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宿舍提質正當時

2024-01-22 14:09:00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4期

  

有的高校出現“在線搶宿舍”、男女生同樓分區混住、校外集體租房等現象。“多所高校明確不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的新聞也一度引發社會熱議

《指導意見》提出將“推動招生計劃與宿舍面積挂鉤”,將高校學生宿舍達標情況作為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參考因素。對學生宿舍面積總量缺口大、學生反映強烈的高校,不新增招生指標,甚至壓縮指標,促學校先“築巢”再“引鳳”

大學生每天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宿舍裏度過,宿舍的管理和服務質量,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身心健康都有顯著影響

  文 | 王傳毅

  

  高校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和基本保障,是高校辦學規模的“硬約束”和辦學質量的“軟環境”,關乎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對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從五方面入手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對於補齊宿舍建設短板,優化學生住宿條件,夯實高校辦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發力破解供需矛盾

  當前,我國部分高校學生宿舍存在供給不足、年久失修、改造困難等突出問題。

  一方面,部分高校宿舍資源供給不足,面積不達標。《普通高等學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明確的學生宿舍生均面積標準為本科生10平方米/生,碩士生為15平方米/生,博士生為20平方米/生。依此測算,我國高校學生宿舍面積存在較大缺口。

  部分學校通過“四改六”“六改八”或重回“十人寢”等方式緩解宿舍面積不足的情況。有的高校出現“在線搶宿舍”、男女生同樓分區混住、校外集體租房等現象。“多所高校明確不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的新聞也一度引發社會熱議。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宿舍居住條件差,存在安全隱患。建設年代久遠、硬體失修、設施老化等問題在多地高校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某東部省份開展公辦高校學生宿舍改造提升計劃,重點維護更新一批校舍,涉及1980年(含)前建造的校舍約46萬平方米,其中10年及以上未進行整體性維修的約29萬平方米;1981~2000年間建造的校舍(約126萬平方米),其中10年及以上未進行整體性維修的約74萬平方米。

  回應高校學生宿舍現階段供需矛盾,《指導意見》引導高校通過新建、改擴建、修繕、裝配化改造提升等方式,多措並舉加大高校宿舍資源供給,着力解決總量不足的問題。

  在當前宿舍資源有限、新建宿舍需要一定空間和時間的情況下,騰空宿舍進行整體性翻修面臨現實壓力。因此,《指導意見》提出“改造提升存量宿舍資源”,對校內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具有住宿功能的住房進行改造,鼓勵高校通過購買、租賃人才公寓、商住樓等方式補充宿舍資源。

  先“築巢”再“引鳳”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在學規模已由2012年的332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4655萬人,漲幅達40%。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入學人口洪峰將逐步向高等教育階段逼近,在校大學生數量還將持續增加。

  在多渠道發力化解總量不足的同時,高校學生宿舍的結構性矛盾也需關注。一方面,高等教育區域結構進一步分化,經濟發達省市適齡人口增多,報名參加高考人數持續增加;東北地區、民族地區等省區市的適齡人口有所降低,報名參加高考人數也相應降低。若保持現有宿舍資源供給的地域結構,地區之間的生均資源差異將進一步拉大。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將産生顯著變化。未來,研究生教育在學規模將持續增大,按照碩士生和博士生相對較高的宿舍生均面積標準,宿舍緊缺程度將進一步加劇。

  為充分引導高校健全基本辦學條件和發展與規模相適應的長效機制,《指導意見》提出將“推動招生計劃與宿舍面積挂鉤”,將高校學生宿舍達標情況作為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參考因素。對學生宿舍面積總量缺口大、學生反映強烈的高校,不新增招生指標,甚至壓縮指標,促學校先“築巢”再“引鳳”。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出現出生人口的下降趨勢,其影響將會在10年後傳導至高等教育領域,即2035年後,高等教育適齡人口規模將逐年下降。當前的新建宿舍是否會在未來閒置?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大學生生均住宿面積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十幾年後,可根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新修訂生均住宿面積標準,提高住宿條件,宿舍資源供需仍然能保持相對平衡。

  助力“三全育人”

  高校學生宿舍是高校運行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設施條件。宿舍資源的供給規模結構,制約着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宿舍管理和服務的質量,影響着高校教書育人的效果。大學生每天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宿舍裏度過,宿舍的管理和服務質量,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身心健康都有顯著影響。

  自2012年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雜誌社每年開展全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調查樣本逾10萬。調查發現,相較於教學、課程、導師指導、科學研究等指標,管理與服務指標的滿意度得分最低。

  具體而言,在2013年的調查中,在管理與服務指標下設的圖書館、學術管理、“三助”崗位、學術交流、獎學金、宿舍、就業指導服務和食堂8個二級指標中,研究生對宿舍的滿意率為51.1%,僅排名第六,略高於對就業指導服務和食堂的滿意度評價。

  到了2023年,研究生對宿舍的滿意率提升至63.1%,但在8個二級指標中排名跌落至倒數第一。這表明,宿舍管理服務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基於管理服務質量的提升需求,《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學生宿舍功能設置,加強空間共享和複合利用,將黨建、學習、休閒、娛樂、健身、社團活動等空間與學生宿舍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以此更好滿足高等院校學生對於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多種需求。(作者為清華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