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彩繪墻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活教材

2023-11-20 21:24:38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47期

 

  文 | 李廣春

  揚州歷史文化街區的仁豐裏常看常新,史巷的西墻上突然多出了一段很長的彩繪畫,令人耳目一新。彩繪畫不但讓斑駁陳舊的西墻舊貌換新顏,使整條巷子平添了許多的文化味。

  饒有趣味的是,這6幅大型彩繪畫並不連貫,中間競然有一段是山水底色的空白,想不到,這裡面還有一段小插曲。當初在西墻上搞彩繪畫時,因個別居民反對,只好跳過這一段墻面,才得以完成組畫創作。看到彩繪畫上墻後的美化效果,他們立馬不淡定了,主動要求將空白處也畫上。組畫的設計是完整的,不能隨便添加,社區只好暫時以山水底色的彩繪做個巧妙的銜接,免得空白處突兀難看。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對當下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有借鑒意義。群眾工作難做,似乎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仁豐裏彩繪墻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找到竅門,學會方法,也不見得有多難。

  換個思路“試一試”。抓工作定目標應持之以恒有定力,但解難題還得見招拆招換思路。彩繪墻因個別居民暫時想不通,是等待觀望束手無策,還是主動求變另辟蹊徑,兩種思路兩種結果。思路一變天地寬。為群眾辦好事,有時他們不理解,有的還不配合,許多基層同志為此傷透了腦筋。如果我們在與群眾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先從能做的地方做起,做出個樣子給大家看,讓群眾評判好與壞,這不是最有説服力的群眾工作嗎?一時想不通的居民看到周邊環境變好,門口品位提升,立馬要求把他家對面的墻面也美化起來,就是一個明證。找到突破口,樹立好樣子,用身邊的變化、鮮活的案例、耐心的引導去感化教育群眾,是群眾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容許群眾“等一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個別群眾對一些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可能會常常遇到。對群眾加強教育引導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反躬自省:工作初衷雖好,但有沒有向群眾講透徹;方案整體雖好,但有沒有考慮個別群眾的特殊困難;推進措施雖好,但有沒有耐心讓個別群眾再“等一等”。仁豐裏彩繪墻容許群眾“等一等”,等出了群眾積極參與的皆大歡喜,等出了幹群和諧的時代新風。當然,這種“等一等”,並不是對無理要求的無原則遷就,也不是對遲遲不動的無底線容忍,而是在等的過程中,用苦口婆心的溝通、道德規範的引導,讓等待觀望的打消疑慮,使消極怠工的回心轉意,為配合支持的撐腰壯膽。實踐證明,只要工作科學到位,“等一等”的群眾也會自覺跟上,主動融入。

  事後還得“想一想”。吃一塹長一智。事後總結反思得失,有利於工作經驗積累。從一波三折到一帆風順中反思,天天喊在嘴上的人民至上有沒有走心,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有沒有解決,普遍要求有沒有顧及個別特殊困難群體。從眾説紛紜到一呼百應中反思,在萬事開頭難中如何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徬徨觀望中如何找到解開群眾心結的鑰匙,在暫時想不通的群眾中如何找到先進帶後進的良策。在大功告成到接受新任務中反思,如何將過去交的學費變成現在贏的成績,少走彎路;如何對即將開展的工作進行最優的謀劃,提高效率;如何對待隨時隨地可能冒出來需要“等一等”的人,並使其迎頭趕上,等等,這些都得用心思考。

  彩繪墻上的故事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活教材。在深化主題教育的今天,我們要把人民至上的思想落細落小落實,在提高群眾工作本領上下功夫,每當遇到困難時,換個思路“試一試”,容許群眾“等一等”,事後還得“想一想”,這樣長此以往,我們就會練就做好群眾工作的真本領。

  (作者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