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為何日本還逆差

2024-04-28 21:57:13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8期

  

  文 | 劉春燕

  日本財務省近日公布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2023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日本貿易收支繼續逆差,至此,日本貿易收支連續3個財年呈現逆差。

  有人不禁要問,日元連續貶值了三年多,不是有利於日本出口嗎?日本怎麼還會持續逆差呢?

  日元貶值日本還逆差的關鍵問題是,日本經濟有其短板,貿易持續逆差存在結構性原因。

  在貨物貿易方面,日元貶值確實利好日本出口。日本出口已連續3年保持增長勢頭,2021年至2023年的出口增幅分別達21.5%、18.2%、2.8%,去年的出口額更是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但是,由於日元貶值疊加國際市場能源資源價格大漲,日本進口增幅更大。2021年和2022年的進口額增幅分別達24.8%和39.6%。2023年,雖然受益於能源價格回落,進口額比上年下降7%,但仍超過110萬億日元。結果就是,進口大於出口,貨物貿易呈現逆差。

  日本貿易逆差存在結構性原因,短期之內很難靠自身努力改變。作為島國,日本能源、食品、原材料等重要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日本國內核電紛紛停運,核電在日本年發電量中的佔比從四分之一左右迅速下滑,至2014年已降至零。受制於國內的反對聲音,日本重啟核電進展緩慢,目前核電佔比為5%左右。由於電力能源嚴重依賴化石燃料進口,一旦化石燃料漲價,日本就無處可逃。能源,成了日本依賴進口的最大軟肋。此外,食品進口對日本來説也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兒”。根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的數據,日本以卡路裏計算的綜合食品自給率僅為38%。魚貝類、肉類、除大米之外的穀物、蔬菜、水果及飼料大部分要靠進口。

  所以,雖然日元貶值有利於日本增加出口,但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會讓日本在進口時支付更多的日元。

  除了貨物貿易,日本在服務貿易方面也持續呈現逆差。日本央行的報告顯示,自1996年有可比統計以來日本服務貿易收支一直處於逆差狀態。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在信息處理領域失去了技術優勢。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日本每年對美國雲服務商等支付的IT相關計算機服務費、著作權使用費等呈快速增加之勢,甚至在日本催生出一個新的概念——“數字逆差”。有專家分析説,2022年日本服務貿易逆差中,近九成與“數字逆差”相關,逆差規模8年裏翻了一番。

  有專家預計,未來隨着人工智能的深入發展,在大模型上處於劣勢的日本向海外支付的服務費還將大幅增加,服務貿易逆差的問題將更加嚴重。

  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雙呈現逆差之時,日本仍然能長期保持國際收支順差,主要是因為日本享有鉅額海外投資收益。日本財務省公布的國際收支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海外投資收益與貿易逆差相抵後,經常項目順差為20.63萬億日元,比上年顯著增加。

  上世紀80年代,在日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背景下,美國於1985年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導致日本國內經濟泡沫急劇擴大,房地産泡沫最終破滅,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這些因素使日本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直接投資迅速攀升。截至2022年底,日本在海外的直接投資餘額達228.6萬億日元,佔日本對外凈資産的54.6%。

  但日本並不能因此高枕無憂。有專家指出,賬面上看,日本確實長期享有經常項目順差,但研究顯示,由於日本國內需求低迷、人力匱乏,産業普遍缺乏創新與活力,多數日本企業在海外獲得盈利後缺乏回歸國內進行投資的動力,傾向於繼續進行海外投資,或者在暫無明確投資目標時將利潤囤積於海外。

  長遠來看,由於日本整體上已失去科技領先優勢,其出口和海外投資所生産的中低端製造業産品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乃至碾壓,全球市場份額或將萎縮。倘若如此,未來日本的國際收支還能不能有順差,將是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