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拼出高質量發展“新藍海”
➤2023年南山區新入庫“四上”企業1368家,在庫企業超1萬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1家,總量突破5000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3家,總數達233家,佔全市三成以上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過去一年,深圳經濟在高位上穩定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2023年深圳經濟總量達3.46萬億元,同比增長6.0%,這意味着2023年深圳生産總值凈增2200多億元,相當於一座中等規模內陸城市全年經濟總量,佔廣東省生産總值凈增量比重超過30%。
這組量質齊升的經濟數據,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在深圳市南山區,“空中的士”“無人駕駛”“無人配送”交相演繹,“水下大疆”暢游藍海,全磁懸浮人工心臟、5T人體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突破“無人區”;而遠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榮耀、中興等深圳企業秀出最新AI技術、創新産品以及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成為耀眼的“深圳元素”。
穩中求進
實現更有分量的發展
2月16日,隨着OpenAI發布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人工智能的議題引發熱議。為了抓住這一戰略機遇,繼年初南山區兩會期間舉行人工智能産業專題研討會之後,南山區又在3月1日組織了更大範圍的研討會。
研討會上,專家、代表在肯定南山區人工智能産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不回避産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加大,齊心合力推動南山區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政企共同呼聲。
據介紹,南山區人工智能産業具有産業鏈完整、側重應用層、科研能力突出三大特點。不僅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體園、南山智園3個省級人工智能産業園區,聚集了人工智能專利企業近20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1100家,更是涌現出了一批像騰訊、中興通訊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像優必選、奧比中光等行業獨角獸企業,以及大象聲科、兔展智能等新興企業。
就在研討會召開的幾天前,南山本土企業優必選也用一段視頻給業界帶來驚喜。視頻中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S,在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的生産基地“打工”,並展示出精巧的身體控制能力。
據優必選方面透露,WalkerS在新能源車廠的“實訓”任務包括:移動産線啟停自適應行走、魯棒里程計與行走規劃、感知自主操作與系統數據通信與任務調度等。
從一域到全局,一個個“新”字背後,蘊含的不僅是南山區,更是深圳高位突圍的決心。2024年南山區的新興産業政策包“含金量”十足。據南山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南山將&&新能源、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4個專項政策,力爭推動超100家優質企業落地,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
深圳人才公園地處深圳市南山區後海片區 南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錨定先進製造
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
近年來,深圳持續“補鏈、強鏈、延鏈”,全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其中深圳明確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有14個重點布局在南山。
基於此,為進一步落實“總部研發+高端製造”産業發展戰略,聚焦“14+7”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及未來産業布局,南山區設立了“1+4+N”的政策框架體系,並形成《南山區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産業扶持政策。
以低空經濟為例。南山區的無人機産業,整機企業、零部件企業、配套服務企業齊全,覆蓋飛控系統(芯片)、電池、電機等十大産業鏈環節。
2022年南山區無人機産業産值超550億元,佔全國50%以上。區內聚集無人機産業鏈企業超160家,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份額七成以上,工業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份額超五成。
南山區在低空經濟領域還擁有市級以上創新載體十余家,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深圳12家與無人機産業直接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全部坐落於此。
為了破解産業空間不足難題,南山區還圍繞“工業上樓”這一産業空間創新舉措下足了力氣。
“工業上樓”,指在高層大廈中開展企業生産、辦公、研發、設計等的新型工業樓宇模式,具備相近行業高通用性、高集約性特點,將傳統扁平式廠房匯聚到高樓層的垂直化空間形態,也被稱為“摩天工廠”“空中廠房”。
過去,工業企業上樓意願不強,原因有三:一是普通廠房高樓層的層高與承重難以滿足生産需求;二是重型設備不易上樓;三是傳統貨梯運輸效率低、管理無序,影響企業生産。為此,南山區各工業上樓項目通過多種建造模式,試圖尋求上樓最優解。
2023年6月,深圳重點推出的高標準建設、高效能企業集聚的“工業上樓”示範項目——南山智造(紅花嶺基地)項目6號樓順利封頂。項目採用“折疊空間、多維産城”概念,通過環形坡道+高架道路模式,把貨運交通引入第二層、第五層及第九層&&,將高效解決“工業上樓”中的“設備不易上樓”“高層廠房貨運效率低”等難點問題。
創新源源不斷
實現更有活力的發展
企業興則經濟興。
2023年南山區新入庫“四上”企業1368家,在庫企業超1萬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1家,總量突破5000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3家,總數達233家,佔全市三成以上。累計培育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25個,全市第一。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南山區共有12家企業上榜,其中2家企業進入前100名。
南山區相關負責人總結了南山區上市公司群體的三“高”特點:民營企業佔比高,佔比達86%,成為上市企業的中堅力量;科技創新含量高,超過70%為科技創新型企業;企業發展質量高,約75%的企業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生物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其中,約53%的企業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
創新創業的基因早已根植於這片熱土。2023年8月,由深圳核心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直徑34毫米、重量90克,全球最小、最輕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正式發布,實現了國産人工心臟小型化。
激活“一江春水”的“動力之源”從何而來?據介紹,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和西麗高鐵新城是南山區“十四五”乃至未來一個時期的“創新引擎”。其中,截至2023年12月,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更是匯聚了深圳近半數高校和70%以上全職院士,市級以上各類創新載體620家……
2023年11月15日,西麗湖論壇在深圳開幕,併發布了《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規劃綱要》,綱要將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的發展定位為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在多位科技界人士看來,隨着更多創新要素的不斷碰撞,科技創新帶動下的新質生産力,將有力支撐起南山區,邁向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