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atGPT看美國科創生態
➤美國科技創新生態中,各組成部分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正循環和各自流程,並且每個部分都從科技創業企業成長中受益,然後再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哺這個體系
➤足夠肥沃的“土壤”,加上足夠規模的參與者和相對完善公平的競爭環境,就可以規律性地産生改變世界的關鍵科技産品及公司
➤逐步搭建起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是關鍵
文 | 莊春光
2015年,29歲的薩姆·阿爾特曼選擇在人工智能領域創立一家新的公司OpenAI。這距離他被保羅·格雷厄姆選中,接手Y Combinator——這一位於美國硅谷的機構混合了科技孵化器、早期投資機構、科技媒體&&等眾多角色——剛剛過去一年。
七年後的2022年11月,Open AI發布了震撼世界的AI聊天機器人産品ChatGPT。根據相關市場分析公司的數據,從上線開始算,到達1億月活的時間,Instagram用時2年半,TikTok用時9個月,而ChatGPT只用了2個月。幾個月後,OpenAI推出了性能更加強勁的GPT-4,這是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AI大語言模型,並迅速成為很多行業的智能生産力工具。
薩姆·阿爾特曼至今的人生經歷具有典型的硅谷特色。他1985年出生於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8歲時,用一台蘋果電腦開始學習編程和拆解電腦;大學進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但只待了兩年,便和兩名同學輟學創業,開發一個基於位置的移動應用Loopt。並因此成為了Y Combinator第一批入孵學員,而且獲得了其天使投資。Loopt是Y Combinator最早孵化的八家公司之一,幾年後Loopt以4340萬美元的價格被當時全球最大的預付借記卡公司綠點(Green Dot)並購,薩姆·阿爾特曼在27歲時實現了財務自由,並在一年後成為Y Combinator總裁,開始在眾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研究及投資,包括核聚變、量子計算,以及人工智能。
先在某個領域創業,甚至連續創業,並獲得科技孵化器或大學實驗室的孵化支持以及個人或機構天使投資人的資金支持。再通過行業第三方機構獲得與行業龍頭企業業務或研發合作的機會,並在科技媒體&&進行品牌傳播與産品發布,在公司業務發展合適的階段啟動IPO或者被並購的進程。創始人財務自由以後,轉型成為天使投資人,或者加入早期投資機構和孵化機構,一面投資和孵化幫助新的科技創業者,同時也尋找合適的行業機會或公司標的,為下一階段自己重新投入新一段創業積累認知和人脈、資源。這是美國硅谷創業者在整個生態中流轉成長的一種成熟模式,也幾乎是美國整個科技創新生態的濃縮流程。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西南偏南”大會和藝術節的創意産業博覽會上,
參展商展出一台將工業設計與動漫設計有機結合的機器人(2024年3月11日攝) 李波攝 / 本刊
體系化生態為科技創新提供肥沃“土壤”
ChatGPT的孕育過程,本質上是一次對於科技“理想主義式的探索”。OpenAI創立之初是一家非營利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宗旨在於“實現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使其有益於人類。除了薩姆·阿爾特曼之外,硅谷著名投資人及創業家埃隆·馬斯克也是OpenAI首屆聯合主席,並為其籌得了10億美元的起步資金。OpenAI公司的創始發起人中不乏自己創業後實現財務自由,又重新以天使投資人或者創業合夥人身份幫助眾多初創科技企業成長的業內人士。
2019年,微軟就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雙方一直保持了實質上的合作夥伴關係。微軟也在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以後繼續追加投資。據2023年1月微軟官方宣布:與OpenAI的長期合作關係將進入第三階段,通過多年、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來加速人工智能的突破。微軟也把OpenAI的AI技術深度融合到包括Windows、Office、Bing,以及AI助手Microsoft Copilot等眾多産品中。
薩姆·阿爾特曼和OpenAI的案例不是孤例,他們反映了美國科技創新生態的整體狀態:那就是生態中各組成部分各司其職,有機互動和鏈結,共同為科技創業者塑造最有利於快速成長的環境。這些組成部分包括大學等科研院所、工程化實驗室或工研院、科技孵化器、科技創業公司、天使投資人、VC投資機構、科技型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非營利科研機構、軟體外包和雲服務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科技媒體&&、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等,科技生態各組成部分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正循環和各自流程,並且每個部分都從科技創業企業成長中受益,然後再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哺這個體系。
以上的傳承和支持反復出現在半導體、移動互聯網、AI、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美國各大科技行業中,可以説美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美國的“科技生態”及其科創傳承。需要強調的是,得益於美國持續多年全球領先的經濟科技實力,以及全球資源聚集能力,美國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已經可以持續穩定更新,各個組成部分也都具有相當規模,這不僅包括科技創業者的數量和質量,也包括科研院所、天使投資人群體,以及YC和Plug&Play這類科技孵化器。足夠肥沃的“土壤”,加上足夠規模的參與者和相對完善公平的競爭環境,就可以規律性地産生改變世界的關鍵科技産品及公司。
天使投資人具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如果要在美國科技創新生態中抽取一個部分來進行深度剖析的話,天使投資人群體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標的。一方面,這個群體是整個生態中的關鍵節點,他們是科技創業者最早獲得的驅動資金和創業輔導來源,同時他們也往前鏈結着科研院所與科技孵化器,往後鏈結着VC機構及科技龍頭企業,在其中扮演着幫助科技創業者身份轉化及對接其他資源的角色。
另一方面,這個群體的身份多元且可塑,他們中很多人之前就是科技創業者、公司IPO或者被並購後實現財務自由,轉型成為天使投資人。同時他們的前同事或投資人又可能擔任VC機構合夥人或科技龍頭企業高管,他們也會在合適的時機靈活地在創業者、投資人、科技公司高管、科研院所負責人等多種身份中游走轉換。
最後一點,他們也是這個體系化生態中受益最多的人群,也因此最有動力和能力去反哺這個體系,而天使投資這個領域天然需要他們有一定的情懷和利他心態,在承擔最大的風險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收益,這個特性也讓創業成功實現財務自由的創業者最適合擔任這一角色。
根據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風投研究中心多年的天使投資年度報告,從2002年到2022年,天使投資的年度總投資額從157億美元增長到223億美元,最高時是2021年的291億美元,從業人員從20萬增長到36.8萬,每年總交易數量從36000例增長到62325例。這些數據雖然根據經濟周期及貨幣供應稍有波動,但整體保持平穩。
美國天使投資人群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個人天使投資和松散的個人天使投資聯盟為主,因為其決策更快、管理成本更低。同時天使投資行業的單筆交易金額較小、佔股少、風險更大和更多需要投資人提供資源、人脈、業務和經驗支持的特性,也讓個人天使投資和松散的個人天使投資聯盟更具有優勢。2022年,美國天使投資單筆金額平均356650美元,佔比9.3%,平均估值380萬美元。這種現狀和特性也更加凸顯了天使投資人“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
幾點啟示
中美國情不同,科技創業企業的發展路徑也有所區別,但美國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以及組成部分的發展和特點,也可以有所啟示。
啟示一,要全局性系統性地思考美國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發展歷程及優劣勢,需要把其作為一個有機體來全面了解和學習,而不能片面誇大某一部分的特點和作用。美國科技創新體系有其發展歷史脈絡和機遇,同時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已經形成了內部循環及反哺的環路,即使某些部分有斷點和破壞,但整體不受影響,還是能持續形成科技實踐的突破和關鍵科技公司的成長。中美科技的競爭存在於眾多科技領域:航空航天、生物醫藥、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ChatGPT/OpenAI只是冰山一角。單純追問為何AI大模型突破沒有出現在國內沒有太大意義,如何逐步搭建起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才是關鍵。
啟示二,摸清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中的關鍵節點,逐步補齊短板。如果簡單分類,圍繞着優秀的科技創業公司,科研院所、工程化實驗室或工研院屬於科技研發和工程化部分;科技孵化器、軟體外包和雲服務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科技媒體&&屬於賦能部分;天使投資人、VC投資機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屬於資本加速部分。這其中高質量的工研院、科技孵化器、天使投資人似乎是國內亟需補齊的短板。如何讓更多的創業成功人士或有經驗的高凈值人群進入到天使投資人群體,並願意承擔風險反哺體系;如何讓真正有用的高質量科技孵化器幫助到更多的科技創業者;如何讓類似工研院的模式真正成為科技與産業的橋梁,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啟示三,要探索適合國內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關鍵人才的發掘和培養體系。這類關鍵人才在美國往往在創業者、科技龍頭公司高管、天使投資人、科技産業加速器負責人、産業聯盟或協會創始人等多種角色中切換和成長,同時也因為其探索創新的好奇心與積累的個人財富及人脈,可以更加快速地促進其支持和輔導的科技創業企業成長。如何在國內科技創新創業環境下,發現這樣的潛在人才,並創造有利於其成長和發揮影響力的體系,也是需要探究和嘗試的。
(作者為科創投資人、創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