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護農”賦能鄉村振興

2024-02-04 19:14:04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6期

  

“三湘護農”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追繳涉農違紀違法資金4.2億元,督促整改衛片執法“非農化”“非糧化”圖斑1.64萬個

涉農領域案件原來涉及村幹部的查得比較多,這次專項行動緊盯關鍵少數,督導各級紀委監委“把探頭抬高一寸”,重點檢視涉農職能部門及其公職人員是否履職盡責和秉公用權

對一些涉農公司同一年度獲得多項補貼的“多頭補”、連續幾年獲得同一項補貼的“連年補”、人無我有的“專享補”、達標即補的“踩線補”等六類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自動捕捉,實時預警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動態推動職能部門倒查涉農領域的監督監管制度漏洞,已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604份,督促有關部門完善各類制度1317項,牢牢紮緊制度“籠子”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譚劍 席敏 謝奔

  冬日暖陽下,在湖南省湘鄉市梅橋鎮豐收村,700余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火熱。工人操作挖掘機平整土地作業,推動“小田變大田”,提高土地規模效益。

  “趁着天氣晴好,我們要加快進度,為開春種糧做好準備。”種糧大戶陳存新説。

  令陳存新信心滿滿的是“項目審批更高效透明,資金落實更有保障。”這源於一項名為“三湘護農”的專項行動。

  鄉村振興關係農民群眾的生計和幸福,是作風建設的重要着力點。2023年2月,中央紀委印發《關於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意見》,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嚴的基調、採取嚴的措施,大力整治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當月,農業大省湖南部署開展“三湘護農”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聚焦惠農補貼資金、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涉農項目資金審批分配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深入查處一批“靠農吃農”的“碩鼠”“蛀蟲”,動態完善涉農領域監督監管制度,持續推動鄉村振興領域的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追繳涉農違紀違法資金4.2億元,督促整改衛片執法“非農化”“非糧化”圖斑1.64萬個。農村政治生態改善,農民群眾獲得感提升,鄉村振興活力涌動。

懷化市辰溪縣紀委監委幹部實地督查鄉村振興建設項目,摸排“三湘護農”問題線索(2023 年 8 月 23 日攝) 殷玉芳攝

  探頭抬高一寸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涉農項目資金一度管理混亂,優親厚友者有之,‘雁過拔毛’者有之。”湖南省紀委常委黃立峰説。2023年3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袁延文落馬。經查,袁延文“靠農吃農”,利用職務便利在涉農獎補資金撥付、農業試點項目申報等方面為他人謀利,利用職權先後為親友和關係密切的老闆獲取國家涉農補助共計2356萬餘元。這是專項行動期間查處的典型案例之一,為湖南“三農”領域剷除一顆“毒瘤”。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強化辦案開路、以案立威的導向,持續釋放嚴的信號、營造嚴的態勢。

  一方面,專項行動既查大案要案,也查“小微腐敗”;既查貪污腐敗,也查失職瀆職;既查關鍵少數,也查關鍵領域。

  “一些涉農領域的作風、責任和貪腐問題,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頭。”湖南省紀委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主任尹超説,涉農領域案件原來涉及村幹部的查得比較多,這次專項行動緊盯關鍵少數,督導各級紀委監委“把探頭抬高一寸”,重點檢視涉農職能部門及其公職人員是否履職盡責和秉公用權。

  大搞權力尋租、謀私貪腐,衡陽市農業農村局原局長秦方進、岳陽市自然資源局原局長胡輝等關鍵崗位“一把手”相繼被查;履職監管職責不力,導致涉農資金“跑冒滴漏”、耕地保護“寬鬆軟虛”等亂象頻出,一批涉農職能部門公職人員因失職瀆職被嚴肅處理;騙取侵吞集體資金、截留惠農補貼款項、違規承攬工程項目,多起“群眾身邊的腐敗”被查處,一批村幹部和鄉鎮站辦所違紀人員被追責。

  尹超介紹,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紀檢監察機關立案3462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891人,移送司法269人。

  另一方面,查案過程中,湖南系統深查鄉村振興領域有禁不止和變種升級的貪腐問題,做到以點帶面,“連根拔起”。

  例如,在惠農補貼資金方面,“一卡通”惠民惠農仍存堵點漏洞。個別地方還在通過鄉鎮政府賬戶甚至鎮村幹部發放補貼資金,廉政風險隱患突出;個別地方有組織地通過虛增種植面積等方式騙取補貼資金,截留挪用情況仍存;個別職能部門對補貼發放基礎數據審核把關流於形式;還有公職人員監守自盜,內外勾結。

  “個別幹部利用規則制定權優親厚友,制定政策實施方案時搞‘量體裁衣’,將獎補資金定向引入自己‘口袋’;憑藉提前知曉政策信息的便利,安排親友搶注公司爭攬獎補資金,與民爭利。”株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説。

  監督深入一層

  惠農補貼資金領域違法違規常見問題:套取挪用問題、補貼政策應享未享問題……

  主要監督檢查方法:補貼申報環節查政策、查程序、查合同、查知情人……

  ——這是記者在《“三湘護農”專項行動集中督查抽查操作手冊》中看到的內容。

  涉農領域工作專業性強,內容點多、面廣、線長,如何推動專項行動持續走深走實,避免監督“一陣風”?湖南優化方式方法,創新使用技術手段,督促涉農職能部門完善“管理經”,守好“責任田”,逐步補齊涉農監督監管制度漏洞。

  帶着“問題集”下沉,手握“工具箱”監督。問題線索是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工作的源頭和基礎。據介紹,40頁的《“三湘護農”專項行動集中督查抽查操作手冊》,匯聚了紀檢、財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幹部專家的意見,分類、分形式列出各領域違法違規常見問題和督查檢查方法,助檢查幹部下沉基層時問題線索“抓得準”,線索辦理“心不慌”。

  精準科學制定指導手冊的前提,是對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系統梳理。專項行動部署後,湖南省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領辦“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突出表現及治理對策”的調研課題,各縣市區紀委書記同題同步開展調研,摸清底數、傳導壓力。

  “與此同時,紀檢監察機關督導縣市區組織專門隊伍對365個村進行為期10天的‘駐場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糾。”尹超説,通過“顯微鏡式”的駐場檢查、下場督導,全省查找問題5335個,力推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探索“人在幹,雲在算”的數字化監督新模式。數字賦能,有助於實現監督“工具箱”的升級和監督範圍的延展。專項行動中,湖南強化利用“大數據”輔助辦案,通過歸集職能部門監管數據,建立相關數據模型,精準提高監督效能。

  省級層面,持續推動“三湘e監督”互聯網監督信息&&在鄉村基層的推廣與落地應用,讓群眾“動動手指、點點屏幕”就能參與各項涉農工作監督。

  地市層面,針對惠農補貼資金量大、廉政風險多、監督難度大等問題加大工作力度。比如,株洲市建立“六補”大數據監察模型,對一些涉農公司同一年度獲得多項補貼的“多頭補”、連續幾年獲得同一項補貼的“連年補”、人無我有的“專享補”、達標即補的“踩線補”等六類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自動捕捉,實時預警。

  “傳統的監督制約措施,面對多元化、團夥化的新興涉貪涉腐手段往往出現‘工具失靈’。”株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將持續提高大數據監督效能,精準管控好資金流、項目表,建立涉農領域腐敗風險預警防控機制。

  湖南省紀委監委着力貫通巡視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凝聚監督合力。湖南省委兩輪常規巡視中,聚焦“三湘護農”重點監督,向有關省直廳局提出加強部門監管、深化系統治理的巡視建議;湖南省審計廳將專項行動納入審計監督年度重點工作,已移送問題線索20項;引導群眾舉報“家門口”的腐敗問題,持續提高涉農領域群眾信訪舉報處置質效。

  “向下多看一眼”

  2024年1月上旬,在懷化市鶴城區黃岩管理處白馬村一組灌溉渠道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正忙碌澆築混凝土,區水利局質量監督員馬良貴和工程監理人員蹲守現場,監督工程質量。

  這是當地鄉村振興基建項目,建設灌渠3000多米,將讓400多畝稻田受益。“吸取此前微小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出現虛列工程等亂象的教訓,我們探索實施項目管理和工程質量監督人員分設,杜絕‘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問題,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保護自身‘安全’。”馬良貴説。

  “紀委監委把監督探頭從田間地頭‘抬高一寸’,促進職能部門的行政監管‘向下多看一眼’”,湖南省紀委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副主任黎瑞説,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南動態推動職能部門倒查涉農領域的監督監管制度漏洞,已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604份,督促有關部門完善各類制度1317項,牢牢紮緊制度“籠子”。

  “壓實職能部門監管責任是2024年‘三湘護農’專項行動的發力重點。”黃立峰説,對相關單位和部門反復出現、普遍發生的問題,督促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推動建章立制。

  在專項行動工作小組督導下,湖南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牽頭,從省市縣相應部門抽調42名幹部組建3個工作組,分別前往臨湘市、沅江市、攸縣就“三湘護農”行動督查整治問題開展駐場“三級會診”回頭看。

  這次回頭看,工作組實地督查23個鄉鎮71個村,查閱&賬200余冊。除了核查各地問題整改情況,此次還重點圍繞如何加強職能部門行政監管,開展調研座談、訪談基層幹部100餘人、收集意見建議80多條。

  目前,基於調研成果,湖南省財政廳和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已經制定《加強惠農補貼資金管理行政監管指導意見》,在政策制定及解讀、資金分配下達、基礎數據採集、公開公示、資金髮放和監督管理等環節,明確省、市、縣財政、農業農村以及金融監管等部門職責,構建日常監管與專項監督相結合的全過程監管機制,確保財政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群眾手中。

  例如,在資金髮放環節,意見要求,省級財政部門明確補貼資金支付、便捷取款等方面要求,縣級財政部門結合實際建立補貼資金兌付限時辦理制度;農業農村部門及時掌握髮放進度,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在陽光審批系統中完成數據審核及公示;金融監管部門向補貼對象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查詢、取款途徑等,提升審批透明度和監督力度。

  據了解,湖南研究制定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行政監管的指導意見,為職能部門行政監管制定“施工圖”“任務書”。

  各地也為規範權力運行劃出“硬杠杠”。婁底市把加強領導幹部違規干預插手鄉村振興項目整治,加強水利、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監管。湘鄉市推進農村集體“三資”情況、惠農補貼資金髮放情況、“小微權力”和服務指南“三公開”,便利群眾參與村務監督。

  久久為功護航鄉村振興

  多名受訪幹部和專家認為,整治鄉村振興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須久久為功,構建涉農領域長效監管制度體系,促進監督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專項行動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湖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柏順説,要針對村級違規舉債、涉農資金“空轉”、涉農項目資金分配和使用不規範以及耕地佔補平衡、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弄虛作假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微腐敗”、亂象問題重拳出擊,嚴加震懾。

  湘鄉市紀委書記李先金建議,繼續在強化監管上下功夫,提高互聯網舉報&&的易用性、便捷性,暢通群眾參與涉農工作監督的多元化渠道,同時推動基層片區協作、交叉監督常態化,着力破解基層監管不夠有力、不夠透明等問題。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鄧聯榮認為,進一步凝聚監督合力,推進紀巡聯動常態化,逐步實現巡察帶村全覆蓋,健全紀財聯動、紀審聯動等機制,推動監督延伸至基層“最後一公里”,推動監督向整治基層形式主義等領域拓展,織牢織密涉農工作監督網。

  “‘三湘護農’行動是湖南省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重要載體。下一步,湖南將繼續緊盯農戶‘錢袋子’、農村集體經濟的‘家底子’、耕地保護‘命根子’、涉農項目資金審批分配的‘印把子’,努力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長效護航鄉村振興。”湖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張建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