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電梯“帶病運行”

2023-11-27 19:00:31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48期

  

老舊小區電梯“老齡化”較為突出。這些超期服役的電梯無人管、更換難,給電梯安全帶來隱患

老舊小區超期服役的電梯無人管、更換難背後,橫亙着電梯維保費用從哪出、物業公司維護監督缺位甚至監守自盜,以及電梯維保單位填單掃碼走過場、“以修代保”等行業亂象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久龍 鄭生竹 夏鵬

  雲南彌勒商業綜合體電梯墜落事故、湖南長沙住宅小區電梯墜落事故……近期多地發生的電梯事故,引發社會對電梯安全的高度關注。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獲悉,作為特種設備,我國電梯保有量已達千萬台。特別是一些老舊小區的電梯面臨超期服役大修難、更換難等矛盾,加之電梯維保存在走過場、“以修代保”等行業亂象,電梯風險隱患不容小覷。

  電梯維修換新這件民生實事,是基層治理的新課題。強化電梯日常維護監管智能化、信息化、可視化,及時出清濫竽充數的維保單位,亟待多部門協同破題。

  電梯“帶病服役”故障多發

  在一些地方,老舊小區超期服役的電梯無人管、更換難等情況,讓居民叫苦不迭。

  南京市秦淮區雅舍園小區房齡超過20年,一些樓棟電梯故障不斷,一些業主向物業負責人和屬地社區反復投訴、報修無果。“電梯突然停機開不了門,乘坐時突然上升,有時還亂停樓層,持續了好幾年,報修多次遲遲沒解決。”該小區業主&&。

  電梯“帶病運行”並非個案。以電梯保有量居全國第二的江蘇為例,據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統計,使用16年至20年的電梯月均困人故障率為0.6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電梯“帶病服役”與電梯“老齡化”,以及“新房舊梯”等息息相關。

  據了解,老舊電梯使用時間較長,部件老化、磨損等情況容易産生安全隱患。同時,一些精裝修樓盤開發商高強度使用電梯,也可能導致業主喬遷新居即面臨“新房舊梯”。比如,南京乘客電梯困人故障約四成發生在使用年限為1~5年的電梯。

  電梯“老齡化”的現象正在加劇。記者了解到,東部某市排查電梯超過10萬台,高層電梯“老齡化”較為突出,其中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乘客電梯已達約萬台。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全省使用15年以上在用電梯達4.31萬台。更讓人憂慮的是,老舊電梯還在以每年數千台的速度增長。

  電梯維保難在哪

  老舊小區超期服役的電梯無人管、更換難背後,橫亙着電梯維保費用從哪出,以及“用的人不管、管的人不用”的悖論。

  一方面,老舊小區的業主和物業公司對大修電梯、更新電梯等的費用支出存在爭議。

  以南京市江寧區竹山華庭小區為例。居民反映小區建成不到十年,1號樓兩部電梯接連壞掉,一部壞了約一年,另一部今年10月下旬也出現故障,按鍵毫無反應。共19層的高樓,80多戶居民和保潔員出行只能爬樓。

  該小區物業經理&&,電梯故障是由於長期超負荷運作,鋼帶斷了。目前小區公共收益已是負數,需業主簽字動用公共維修基金維修電梯,而業委會成員希望物業使用公共收益維修電梯,彼此僵持不下,電梯維修被擱置。

  資金出處是制約老舊小區電梯維修、更新的共性困擾。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設處負責人説,為排除老舊小區電梯安全隱患,江蘇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省1.9萬部老舊住宅電梯開展安全評估和定期檢驗。“評估不是問題,但更新改造涉及群眾意見和費用。一些老舊小區電梯大修需要申請公共維修基金,可有的老舊小區公共維修基金早就用完或是不夠,有時難以推進。”

  電梯維保單位填單掃碼走過場、“以修代保”等行業亂像是電梯維保的另一困擾。

  無錫市一名從業30多年的電梯維保、安裝人員説,電梯安全運行依賴預防性維保,只有日常維保到位才能減少故障乃至安全事故,但相當一部分比例的電梯未按規範維保,有的維保人員甚至只是到現場填個記錄單、掃個碼即了事。“有沒有真維保,看看導軌上有沒有油、轎廂頂幹不乾淨就一目了然,而業主只能看到記錄單、信息卡,因此無法判斷。”

  “以修代保”也是電梯維保的痼疾。記者了解到,一些電梯維保企業剛註冊時為獲取資質,會臨時挂靠有從業資格的人員,再以低價招攬維保業務,導致電梯維保行業出現惡性低價競爭情況,有的為圖生存甚至滋生“以修代保”等亂象。比如按操作要求,一名維保人員承擔30&以內電梯維保,若每台電梯維保費用按3000元市場價計算,難以覆蓋人員工資和日常開支。“維保單位假保養、少保養,電梯更容易出故障,維保單位就能多拿維修的業務,掙得多一點。”上述業內人士介紹。

  此外,一些老舊小區物業在電梯維保中存在缺位甚至監守自盜的情形。

  據了解,電梯行業講究“三分靠産品,七分靠維護”,定期維保是電梯安全、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但住宅小區的電梯所有權、使用權歸業主,日常經營管理則由物業公司負責,“用的人不管、管的人不用”,導致電梯維護監督出現漏洞。

  業內人士解釋説,物業公司在電梯的日常維保、大修更新中擔負重要管理協調職責,物業公司需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按要求配備電梯安全管理員,督促維保單位按要求維保,並對維保過程簽字確認。但業內人士反映,一些物業公司對電梯日常管護不僅失責失職,有的還出現物業公司與電梯維保施工單位暗箱操作,以“小病大修”等方式套取電梯維修資金,甚至相互勾結侵吞公共維修基金。

  讓維保過程見見陽光

  破解老舊小區電梯維保難、更新難,化解電梯超期服役、“帶病運行”已十分急迫。

  首先,業內人士建議創新電梯維保過程監管手段,對依賴挂靠獲得許可、“以修代保”開展業務等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及時出清劣跡維保單位。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機電技術中心負責人説,為提高電梯維護保養的有效性、科學性和真實性,蘇南地區正探索推行“無紙化維保”,在手機APP上就能看到現場照片、維保項目、問題缺陷等信息。建議探索更多可視化過程性監管技術手段,提高維保信息透明度,督促維保企業合規經營。

  其次,專家認為需多部門合力破解老舊小區電梯大修、更新這一民生難題。比如,市場監管、住建等部門可與屬地鎮街社區形成聯動機制,探索資金籌集使用辦法,匯集眾智促精治。同時,督促物業管理單位落實使用電梯單位主體責任,加大物業公司日常經費使用審計,謹防不良物業企業利用電梯大修更換時機從中漁利等不法行為。

  其三,探索完善電梯超期使用強制報廢制度。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超過安全技術規範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及時予以報廢。但作為機電類特種設備,目前國內尚無規定電梯定期強制報廢年限。業內人士呼籲,對使用15年以上的電梯檢查由一年一次強制縮短為6個月一次,完善電梯強制報廢機制,比如將多個周期檢驗不合格或使用期間大修超過3次,以及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予以強制報廢。

  此外,專家建議可借鑒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籌資經驗,探索給予一定的電梯換新經費補貼。考慮在住宅一個使用周期(70年)內正常更換兩次電梯的實際,在高層住宅房屋建設或銷售中提前設定專款專用的電梯更換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