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區貧困縣,擦亮了“綠色名片”
永泰縣嵩口鎮古碼頭(資料照片) 賴澤樟攝
➤近年來,永泰縣探索生態、旅游、文化“三輪驅動”發展戰略,搶先一步培育和佔領經濟發展“新賽道”,展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永泰探索”
➤據統計,永泰縣域內有國家級傳統村落33個、省級傳統村落47個,數量均位居福建省第一,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連續三年位居福州市第一
➤永泰縣持續推動永泰莊寨遺産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先後&&《永泰莊寨搶修資金的獎補辦法》《永泰縣農村民房使用權流轉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並成立國內首個“古村落古莊寨復興司法保護基地”,由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古村落、古莊寨的保護與發展
➤從“藏在深閨人未識”到“撩開面紗驚八閩”,不少像愛荊莊一樣的永泰古莊寨及其承載的歷史文脈,就這樣漸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文 | 劉昕 謝金水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8%,現有古樹名木3215株;境內的大樟溪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在100%……一系列數字,彰顯出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從做活做強“水”産業到發展鄉村旅游、辦好會議經濟,再到保護與挖掘古莊寨中的歷史文脈……近年來,永泰縣探索生態、旅游、文化“三輪驅動”發展戰略,搶先一步培育和佔領經濟發展“新賽道”,展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永泰探索”。
“永泰縣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榮獲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佳’,是指縣域發展不簡單以GDP論英雄,既要看經濟指標,也要看社會指標、生態指標等,體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永泰縣委書記雷連鳴説。
做活做強“水”産業
大樟溪被譽為永泰人的“母親河”,是閩江下游最大的支流,貫穿永泰縣全境,全長234公里。近年來,大樟溪流域內水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與改善,永泰縣不斷做活做強“水”産業,讓“綠水”釋放經濟價值和發展動能。
十年前,為解決閩江口城市群、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功能性缺水問題,讓福州市其他地區也能喝上大樟溪的優質生態水,福建省開始謀劃建設引調水工程。今年7月14日,全長181公里、總投資61.6億元的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簡稱“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
“‘一閘三線’通水之後,每年約有8.7億立方米優質原水輸送到福州及平潭地區,惠及580多萬人口。同時,探索建立大樟溪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受水區域以每噸0.2元反哺永泰,每年帶來上億元的生態補償收入,進一步激發永泰人民治水護水的積極性。”雷連鳴説。
今年3月,位於白雲鄉的永泰抽水蓄能電站四台機組全部投産發電,為東南沿海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了“超級蓄電池”。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電站全面投産後,將為福建電網增加可調節負荷240萬千瓦,每年可發清潔用電約12億千瓦時,減少標準煤消耗20.79萬噸,實現碳減排42.2萬噸,還能為永泰縣帶來兩億元稅收,成為永泰縣高質量綠色發展重要的能源引擎。
“永泰縣自然條件優越,清涼鎮漁溪村地下水的偏硅酸含量為25~70mg/L,高於國家標準2.5倍,是絕佳水源地。”福建清涼礦泉水有限公司負責人於洋説。
2020年,永泰縣與福建省華煦康養産業集團合作成立了福建清涼礦泉水有限公司,在漁溪村建設佔地28畝的清涼礦泉水廠。一年後,廠房建設、設備採購調試、生産許可證審批、試投産等一系列工作順利完成。取自125米深層火山岩礦裂隙的水,經過層層過濾、包裝等工序,變身為一瓶瓶“青雲泉”優質天然礦泉水。
“目前,公司旗下的‘青雲泉’品牌産品已涵蓋中高端小瓶裝礦泉水、桶裝礦泉水、含氣原味蘇打水等,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於洋説。
此外,永泰縣還有福州市首個集原料種植、醬酒釀造、産品營銷、文化展陳於一體的“匠福仙”白酒産業園,以及建設中的勞德巴赫精釀啤酒小鎮……伴隨着一個個項目開展,永泰縣持續用好水資源、做強水經濟、打響水品牌,“水”産業正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打造“會議目的地”品牌
近年來,永泰縣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推動旅游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配套項目建設,不斷打響“永泰自然來”的旅游品牌。
據統計,永泰縣域內有國家級傳統村落33個、省級傳統村落47個,數量均位居福建省第一,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連續三年位居福州市第一。
2021年10月,永泰縣委宣傳部主辦的交互式旅游欄目《周末見》正式登場。節目中,由五位“周末領路人”分別以莊寨隨身聽、愛在山水間、漫游大樟溪等為主題,邀請游客發現周末旅游線索,共同參與打造集吃喝玩樂購於一體的私房線路,串聯起超過100個旅游景區。
嵩口鎮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依託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地。“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範基地”“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國家級生態鎮”“全域生態旅游小鎮”……一個個響亮的稱呼,讓嵩口古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在梧桐鎮坂埕村“榕水謠”景區,20余株高大的古榕樹傍水而生。過去,因大樟溪常發洪水,堤岸常被衝垮。村民們種植榕樹,用其發達的根係加固堤岸。如今,這些榕樹在溪畔盤根錯節、姿態萬千,伸出的枝葉隨風起舞,伴隨着葉片撒落於潺潺流水之間,置身其中宛若童話仙境。
據了解,永泰縣以坵演村、三峰村為連接點,以大樟溪流域為軸線,串點連線擴面,打造以“兩鎮十村”為核心的大樟溪沿線鄉村振興示範帶,一大批精品民宿、升級版農家樂興起,鄉村旅游快速發展。近五年來,永泰縣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年均增長都在20%以上,旅游人數突破千萬人次,旅游收入達57.6億元。
優美的自然風光帶動了永泰縣鄉村旅游發展,還催生出一項高端服務業態——會議經濟。
“近年來,永泰縣積極融入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我國重要的休閒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整合山水、溫泉、鄉村、産業等特色資源,用旅游帶動會議經濟和城鎮發展。”永泰縣委副書記蘇冰説。
一方面,永泰縣素有“福州後花園”“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天然氧吧”等美譽,生態秀麗、交通便利。全縣有5個高速互通口,駕車25分鐘可達市區、60分鐘可達福州長樂機場,為舉辦高端會議提供了多樣化交通選擇。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永泰縣的會務酒店産業日趨成熟,涌現出各類適合開展會議、團建、培訓等活動的酒店集群,能夠滿足商務、休閒、研學等不同種類的會議需求。
在今年6月舉辦的永泰縣會議經濟招商推介會上,禦溫泉、赤壁溫泉、方廣書院等8家酒店大力推介永泰酒店特色優勢。
“我們是永泰縣唯一的國家五星溫泉企業,擁有11間多功能會議室,面積達2500平方米,可容納30到500人不等。同時配備了先進的會議設施和專業的會務服務團隊,能夠滿足各種會議需求。”禦溫泉度假酒店相關負責人説。
“未來,永泰縣還將依託‘千場會議、百場活動’,繼續提升‘會議目的地’品牌的含金量,將永泰打造成服務功能完善、綜合效益和帶動效應明顯的‘省內會議目的地城市’,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蘇冰説。
挖掘古莊寨中的歷史文脈
在永泰縣的綠水青山之中,散落着一座座獨具特色的古莊寨。2022年3月1日,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發布“2022世界建築文物觀察名錄”,永泰縣的三處莊寨建築——黃氏“父子三莊寨”谷貽堂、紹安莊和積善堂位列其中。
作為一種大型防禦式民居,永泰縣莊寨歷史悠久。它始興於唐朝、蓬勃於宋代、鼎盛於明清,尤其到晚清時期,莊寨幾乎遍及全縣各村鎮,與古村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歷史上永泰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較為完好的有152座。其中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建築歷史在100年以上的有98座。”永泰縣政協副主席、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村保辦”)主任張培奮説。
2015年起,永泰縣持續推動永泰莊寨遺産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先後&&《永泰莊寨搶修資金的獎補辦法》《永泰縣農村民房使用權流轉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並成立國內首個“古村落古莊寨復興司法保護基地”,由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古村落、古莊寨的保護與發展。
永泰縣在村保辦指導下,相繼成立了38個莊寨理事會負責莊寨的日常管理,包括召集與協調各房族親參與莊寨維護與修繕;與企業、同姓族人聯絡,籌集修繕資金;同時對接政府,代表莊寨申請修繕項目資金,組織舉辦各類活動等工作。
位於同安鎮洋尾村的愛荊莊始建於1832年。從遠處看,愛荊莊外墻砌石形似米粒,故又有“米石寨”之稱。
鮑氏族人的第七代後人、愛荊莊保護與發展理事會執行會長鮑道文向記者介紹了愛荊莊的保護與修繕過程。2009年,愛荊莊鮑氏族人發現屋面漏雨,呼籲族人共同籌集了35萬元的修繕資金,併發動大家捐贈木材用於修繕。後來,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召開的全國鮑氏宗親會上,愛荊莊得到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專家鮑世行先生等各地鮑氏宗親的支持,展開全面修繕工作。
此後,愛荊莊修繕工作持續十多年,鮑氏族人陸續籌款達400萬元,加上政府撥發的183萬元補助資金,愛荊莊修繕成效顯著。2018年11月,愛荊莊榮獲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優秀獎。
從“藏在深閨人未識”到“撩開面紗驚八閩”,不少像愛荊莊一樣的永泰古莊寨及其承載的歷史文脈,就這樣漸漸呈現在世人面前。在此基礎上,永泰縣持續打造“莊寨+旅游”“莊寨+研學”等産業發展模式,永泰莊寨的文化品牌價值正在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