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全力求解“四道題”

2024-03-04 19:09:08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0期

  

“面對風口,慢一步,資源就被別人整合,你就成為別人的生産車間,我們必須拿出只爭朝夕的勁頭來!”

  2023年,瀋陽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7%,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34.8%。一升一降,折射瀋陽發展引擎之變,更彰顯瀋陽的戰略抉擇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揚 於也童

  新春伊始,瀋陽渾南科技城項目建設現場砂石堆積、車輛穿行,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未來,這裡將崛起一座集現代服務、科技創新、臨空經濟等為一體的綜合産業園區。

  2023年,瀋陽GDP同比增長6.1%,跑贏全國0.9個百分點,GDP增速已連續7個季度高於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如今,橫亙在瀋陽面前的是四道大題:能不能在産業升級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能不能錨定實體經濟夯實振興之基?能不能搶佔風口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能不能因勢利導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能否答好這四道大題,瀋陽正在努力求解。

在生産研發飛輪儲能技術的瀋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工人在車間工作(2023 年 11 月 29 日攝)楊青攝 / 本刊

  必答題:推進産業升級

  春節後開工第一天,走進位於瀋陽市鐵西區的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北制藥”)原料藥廠區203分廠,一條智能化生産線正在高速運轉。廠長丁蓮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企業近年升級生産線,工人在電腦顯示屏上可直接查看各種參數,操作流程更加規範,可實時控制分析。“智能化改造後,公司整體産量提高了10%以上。”

  瀋陽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受制於産業結構較單一、傳統産業轉型難等瓶頸,發展腳步一度放緩。

  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瀋陽堅決推進産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瀋陽需要快答、答好的“必答題”。

  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瀋陽勇涉險灘,脫離“舒適區”。

  在距東北制藥約4公里的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台&數字化工位機有條不紊地工作,圖紙、工藝流程、物料等生産信息在顯示屏上一目了然,工人通過“雲網”系統就可獲取當天的加工任務和相關數據文件。

  構建數字化系統,老牌裝備製造業企業有了新面貌。近年來,沈鼓集團堅持高於同行業水平的研發投入,以“智變”推動産品提檔升級,在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千萬噸級煉油壓縮機等領域實現核心設備國産化突破。

  産業升級不是另起爐灶,是立足現有産業優勢,重塑傳統産業動力源,助力製造業做實、做優、做強。

  本刊記者在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加緊為哈密到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生産±400kV幹式直流套管。數字賦能讓建廠86年的公司變得更“聰明”,這裡配備的國內首條套管機器人自動裝配生産線,可兼容607種産品的共線柔性化生産。剛一開年,企業2024年訂單已滿。

  推進産業升級,離不開政策發力。近年來,瀋陽始終將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作為工作重點,制定一系列政策護航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

  一組飄紅的數據折射産業升級的喜人轉變:2023年,瀋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2%,增幅高於全國1.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6%,高端裝備佔裝備製造業比重提升至35%。

  優先題:錨定實體經濟

  2023年,瀋陽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7%,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34.8%。

  一升一降,折射瀋陽發展引擎之變,更彰顯瀋陽的戰略抉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這是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瀋陽對未來發展的堅定抉擇。

  如今,瀋陽已連續7個季度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結構在優化,內生動力在增強,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周舟説。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築牢實體經濟柱石。近年來,瀋陽積極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多家老牌國企卸下“包袱”,注入新動能。

  2024年開年,東北制藥各生産線鉚足幹勁趕訂單。僅1月份,原料藥産品排産就同比增長175%,製劑産品排産同比增長48.3%。

  在東北制藥工作17年的王興鵬坦言,以前幹多幹少都一樣,大家積極性不高,混改後,多勞多得,自己工資翻了一倍,福利待遇更好了。“廠裏給大夥發了新手機,孩子、配偶、父母生病住院,還給醫療補助。”

  ——實體經濟強,産業鏈一定要強。瀋陽深入推進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汽車及零部件等八大重點産業鏈發展,以規劃升級、規模擴大、項目落地、鏈主培育、斷點突破、鏈式招商、園區建設、四鏈融合等八項重點工作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具有瀋陽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2023年11月,投資100億元的華晨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正式封頂,建築主體全部完工,這一項目將於2026年正式投産。跟隨寶馬的腳步,採埃孚、億緯鋰能等重點項目相繼落戶瀋陽。2023年,瀋陽8條重點産業鏈規模突破8000億元。

  ——促進央地融合發展,更好帶動地方經濟。21個項目成功簽約,涉及投資額達664.4億元……在2023年12月19日舉辦的瀋陽市央地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多家央企與瀋陽市達成合作。

  央企是國民經濟重要骨幹,是促進東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縱覽瀋陽,一批央地合作大項目接連落子。2023年以來,瀋陽市相繼舉辦“瀋陽市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對接會”“國資央企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等活動,截至2023年12月,已簽約央地合作項目66個,總投資額達3994.1億元。

  搶答題: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加快渾南科技城、沈北科教園等創新空間建設;新培育10個智能工廠、15個數字化車間……翻開瀋陽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一項項“新新”向榮的規劃布局映入眼簾。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闖“新”關,要在産業風口上下“先手棋”。“面對風口,慢一步,資源就被別人整合,你就成為別人的生産車間,我們必須拿出只爭朝夕的勁頭來!”鐵西區委書記郭忠孝説。

  新質生産力,正是當下瀋陽搶抓的“搶答題”。

  蓄“新”力,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密閉的真空容器內,由航天級合金鋼材製成的轉子以每分鐘最高4.1萬轉的轉速飛速旋轉,實現動能與電能的高效轉換……得益於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大自然忽強忽弱的風、明暗不定的光,變成穩定輸出的“綠電”。

  實現這項技術突破的,是位於瀋陽市鐵西區的瀋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張慶源説,公司能夠在新型儲能賽道上迅速嶄露頭角甚至領跑,靠的就是持續創新。

  像微控這樣的企業正在不斷涌現。在鐵西區,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33.4%,科技型企業突破3200戶,增長30%。在老城區皇姑區,高新技術企業六年前不足80家,如今已突破700家。

  蓄“新”能,前瞻謀劃未來産業。在皇姑區,瀋陽智能計算中心新基建項目正全力推進。這一項目由智算中心、創新中心、賦能中心、人才中心、生活中心組成,總投資約12億元,規划算力500P,一期建設208P,將為“數字瀋陽”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渾南區,春節後開工第一天,瀋陽渾南科技城規劃建設部就組織各項目監理、管理及總包單位召開2024年復工復産調度會議。瀋陽渾南科技城規劃面積91平方公里,未來將打造成瀋陽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示範區”。

  蓄“新”勢,厚植産業發展土壤。近日,央視春晚瀋陽分會場的演出中,來自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演員”火了,它們“手持”方形顯示屏,成了晚會中閃亮的風景線。

  當前,瀋陽以新松為代表的機器人産業鏈條已基本形成,上下游配套企業超過500家,搭建起國內領先的産品線。這一系列成果離不開政策發力和科研支撐。瀋陽創新資源豐富,擁有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計算所等中國科學院駐沈研究所,設有全斷面掘進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專業技術&&,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升級題: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2024年瀋陽“新春第一會”,劍指營商環境。2月19日,瀋陽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打贏攻堅之戰動員大會發布《瀋陽市2024年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答好營商環境這道附加題,企業和群眾的感受最直觀。截至2023年12月底,瀋陽實有經營主體1321275戶,同比增長18.02%。這些都是投資者為瀋陽投下的堅定“信任票”,也是營商環境改善的堅實例證。

  2023年8月,位於鐵西區一家餐廳的員工梁東生準備申報電力擴容,聽説瀋陽&&“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小微企業服務政策,他點開“網上國網”APP,沒想到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完成申報。

  瀋陽推進“不找關係就辦事”,持續推動窗口服務規範化、公開化,讓“辦事找誰”一目了然。“程序標準化,權力公開化,訂單式服務做到位,才能讓企業和群眾走出找關係的慣性思維。”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政務服務處副處長劉恩仲説。

  “快”是瀋陽市渾南區正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理劉曉峰在瀋陽辦事的最大感受。“估算需要半年才能走完的流程,不到一個月就辦完了”。劉曉峰説。

  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行政權力運行監管處有關負責人説,瀋陽以“只提交一次材料”為改革路徑,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從櫃&“圍着辦”轉向網上“點點辦”,從“等着辦”轉向“馬上辦”,在瀋陽辦事變得越來越方便。

  優化營商環境,瀋陽快馬加鞭未下鞍。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東育説,瀋陽要繼續緊盯營商環境18項評價指標,堅持問題導向,確保短板逐個突破、指標有效提升,加快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帶着力解“四道題”的勇氣和決心,瀋陽正在振興新突破的賽道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