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5G-A商用時代
➤作為5G的演進和增強版本,5G-A相比前者帶來了10倍網絡能力的提升,包括“10倍體驗提升、10倍時延降低、10倍能效提升”等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松 實習生 李夢迪
北京,全國首個5G-A規模組網示範完成。此項示範項目實現了北京市中心金融街、歷史建築長話大樓、大型綜合性體育場北京工人體育場等三個重點場景的連片覆蓋;
上海,近日完成主城區200公里主幹道路、重點區域5G-A網絡部署,打造全球首個千站規模的三載波聚合連片商用網絡;
深圳、東莞等地規模開啟5G-A3CC載波聚合網絡部署,開發新場景、賦能新應用;
……
近期,全國多地加速推動5G-A建設和應用落地。有業內人士評價,隨着通信技術代際的持續向前演進,當下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加快推進5G-A建設,5G-A商用化時代已經來臨,作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先者,中國更應加速布局。
為什麼需要5G-A
5G-A全稱5G-Advanced,也被稱為5.5G,是5G向6G演進的關鍵階段。
近年來,5G商用化在網絡部署及用戶發展、消費者業務和行業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針對某些應用場景,5G在更好滿足需求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移動網絡質量監測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5G網絡下行接入速率符合卓越和優秀門限要求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分別有2個和10個,5G網絡上行接入速率符合卓越和優秀門限要求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分別有4個和10個。《2022年度全國重點區域移動網絡質量評測現場路測結果》顯示,5G網絡覆蓋率和用戶用網體驗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區和不同場景下存在不小差距。
為更好服務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1部門,不久前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通過通信網絡基站建設優化,實現移動網絡(4G和5G)信號顯著增強,為廣大用戶提供信號好、體驗優、能力強的高品質網絡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5G在發展之初提出面向工業應用,但面向消費應用的思路主導了其系統架構設計。現在來看,5G還不能完全滿足工業應用對大上行帶寬、確定性時延、高可靠與精定位等能力的要求。
特別是近年來,5G與AR/VR、AI、超高清視頻、大數據、雲計算、元宇宙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地推動着5G應用創新,催生出新視聽、裸眼3D和新通話等諸多新業態、新體驗。
“5G能力足夠應對現階段市場的大眾應用,但新興高端應用正在興起,5G還不適應。”在鄔賀銓看來,5G發展到了關鍵拐點,需要5G-A來破局。
更具意義的是,5G-A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能夠為6G領先奠定基礎。
2023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提出6G的六大典型場景和21個關鍵技術方向,其中大多數技術方向與5G-A産業和技術方向同源。業內人士分析,任何一種新技術的産生和規模應用都需要長時間的孵化,發展5G-A可以提前培育6G相關的産業要素,如終端、頻譜、業務等,為6G的落地做好産業儲備,進一步鞏固我國在通信産業領域的優勢地位。
孕育豐富應用場景
點開一部1GB大小的高清視頻,一眨眼的工夫就下載完成。而使用5G網絡需要6秒緩存下載完畢,使用4G網絡至少需要一分鐘。
這只是5G-A優勢的一個縮影。作為5G的演進和增強版本,5G-A相比前者帶來了10倍網絡能力的提升,包括“10倍體驗提升、10倍時延降低、10倍能效提升”等。
這意味着5G-A能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可靠性,同時還將支持更多的設備連接和更廣泛的覆蓋範圍,支持毫秒級時延、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回顧過往,從2G到5G,每一次連接技術的升級都帶來巨大的産業變革和財富效應。在業內人士看來,5G-A的到來不僅會帶來通信産業鏈的全面升級,還將帶動各行業産業數字化的高速發展。
例如,傳統廣播電視制播以有線為主,或大幅降低碼率。5G-A技術將無線上行速率提高了10倍,能夠實現淺壓縮編碼,相對傳統壓縮方式,畫質更好、時延更小,可達到視覺無損,提升用戶觀看體驗,是高質量音視頻制播的發展趨勢。
業內專家&&,作為5G技術的進階版,5G-A在網絡速度、延遲、連接數等方面實現顯著提升,同時引入了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內生智能等全新技術,能更好地匹配人聯、物聯、車聯、高端製造、感知等場景,以滿足更加豐富多樣的業務要求。
特別是智能時代正在到來,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備將帶動生産力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各行各業的AI大模型將改變現有的生産生活方式,5G-A和AI技術相結合,使得算力資源變得人人觸手可及,催生AIGC、機器人等新模式和新動能,孵化新質生産力。
有專家評價,如果説5G讓運營商的商業價值完成了從消費者到産業的一變二,那麼5G-A可能帶來二變五、二變十的連鎖裂變。
有分析預測,未來5年,5G-A能通過終端銷售、網絡建設和上層應用拉動共計2萬億元的經濟增長空間。
商用步伐提速
隨着5G-A技術的成熟,其商用化步伐也在加快。
2023年12月5日,中國香港電信運營商電訊盈科宣布,2024年將正式商用5G-A網絡。同年12月7日,中東地區多家電信企業和機構共同宣布,正式開啟5G-A元年,率先進入5G-A時代。同年12月13日,芬蘭運營商DNA發布歐洲首個基於現網的5G-A技術應用,為2024年歐洲開啟5G-A商用吹響號角。
國內的商用化布局也在迅速推進。例如,浙江移動在杭州率先完成了5G-A多場景的室外連續組網與試點測試,預計今年可快速完成杭州5G-A千站覆蓋。
上海市則提出,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萬兆光網為標誌的全球雙萬兆城市,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
業內人士&&,當下,從標準到産業鏈、從應用到産品、從網絡驗證到部署意願,業界已為5G-A商用做好了準備。
標準上,5G-A首個標準版本R18將於2024年下半年正式凍結,具備正式商用的條件。
頻譜上,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正在積極制定5G-A相關頻譜政策,例如毫米波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近百個運營商得到分配,6GHz驗證也已在多地展開。
技術上,5G-A各項關鍵技術已在全球多家運營商的網絡中得到了驗證,驗證結果符合預期。例如在中國,IMT-2020牽頭華為等設備商完成了系列化5G-A技術測試。
生態上,業內有多家主流芯片廠商推出了5G-A硬體就緒的芯片,CPE等形態的5G-A終端也已成熟,且跨越體驗和生態拐點的裸眼3D和XR高中低終端齊備。
業務上,在聯接“人、家、物、車、行業”等方面,業務場景和商業價值已逐步清晰,預計將在2024年進一步成熟。例如5G-A能夠更好地支持體驗計費套餐以及裸眼3D/XR等沉浸式業務,為運營商帶來新的收入;能夠帶來更好的家寬體驗,支持運營商發放更高速率的套餐。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2024年,一個比5G更強、更快,也更加曠遠的移動通信新時代,將完成它的時代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