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奮力打造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新高地

2024-01-03 14:49:14 來源: 瞭望 2024年第1期

 

  春意萌動的紅河哈尼梯田(2022 年 2 月 24 日攝) 段靖雄攝

紅河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形成國家級、省級、州級非遺項目292個

  文 | 中共雲南省紅河州委書記 趙瑞君

  

  紅河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與越南接壤。獨特的區位、氣候、生態等優勢,造就了以哈尼梯田為代表的農耕文化,以建水、石屏古城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哈尼古歌、彝族海菜腔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以滇越鐵路、河口口岸為代表的開放文化。

  近年來,紅河州着力推動文化浸潤民心、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一條以文化為重要支撐的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留住鄉愁 以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紅河州將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的活態保護傳承與可持續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大保護”工作格局。紅河州實行嚴格的保護管理制度,形成州、縣、鄉、村、組、農戶六級保護管理體系。建立“數字紅河哈尼梯田”數據庫,形成全要素監測體系。實施哈尼梯田文物保護修復、森林保護恢復、水系維護工程,累計投入11億元,完成遺産區6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傳統村落64個,“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循環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傳承弘揚千年農耕文化。哈尼梯田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水木刻”解決水量分配問題、“衝肥法”保持梯田的土壤肥力、趕溝人維護公平等公序良俗,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傳統優秀農耕文化,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形成國家級、省級、州級非遺項目292個。紅河哈尼梯田與意大利朗格羅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園締結友好關係,哈尼梯田這一文化瑰寶更加熠熠生輝。

  打通“兩山”轉換道路。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戶多業”,成功打造“梯田紅米”、民族刺繡、哈尼竹編等系列産品,直接帶動3.9萬名群眾增收致富,“阿者科計劃”被列為教育部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把哈尼人世代守護的綠水青山轉化為“幸福靠山”。

  浸潤人心 以中原文化涵養文明底蘊

  紅河州建水縣、石屏縣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讓千年文脈融入日常生活,哺育現代文明。

  傳統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石屏縣和建水縣素有“文獻名邦”的美譽,古城、古街、古橋、古村成為隨處可見的唯美景致。“建水文廟”“朱家花園”長期舉辦“朱子家訓”“儒家三禮”等活動,深厚的儒家文化、家風文化引領社會風尚,傳承中華文明。

  以文育人提升文明意識。依託“學習身邊榜樣”“三話六學”等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邊寨、進千家萬戶。彝族霸王鞭、苗族蘆笙隊等特色活動,讓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推進高質量發展。

  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聚焦“鑄魂、潤心、養德、塑形”四個關鍵,定期在邊境一線開展“唱國歌、升國旗、走邊關、守國門”活動,“一約四會”全面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有效遏制不良風氣。開展“身邊好人”“好公婆、好兒媳、好丈夫、好妯娌”等評選宣傳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同心築夢 以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紅河州始終以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助力高質量發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文藝精品展現民族精神。&&《紅河州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辦法(試行)》,持續推進“知名藝術家紅河采風行”活動,編撰“13+X”《解碼紅河》文化系列叢書,哈尼哈巴、四季生産調、哈尼族多聲部民歌、铓鼓舞,彝族阿細跳月、煙盒舞、海菜腔等民族文藝精品從紅河走向世界。

  文旅品牌傳承民族文化。哈尼族“十月年”、彝族“火把節”、苗族“花山節”等優秀傳統節慶文化在紅河大地傳承發展。哈尼梯田民俗深度探秘自駕、民族風情攝影采風等産品讓“文旅+”新産業新業態引領新時尚,“紅河·一個最雲南的地方”正成為展示雲南形象的靚麗窗口。

  立足基層傳承民族文脈。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紮實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經典文獻的保護和傳播、少數民族經典文獻和漢族經典文獻互譯出版工作。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傳習館),深入推進具有紅河民族特色的“文化進萬家”,讓文化資源沉到一線、進入萬家。

  凝心聚力 以文旅相融助力經濟發展

  紅河州堅持擦亮千年哈尼梯田、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及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雲錫礦業、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過橋米線“三千四百年”亮麗歷史文化名片,讓紅河成為雲南旅游新方向。

  做強文旅産業鏈。將文旅産業納入全州12條重點産業鏈來打造,優化“一心五區一帶兩廊”空間布局,注重鏈式融合發展,構建“快進慢游”旅游環境,做大旅游産業總量、做優旅游産業質量。

  做特文旅新業態。不斷拓展旅游消費新場景、新領域,彌勒市創建成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範區、建水紫陶文化産業園創建成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建水臨安古城主題特色街區創建成為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全州國家4A級旅游景區達19個。

  做優服務潤民心。通過資源聯合、供需聯動、數字聯通、文化聯結,激活彌勒市東風韻景區π書吧、西南聯大先鋒書店等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助力優質公共文化供給。2023年前三季度,全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122.7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88.72億元。

  面向未來 以開放文化推動紅河走向世界

  紅河州作為雲南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文化精品走出國門,為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增添動力。

  加快開放&&建立。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借助沿邊優勢,積極推進沿邊開發開放示範區建設,從邊疆變為前沿。建設一批國門文化中心和友誼廣場,依託紅河學院、紅河書院、國門書院等傳播陣地,常態化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動。

  推動文藝精品“走出去”。紅河文藝精品“揚帆出海”,音樂電影《紅河的遠方》榮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音樂電影短片獎”,海菜腔唱響COP15大會開幕式,反映邊疆地區直過民族拉祜族“一步跨千年”的舞劇《流芳》等優秀文藝精品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紅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多次亮相緬甸、柬埔寨、韓國等多個國家,以獨特魅力颳起“中國紅河風”。

  加強文化交流交往。舉辦中越跨國春節聯歡晚會、中越中秋詩歌朗誦會、中越“兩國一賽道”國際自行車賽、中越媒體聯合採訪等活動,展現紅河民族團結、文化繁榮等專題節目在越南數字電視台等主流媒體落地播出,“雲上梯田·夢想紅河”的品牌內涵在與全世界優秀文化的交流中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