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新業態護“未”

2024-04-22 21:33:50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7期

  

一些地方的點播影院存在未依法登記備案、包間高度私密、變相提供住宿服務、未成年人無需身份驗證可隨意進出等情形

“在檢察工作中,既要落實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規定,也要護航新業態健康發展,防止用力過猛導致新業態‘一管就死’,考驗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多方智慧。”

三個關鍵詞被檢察官們反覆提及:剛勁、巧勁和韌勁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楊金志 蘭天鳴

  “初中生可以訂房間嗎?”“需要登記身份證嗎?”“房門可以上鎖嗎?”……近日,上海市閔行區一家點播影院的老板在點評網站上逐一回復消費者提問:“不接待未成年人”“大人攜帶未成年人,需要登記大人身份證”“鎖不了哦”……部分網友也在幫忙做“勸退”回應。

  不斷涌現的新業態是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點播影院、電競酒店、密室逃脫、劇本殺、盲盒銷售等新興業態發展迅速,成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群體休閒放松的“心頭好”。與此同時,一些新業態也存在監管治理盲區和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風險隱患。

  針對新業態行業歸屬不甚清晰、法律規定存在空白、治理尺度難以把握等問題,上海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檢察監督的剛勁、巧勁、韌勁,以“我管”促“都管”,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護航新業態健康發展。

  敏銳捕捉新業態風險點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新業態發展起步早、經營規模大。與之相伴,未成年人保護隱患也更早“露頭”。在日常工作中,上海檢察機關敏銳捕捉到新業態在場所、內容、規則上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風險點。

  “2020年,在辦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涉案場所之一是點播影院。這是我第一次聽説這個業態。”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未小賢”未成年人檢察團隊負責人黃冰潔説,有的經營場所存在未成年人保護漏洞。

  黃冰潔和團隊成員通過搜索大眾點評、抖音等,從商戶廣告和使用評價中得知,點播影院既可提供電影院的沉浸式體驗,又兼顧客戶私密性、個性化需求,受到包括未成年人等在內的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追捧。

  檢察官們清楚記得,前往某點播影院調研的那天,是一個周五下午,兩個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學生,沒有辦理任何手續,在他們面前很自然地走進了包廂。

  “我們發現,一些地方的點播影院存在未依法登記備案、包間高度私密、變相提供住宿服務、未成年人無需身份驗證可隨意進出等情形。影院內部被分割成多個小型包間,無監控且隔音,有的還設有床等可以躺臥的設施、可關閉型內鎖、可遮蔽門窗的遮簾等。這不僅不利于公共安全,還為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條件。”黃冰潔説。

  與此同時,有的不良內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近年來,密室逃脫、劇本殺作為新興行業迅猛發展。上海的門店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部分門店選址位于學校周邊。

  這一現象引起了檢察官的警覺。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專門設計了關于未成年人消費密室逃脫、劇本殺的線上調查問卷,向全區中小學發放並收回近2萬份樣本。

  調查發現,50%左右的中小學生了解或體驗過密室逃脫、劇本殺,大多數學生玩過含有恐怖、暴力甚至情色內容的劇本,部分學生反映曾在密室逃脫中發生跌倒、驚嚇甚至性騷擾問題。

  “個別密室逃脫、劇本殺的經營者為了規避風險,要求玩家簽署免責聲明,特別是面向未成年消費群體時,店家沒有根據其身心特點落實特殊的保護措施。”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程慧説。

  一些消費陷阱讓未成年人“停不下來”。有盲盒商家針對未成年人消費盲目性強、易沉迷等特點,誘導未成年人衝動消費。17歲的小傑(化名)在手機上看到一則線上盲盒廣告。在誘人獎品的驅使下,他下載了一款盲盒App,通過快捷登錄,輕松注冊了賬號,開啟了“充值-買盒-開盒”的“快樂迴圈”。但是,小傑每次開出的都是最小獎品,大獎“遙不可及”。

  “小傑只記得一筆一筆往App裏充值,停不下來,不知不覺花了1.2萬元。他想把商品退給盲盒公司,對方卻一直拒絕。”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檢察院“金港灣”未檢團隊負責人施翀告訴記者。

  規范監管存三難點

  新業態在發展初期往往更容易成為監管盲區和未成年人保護盲區。記者採訪上海各級檢察機關未成年人保護部門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當前新業態未成年保護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三個難點。

  問題隱蔽發現難。部分辦案人員反映,近年來新業態持續萌發、快速迭代。其中一部分,自己在辦理案件時是第一次聽説或者雖然聽説過卻不甚了解。如果未成年人不主動提及,家長都很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2021年,我們在日常辦案中,偶然發現部分涉案未成年人熱衷參加密室逃脫、劇本殺活動。”程慧告訴記者,她受聘在中小學兼任法治副校長期間,也接到學生反映,稱因去玩“恐怖本”,幾天睡不著覺,還有過程中遭受騷擾的情況。“我們因此警覺起來。”

  監管職責厘清難。黃冰潔認為,如果仔細分析新業態,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從未出現過的全新業態,例如密室逃脫、劇本殺等。第二種是疊加業態,即對傳統業態的升級創新。例如點播影院,就是脫胎于電影産業的文化娛樂新模式。

  規范疊加業態相對容易。黃冰潔告訴記者,奉賢檢察機關牽頭起草,與區文化執法大隊、區新聞出版和電影管理辦公室、區公安分局等多家單位,聯合出臺了《奉賢區未成年人出入點播影院五項規定》。

  該規定要求,點播影院在顯著位置公示“請出示身份證”;“未成年人觀影請登記監護人聯繫方式”;要查驗身份證件,並如實登記未成年人資訊;要追問未成年人同伴身份關係、監護人是否同意等;要定期巡查未成年人所在的包間;發現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的現象要及時報案。

  相比之下,真正難厘清監管職責的,是一些全新業態。施翀以盲盒為例解釋説,相對線下,線上盲盒經營者更容易通過後臺操縱改變抽取結果、隨意調整抽取概率等方式變相誘導消費。“除需市場監管、文化執法等部門加強監管,還涉及電商平臺管理,需要統籌的部門較多,職能交叉等問題影響監管職責的落實。”

  治理尺度把握難。受訪者表示,當前,有的新業態尚未出現行業規范,存在制度空白;有的盡管對新業態作了原則性規定,但不全面、缺細化。比如,目前針對點播影院的規范主要集中在電影放映、發行等領域,而現有娛樂場所相關規定未明確將點播影院列入監管范圍,導致行政機關執法依據不足。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副主任尤麗娜認為,新經濟、新業態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引擎,也是一座城市商業繁榮、業態多元、富有活力的表現。從新業態到成熟業態的躍升,並非一蹴而就,必然要經歷發展、糾偏,並不斷走向完善的過程。

  “在檢察工作中,既要落實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規定,也要護航新業態健康發展,防止用力過猛導致新業態‘一管就死’,考驗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多方智慧。”她説。

加強監管 朱慧卿圖/ 本刊

  用好剛勁巧勁韌勁

  採訪中,上海市檢察機關向記者出具了一組數據:2021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案件658件,其中2件案件入選最高檢的指導性案例,4件案件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

  上海市檢察機關如何推動實現未成年人保護與保障新興業態健康發展的共贏?如何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三個關鍵詞被檢察官們反覆提及:剛勁、巧勁和韌勁。

  針對密室逃脫、劇本殺行業“弱規范”問題突出、經營監管及多個執法單位等問題,閔行區人民檢察院邀請專家學者、行政執法單位共同研究,在執法理念、履職協作、監管服務方面達成共識,並充分聽取了經營主體和未成年人的意見。

  此後,閔行區人民檢察院會同區公安分局、區文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消防救援支隊,于2021年12月會簽了上海首個關于密室劇本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提出探索內容分級、適齡提示、查驗未成年人身份、規范時間管理等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措施。2022年1月,上海市文旅局正式印發了《上海市密室劇本殺內容管理暫行規定》。上海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將密室逃脫、劇本殺納入監管的城市。

  上海市區兩級圍繞新業態未成年人保護進行的區域性探索創新,迅速進入國家有關部門視野。2022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將劇本殺和密室逃脫作為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新業態統一納入監管。

  讓法律真正成為未成年人的保護傘,關鍵在于落實。

  “《奉賢區未成年人出入點播影院五項規定》出臺後,我們認為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涉及點播影院的未成年人保護的工作閉環,適時開展‘回頭看’,巡查規定試行情況。”黃冰潔説。

  在持續跟蹤監督的過程中,檢察官們發現,一家開在某職業院校附近的點播影院,存在無證經營、播放內容失管、場所設置不合理等情況,而且主要面向學生開放,存在侵害不特定多數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問題。

  這時,檢察監督力量化柔為剛。奉賢檢察機關迅速向職能部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職能部門欣然接受,不僅依法取締該點播影院,還接續發力,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專項清查,加強監管的規范性,實現從單一紙質登記監督向資訊一體化監管轉變。

  為實現整體性的訴源治理,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在奉賢檢察機關探索的基礎上,向上海市電影局制發檢察建議書,並抄送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執法總隊、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動多部門協同履職,齊抓共管。上海市電影局會同相關單位集中開展全市點播影院市場規范整治活動,累計檢查相關場所1400余家次,立案處罰11件、關停240余家不合格影院,點播影院市場規范程度顯著提升。

  上海市電影局還指導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成立了全國首個點播影院專業管理委員會,針對場所治安管理、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強制報告制度落實等出臺行業規范,補齊法規空白。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説:“新業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新’。這意味著檢察機關的工作也需要與新業態的發展同步,保持韌性、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督導不替代,到位不越位,厘清監管職責,凝聚各方共識,努力增強全社會對新興業態涉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的關注與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