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進旅游消費的全面持續增長

2023-10-30 18:10:26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44期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徑分別同比增長71.3%和129.5%,旅游消費的持續增長帶動並促進了服務消費潛力的釋放

《若干措施》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30條舉措構成了一個體系完整、相互配合的政策工具包

面對長期低迷而受疫情影響最大且恢復最為緩慢的入境旅游,《若干措施》專列單章,提出實施入境旅游促進計劃、優化簽證和通關政策、恢復和增加國際航班、完善入境旅游服務、優化離境退稅服務、發揮旅游貿易載體作用等舉措

  文 | 宋瑞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豐富優質旅游供給,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圍繞有效促進旅游消費,從加大優質旅游産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旅游消費需求、加強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業綜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個方面提出了30條工作措施,構成了一個體系完整、相互配合的政策工具包。

  促進旅游消費持續增長

  消費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依託,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2023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市場持續回暖,但是國內需求不足依然是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挑戰,恢復和擴大消費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好轉的主要着力點。旅游消費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帶動性,而且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自年初以來,我國旅游消費市場恢復步伐加快。從年初的回暖,到“五一”和端午節的走熱,乃至暑期的火熱和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的大熱,旅游市場的恢復性增長成為消費領域的最大亮點。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3.9%和95.9%,中秋、國慶節假日八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徑分別同比增長71.3%和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分別增長4.1%和1.5%。旅游消費帶動並促進了服務消費潛力的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國旅游消費的潛力仍未充分釋放,其規模和質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最為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內旅游消費水平較低。一方面,我國人均旅游消費、城鄉居民出游率、旅游消費佔居民消費比例等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距離;另一方面,旅游消費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存在“旺丁不旺財”的現象。以“五一”假期為例,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和日均消費分別從2019年的603元和150元下降為540元和108元。

  二是入境旅游消費低迷。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顯著放緩,並在部分年份遭遇負增長,其餘年份增速也基本維持在3%~7.5%之間,低於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今年以來,國內游和出境游均有明顯回暖,而提振入境旅游消費仍需加大力度。

  三是旅游消費仍有不少痛點。熱門目的地、景區和文博場館預約難、入園難、停車難,經濟欠發達地區旅游區和鄉村旅游如廁難等問題亟待解決。

  四是優質旅游産品服務相對缺乏,産業供給與消費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等等。

  從供需兩側發力的政策工具包

  針對制約旅游消費潛能釋放和旅游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各種長期和短期因素,《若干措施》在供需兩側同時發力,從五個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

  首先,以加大優質旅游産品和服務供給為抓手,《若干措施》通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實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閒工程、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範工程、開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行動、發展生態旅游産品、拓展海洋旅游産品等,更好地引導和滿足旅游需求。

  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演唱會等與旅游緊密結合,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化主題旅游推廣活動持續開展,文化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典型示範工作有序推進,將有效提升文化旅游産品的供給水平。

  國家級旅游休閒城市和街區以及綠道、騎行道、郊野公園、停車設施等微循環休閒設施和自駕車旅居車停車場等美好生活度假休閒工程建設,對於滿足城鄉居民旅游休閒度假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適應村BA等體育賽事走熱的趨勢,培育“跟着賽事去旅行”品牌項目,打造體育旅游精品線路、賽事和基地,並發展冰雪經濟,成為進一步促進體旅融合的重點。

  此外,鄉村旅游的提質增效、生態旅游的有序開發、海洋旅游的多樣發展都將豐富旅游産品供給,而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入、盤活閒置旅游項目也將有助於提升旅游供給質量和效率。

  其次,以改善旅游消費環境和解決痛點為重點,《若干措施》從旅游設施布局、惠民便民政策、景區景點接待、旅游交通服務、發展夜間旅游等方面入手,針對制約旅游消費潛力釋放的諸多問題部署解決措施。

  例如,針對景區預約購票、文博單位游覽、旅游交通擁堵等國內旅游難點問題,《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預約措施,簡化預約程序……科學設置線上、線下購票預約渠道”,要求景區“在游客量未達到景區最大承載量之前,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人群提供購票預約服務”,“在旅游旺季,通過延長景區開放時間、增加彈性供給等措施,提升景區接待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文化場所、文博單位等延長開放時間”,要求“結合節假日等因素優化配置重點旅游城市班車班列”,“完善夜間照明、停車場、公共交通、餐飲購物等配套服務設施”。

  針對微度假、露營旅游、城市漫游等消費熱潮不斷迭起而相應供給尚不充足的情況,《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綠道、騎行道、郊野公園、停車設施等微循環休閒設施建設,合理布局自駕車旅居車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利用城市公園、草坪廣場等開放空間打造創意市集、露營休閒區”等舉措。

  最後,以提升行業發展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支撐,《若干措施》圍繞支持旅游企業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規範旅游市場秩序等方面做出系統部署。

  為支持旅游企業發展,《若干舉措》要求“適當放寬旅行社補足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期限,旅行社可申請全額暫退或暫緩交納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同時要“堅持同等質量標準,依法支持旅游企業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不得以星級、所有制等為門檻限制相關企業參與政府採購的住宿、會議、餐飲等項目”。這有利於短期內緩解旅行社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並使其在長期內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

  針對長期困擾旅游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若干措施》要求拓寬融資渠道,“探索在部分地區開展旅游項目收益權、旅游項目(景區)特許經營權入市交易、備案登記試點工作”,“鼓勵在依法界定各類景區資源資産産權主體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依託景區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將旅游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

  優化完善入境旅游服務

  入境旅游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國際吸引力和旅游競爭力的直接體現,也是旅游消費的重要組成。《若干措施》專列單章,提出實施入境旅游促進計劃、優化簽證和通關政策、恢復和增加國際航班、完善入境旅游服務、優化離境退稅服務、發揮旅游貿易載體作用等舉措。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設計製作了“你好!中國”對外旅游推廣品牌標識,並在各海外文化和旅游機構推廣使用。隨着國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廣活動的持續推進以及入境游旅行商夥伴行動和相關課程培訓的有序開展,入境旅游營銷推廣將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初以來,中外人員往來加快恢復,我國不斷優化簽證政策。目前全國71個城市97個口岸簽證機關可為國內旅行社組織、接待的外國旅游團辦理團體旅游簽證,18個省份23個城市31個口岸對53個國家人員實施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上海、桂林等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有效實施。未來,有關部門還將持續優化簽證政策,有序恢復各類免簽政策,積極研究增加免簽國家數量。

  在國際航班方面,中國民航局將推進國際客運航班恢復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截至今年9月,我國通航國家61個,至英國、意大利、馬爾代夫等16個國家的航班量已超過疫情前水平。未來,民航部門還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積極推進與重點國家磋商,恢復雙邊航權安排適用,及時引導航空公司投入運力,積極恢復國際客運航班。

  針對入境游客在移動支付、門票預訂、車票購買等方面面臨的障礙,《若干措施》也逐一提出解決方案,要求“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居民持有效證件預訂景區門票、購買車(船)票、在旅館辦理住宿登記的便利化水平”,並“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銀行卡及各類電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幣兌換便利性”。公安和移民管理部門積極推動外籍游客持用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港澳&游客持用來往內地(大陸)通行證等&&境證件預訂景區門票、購買車(船)票、住宿登記等便利化社會應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指導支付服務主體為入境游客提供多樣化支付服務。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組織加強旅游服務人員外語水平培訓,規範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提升導覽講解外語服務水平。這些措施的持續推進,將會有效促進入境旅游的恢復和增長。

  旅游消費層次性多、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能夠帶動諸多行業的持續增長。作為擴大內需、帶動消費的重要領域,旅游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在此背景下,旅游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可有效促進國民經濟企穩回暖,也能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