公務員被提拔至中層崗位,21人已被納入區級優秀年輕幹部庫……

  公務員錄用後的前三年,是成長成才的黃金期,必須抓緊抓好。為加強幹部源頭培養和公務員隊伍建設,江蘇省率先制定&&“青苗培育”計劃,構建新錄用公務員培育、管理、使用、監督全鏈條機制,推動新錄用公務員培養與年輕幹部選育有機銜接,助力他們拔節生長。

  “新錄用公務員大多如一張白紙,第一個師傅很重要。”江蘇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説,組織部門對年輕公務員不僅要“扶上馬”還得“送一程”,幫助他們走好職業生涯“起步一公里”。

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青苗圓桌派·青年讀書沙龍”活動現場(2024 年 4 月 19 日攝) 周鈺穎攝

  把握“青苗”關鍵期

  江蘇省委組織部介紹,江蘇一年考錄公務員9000多人,其中超過80%在基層。新錄用公務員如同稚嫩的小樹苗,需要精心呵護、修枝剪葉,才能成長為棟樑之材。調研發現,新錄用公務員具有“四有四缺”特點。

  有學歷、缺閱歷,不夠接地氣。近年來,新錄用公務員的學歷層次逐步提升,學習能力強,“辦文辦會一教就會”,“整理&賬一把好手”,但是基層閱歷欠缺,不熟悉鄉土人情,不知道怎麼和群眾打交道。

  有活力、缺定力,坐不住板凳。新錄用公務員普遍有朝氣、有幹勁,但是一到基層,有的會出現“定不下心”“坐不住”現象。

  有想法、缺辦法,少了些經驗。新錄用公務員思維活躍、想法很多、點子不少,但有時容易脫離實際,不善於把想法變成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善於妥善處理基層矛盾。

  有悟性、缺底氣,不太能吃苦。部分新錄用公務員“一學就會”“一點就通”,但抗壓能力較差,一受挫折就打“退堂鼓”,缺少艱苦崗位工作的身心歷練。

  “年輕幹部大多從家門到校門再進機關門,書生氣多、泥土氣少,非常需要通過摔打磨煉,砥礪意志品質,鍛煉膽識能力。”南通市下轄啟東市年輕公務員王樂鵬説。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中組部2022年統一舉辦全國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班。此後,江蘇省委對抓好新錄用公務員培訓培養提出明確要求,省委組織部為此推動實施新錄用公務員“青苗培育”計劃,加強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幫助新錄用公務員適應環境、轉換角色、增強本領,與年輕幹部選拔有序銜接,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

  系統培訓“壯苗”

  《行政執法人員心理健康與情緒壓力管理》主講人:江蘇省委黨校教授倪洪蘭;《全媒體時代應急管理與輿情管理》主講人: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肖晉……南通市海門區2024年“行政執法能力提升”集中輪訓班教學的日程安排非常緊湊。

  “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與群眾直接面對面,他們的能力作風直接關係着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海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江華説,2022年6月,海門區被省委組織部確定為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點,重點研究“提升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能力素質”課題。

  海門區為此建立起以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常用技能等通用課程為基礎,以8個領域執法實務課程為重點的課程體系,選拔組建專業培訓師資隊伍,開設“行政執法能力提升”集中輪訓;編印《行政執法一線“錯題集”》《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題庫》等專業務實教材,執法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這是江蘇開展新錄用公務員履職能力培訓的一個縮影。“對新錄用公務員來説,將專業知識、綜合素養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能力需要培訓引導。”江蘇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組織部門為此開展了應急處突、群眾工作、現代化産業體系、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

  清華大學博士葉璐,考入公務員後在南通市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工作。“單位定期舉辦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工業互聯網等業務知識培訓與講座。”葉璐説,她先後參加了數字經濟培訓班、跨區域科技發展調研等,感到受益匪淺。

  針對年輕公務員的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等情況,南京分層分類開展專業能力提升培訓,聚焦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等設置專題培訓;聚焦提升調查研究、輿情應對能力等設置實操培訓;聚焦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等公務員特點,分類分級開展業務培訓,增強實效性。

  蘇州圍繞科技自立自強、人文與經濟相融共生、太湖生態保護等主題開發10門精品課程;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大保護、鄉村振興戰略、太湖綜合治理、古城保護等主題,規劃10條精品研學主題路線,有針對性地提升新錄用公務員知識水平;無錫、宿遷、常州、徐州等地側重加強數字經濟、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知識新技能學習培訓。

  “培訓幫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無錫市下轄江陰市一名新錄用公務員對記者説,“新經濟形態層出不窮,公務員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更好服務發展。”

  實踐鍛煉“墩苗”

  在淮安市淮陰區工信局輪崗3個月後,淮陰區馬頭鎮經發局副局長孫仲夷,於2023年6月到淮安高新區招商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招商工作。到崗不足一年,他已成長為一名招商能手,項目研判能力大大提高,參與招引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招商公司既是招商引資的先鋒隊和主力軍,更是培養鍛煉年輕幹部的‘賽馬場’,可以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招商業務精、發展後勁足的經濟領域專業幹部。”公司負責人吳亞惠説,2022年以來,區裏已選派4批次61人次到招商公司鍛煉,其中26人次在35周歲以下。

  針對部分新錄用公務員缺乏工作經驗、不了解基層實情的情況,江蘇把基層一線作為年輕公務員培養的重要陣地,將他們安排到招商引資、信訪維穩等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艱苦複雜環境和關鍵吃勁崗位上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

  1990年出生的李平凡先後在司法行政、招商引資、拆遷安置等多個基層一線崗位工作,從南通一個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成長為市司法局部門負責人。“一線特別考驗人,沒有幾把刷子工作幹不好。經過基層歷練,再做其他工作就感到舉重若輕了。”李平凡説。

  蘇州市下轄昆山市發展任務很重,當地創新實施“青藍結對·一線攻堅”工程,累計組建工作專班23個,協助項目牽頭單位服務重點企業455家,化解重點信訪事項463件,處理環保督察投訴1322件。

  鹽城開展新錄用公務員“園區行”“鄉村行”等活動,組織新招錄公務員到重點項目建設、農房改善等一線鍛煉,提升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南京構建年輕公務員“到一線鍛煉、在一線成長、從一線選拔”的培養體系,全市80%以上新錄用公務員下沉至區級以下機關鍛煉。近兩年,全市選派639名機關企事業單位新入職人員上挂下派到“12345”政務熱線、信訪一線、街鎮社區實踐鍛煉。

  因地制宜“育苗”

  受訪專家和組織系統負責同志認為,江蘇探索開展的新錄用公務員“青苗培育”計劃實踐,對培養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選配“雙導師”結對培養,健全“傳幫帶”制度。江蘇省委組織部要求擇優選取政治堅定、能力過硬、經驗豐富、善教會帶的中層以上幹部擔任新錄用公務員成長導師。

  宿遷市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為新錄用公務員全部安排思政導師和業務導師,思政導師負責加強新錄用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風教育;業務導師負責指導新錄用公務員學習業務。宿遷市公安局為新警選配180余名思政導師、業務帶教導師,開展專題談心談話300余次。2021年錄用的36名新警中已有1人被提拔為基層所隊副職、25人成為業務骨幹,2021年以來11名新警獲表彰。

  搭建“以賽代練”&&,引導年輕公務員自主學習。南通組織開展公務員崗位競賽、外語風采大賽、公文寫作大賽系列活動,以實戰實訓促能力提升,一批優秀年輕公務員脫穎而出。

  “年輕公務員的表現被看到了,大家學習積極性高漲。”一位局領導説,一些年輕公務員通過競賽被選拔到重要崗位,表現十分優異。當地還打造“青苗圓桌派”交流活動,引導新錄用公務員自主策劃、自發組織活動,不斷拓展“朋友圈”。&&上線2個月以來,舉辦讀書分享、民俗體驗、戶外拓展等20多場活動。

  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助力新錄用公務員成長。江蘇省委組織部規定,新錄用公務員綜合表現作為轉正定級、職務職級晉陞、崗位調整、表彰激勵的重要依據。

  在淮安,當地建立起一線識別、多方印證、綜合研判的考察識別體系,對綜合素質好、成長較快、工作成績明顯的及時納入優秀年輕幹部隊伍管理。2021年錄用為公務員的工學博士翁立,先後參與招引服務淮晨環保二期等多個億元以上項目,促成一個總投資1.5億元的項目落地。經多崗位歷練後,翁立近期被任命為淮陰區漁溝鎮鎮長。

  “有作為就有崗位。”淮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公務員局局長姜筱卉説,全鏈條遞進式培養機制為新錄用公務員充電賦能,“以前‘90後’幹部很難找,現在‘90後’副科級幹部很多,不少都已經是正科”。

  在厚愛的同時,江蘇組織部門對新錄用公務員從嚴監督管理。對存在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精神空虛、貪圖享樂,社會交往複雜、自我要求不嚴等問題和傾向的新錄用公務員,及時批評教育並督促改正,個別試用期公務員因問題嚴重被取消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