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組織效能激發村級集體經濟新活力
赤峰城區俯瞰(2021 年 6 月 5 日攝) 赤峰日報社供圖
➤2019年以來,赤峰市整合投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2.5億元、農牧部門社會化服務資金1.76億元、財政部門資金2.56億元,扶持帶動2060個嘎查村村均增收10.7萬元
文 |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喬宇馳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層級示範,突出因地制宜、創新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層級示範強引擎、增動能
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集中力量打攻堅戰、集群戰,做到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形成上下貫通、層層推進的良好局面。
實施縣域整合項目牽引行動。以縣域為單位統籌規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將其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盤子,統籌整合符合條件的銜接資金、社會化服務資金、財政專項資金等項目,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2019年以來,赤峰市整合投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2.5億元、農牧部門社會化服務資金1.76億元、財政部門資金2.56億元,帶動2060個嘎查村村均增收10.7萬元。
實施鄉鎮統籌抱團發展行動。全市推行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創新強村帶弱村、聯村抱團發展等方式。比如,由蘇木鄉鎮黨委統一規劃,採取單獨組建、跨村聯建、區域共建等方式,組建黨建引領産業發展共同體,整合鎮域範圍內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通過統一供種、統一培訓、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經營、統一銷售“六統一”方式,以産業適度規模經營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目前,全市共組建黨建引領産業發展共同體132個,帶動871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嘎查村平均增收12.9萬元。
實施支部牽頭建社辦企行動。打破分散經營的生産方式和組織形式,選取115個嘎查村先行試點,指導試點嘎查村黨支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或成立“強村公司”“共富公司”,帶動集體創收、群眾增收。目前,全市共組建股份經濟、土地、勞務、置業、旅游等經濟合作社280個。巴林左旗土龍崗村黨支部牽頭註冊成立“強村公司”,承接鄉間道路鋪設、鮮活農産品定點供應等經營活動,一年內村集體經濟增收達39萬元。
四種模式強發展、促增收
堅持從各嘎查村經濟基礎、區位特徵、資源條件出發,因村制宜、分類施策,探索推行四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模式。
推行黨建引領“三變”改革模式。以嘎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牽引,推行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三變”改革,開展集體資産大起底,把閒置沉睡資源歸屬村集體,將權屬不甚明晰的林草地、棄耕地、廢棄宅基地等通過法定程序納入集體資産,並按標準折算入股到合作社。同時,廣泛動員廣大農牧民將個人土地、資金入股到合作社,獲得穩定股金。翁牛特旗阿日善嘎查黨支部整合沙地5000余畝,折價入股到合作社,動員嘎查315名農牧民入股資金533萬元,統一經營旅游項目,實現收益300余萬元,為集體經濟創收45萬元。
推行“三位一體”服務創收模式。蘇木鄉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為農服務公司,開展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村黨組織依靠“三位一體”&&,創辦農機農技、農産品銷售、農資供應等服務組織,為農牧戶或其他經營主體提供生産生活服務。目前,全市建設鄉級“三位一體”服務&&73個,服務聯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1068個、農牧戶41.5萬戶,供應各類農資5萬噸,對接銷售農産品600余萬元,累計為農牧民節支增收1500萬元,連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72萬元。
推行流轉託管規模經營模式。針對“兩委”班子思路活、懂管理、善經營的嘎查村,在農牧民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合理形式流轉土地,同步爭取專項扶持項目、紅色美麗鄉村項目等,自主經營發展主導産業、特色産業、優勢産業,或通過與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合作方式,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巴林右旗上石村,爭取扶持資金125萬元,依託原有肉羊産業基礎,集中流轉土地實施種源繁育項目,村集體年創收超過30萬元。
推行投資置業飛地發展模式。針對集體經濟資金積累較大的城郊村、徵地拆遷村,打破既有的鎮村地域區劃限制,在區位條件較好、産業集聚度較高的城鄉區域、産業園區購買或興建門面商鋪、農貿市場、倉儲廠房等,通過自營、出租等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穩定增收。寧城縣天義鎮針對城郊鎮土地資源少,但商貿物流有一定基礎的客觀條件,他們整合南山、南城、紅廟子3個村積累資金375萬元,跨村集中建設倉儲庫,每年每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
黨建引領強保障、聚合力
堅持把抓黨建作為龍頭和牽引,在組織保障、隊伍保障、制度保障上綜合發力,全面夯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層基礎。
強化組織保障。以“亮職責任務、曬工作成效、比貢獻擔當”為主要內容,在全市2060個嘎查村黨組織中,全覆蓋創建堡壘支部,選取670個集中創建堅強堡壘支部,並以以獎代補形式給予資金支持。堅持“動態管理、滾動整建、逐個銷號、逐年提升”原則,常態化排查、長效化整頓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基層黨組織帶領農牧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全面夯實。
強化隊伍保障。持續選優配強嘎查村兩委帶頭人,&&吸引優秀人才到嘎查村任職十條具體措施,以外引方式回引2309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人員進入嘎查村任職。探索“鄉招村用”方式,招錄2075名事業編制大學生到嘎查村任職五年。面向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專編定選”,近年來定向招錄事業編制43名、公務員15名,嘎查村幹部事業成長渠道進一步打通。
強化制度保障。&&《赤峰市深入推進組織振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若干措施》,配套實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年行動計劃,健全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協同配合機制、規範運行機制、考評激勵機制。&&《赤峰市提升蘇木鄉鎮黨委政府服務效能的若干措施》,推行“減標牌、優職能,減事項、優服務,減窗口、優隊伍”模式,提升村鎮兩級工作效能。建立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足額落實農村牧區“四項”基本經費,推行“四個定酬”結構性報酬模式,“一肩挑”書記按照1.5倍發放報酬,形成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大制度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