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儲産業向“新”而行

2024-03-20 09:19:45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2期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截至2023年底,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190GW,相當於8.3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量,約等於在全球種了140億棵樹的減碳量

“新質生産力”可以理解為先進的生産力,關鍵在於鍛造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積極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其背後更重要的是生産關係的調整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賈雯靜 實習生 金芷妍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相當於2022年全球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是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和産品供應方。

  天合光能作為最早一批光伏企業之一,堅持以創新引領作為第一發展戰略和核心驅動力量,見證我國光伏産業從“三頭在外”到“引領全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這一新要求與天合光能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説:“我們多年來專注自主創新。未來,天合光能將繼續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的支撐引領作用,通過産學研貫通、産業鏈協作,爭當中國光伏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

  光儲産業機遇挑戰並存

  《瞭望》:光儲産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如何?

  高紀凡:從綠色發展角度看。目前,能源行業碳排放佔全社會碳排放的比重達87%,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佔比達40%,要走向碳中和,需要加速提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電力能源體系中的比例,實現能源替代;從滿足能源需求角度看,根據相關測算,中國“沙戈荒”面積達128萬平方公里,拿出5%的面積鋪上太陽能面板,即能滿足中國到2060年的能源需求;從穩定供給角度看,光伏電具有波動性,可通過“光伏+儲能”組合驅動解決。由此可見,光儲産業市場前景廣闊。

  光儲産業也面臨挑戰。2023年以來,光伏行業産量和出口表現亮眼的背後,呈現各環節價格降低的特點,量增價跌的情況值得關注。此外,新型儲能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鏈發展仍有待均衡、示範場景有待拓展、價格機制有待完善、商業模式有待創新。

  《瞭望》:近幾年,天合光能如何應對複雜的市場環境?

  高紀凡:注重創新引領。企業經營什麼費用都可以砍,但創新研發投入不能砍。天合光能搭建全面領先的科創體系。公司擁有行業首批獲得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累計申請專利及軟體著作權超4000件,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後25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首提IEC國際標準。公司還堅持開放式創新,與全球合作夥伴開展聯合創新,打通産業鏈的堵點難點。

  注重全球市場。天合光能從産品全球化的1.0時代到人才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的2.0時代,現在正在構建産能體系、服務體系、經營管理體系、風險管控體系全球化的3.0時代。截至2023年底,公司業務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190GW,相當於8.3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量,約等於在全球種了140億棵樹的減碳量。

  注重低碳發展。天合光能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制定並落實了從産品研發、原料採購、生産製造,到能源資源利用、廢棄物管理的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採取多種工藝對各工廠生産廢水進行深度處理,積極助力國家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形成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生態圖景。

  “新質”與“高質”雙向賦能

  《瞭望》:你對於“新質生産力”是怎樣理解的?

  高紀凡:“新質生産力”可以理解為先進的生産力,關鍵在於鍛造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積極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其背後更重要的是生産關係的調整,避免各自為戰,在研究端,加強産學研聯合,在生産端,加強産業鏈協作,同時營造良性競爭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質”與“高質”雙向賦能。

  “因地制宜”可以理解為,應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

  為抓住發展機遇,一是聚焦面向光伏的基礎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和專題研究,引領未來光伏科學技術領先;二是解決人才雙向打通機制,積極規劃開放性研究,打造全球性的研發&&;三是站在國家和行業層面構建引領性和權威性&&,服務於全行業。

  如此將有助於促使光伏産業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促進太陽能電池TOPCon技術的突破發展,提高光伏産品的質量和效率;伴隨自動化、智能化等技術的應用,將有助於降低産品的製造成本,使得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優勢,也有助於實現綠色、低碳的生産模式,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助力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探路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

  《瞭望》:企業將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高紀凡: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15年前,光伏組件質量保證只有15年,天合光能依靠創新,經歷幾十次失敗,通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取得創新成功。現在,光伏組件質量保證期最高可達30年以上,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加速搶佔異質結、鈣鈦礦等光伏領域技術制高點。同時在儲能領域布局下一代先進儲能技術,加速實現光儲平價。

  在深度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中走在前。近年來,天合光能深度參與江蘇省南北合作,在宿遷投資280億元興建天合光能産業園、支持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落實“深化東西部協作”國家戰略,在青海打造光伏全産業鏈零碳産業園,被譽為“蘇青協作的樣板”;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越南、泰國、印尼和阿聯酋投資建設光伏産業基地。未來,天合光能繼續秉承“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的使命,構建産能體系、服務體系、經營管理體系、風險管控體系全球化3.0時代。

  在構建産業新生態上走在前。天合光能是江蘇50條産業鏈中光伏産業的鏈主企業,産品覆蓋光儲産業鏈核心環節,近年來,公司聯合18家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光伏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17家金融機構共建金融賦能生態,發起成立中國新型儲能産業創新聯盟和“7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舉辦光伏産業生態創新大會,進一步發揮“鏈主”引領作用,推進光儲技術的産業協同、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協同、中國與全球産業鏈的融合協同,共建“四鏈融合”新生態。

  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走在前。天合光能堅持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發展理念,綠色低碳化改造廢棄礦山,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大型光伏電站,旗下天合富家為近100萬用戶屋頂安裝光伏實現富民增收,構建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幫扶利民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未來,公司將繼續把可持續發展視為價值驅動因素,推動電力能源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為2030年前全社會實現碳達峰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