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提升中國-東盟開放&&

2023-09-18 18:38:07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38期

  

從線下到線上,從場內到場外,從經貿到文化,從面向中國-東盟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0年來,東博會和峰會主動適應新形勢持續升級發展,成為增強互信共識、推動多領域務實合作的大&&

國際多式聯運無縫銜接、一體通關便利,帶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加速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加工貿易、先進製造、保險物流、金融服務等産業加速布局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國軍 向志強 黃浩銘

  又是一個金秋。9月16日—19日,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如約在廣西南寧舉行。

  自2004年永久落戶南寧以來,每一屆東博會和峰會都有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領導人、官員、企業家、學者等各方人士參加,成為中國-東盟乃至國際區域開放合作的重要&&,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推進高水平開放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決定》《廣西高質量實施RCEP行動方案》《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若干措施》……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東博會和峰會從服務中國-東盟“10+1”向服務RCEP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拓展,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激發西部地區開放動能,搶抓RCEP生效和新一輪國際産業轉移新機遇持續創新合作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型跨境産業鏈,推動中國-東盟開放&&不斷夯實提升。

  截至2023年7月,中國同東盟國家累計雙向投資額超過3800億美元,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6500家。作為東博會和峰會的舉辦地,2004年到2022年,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30多倍,東盟連續23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

  “東博會和峰會走過了‘黃金十年’‘鑽石十年’,正迎來‘鑲鑽成冠’的新未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説。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2023 年 9 月 8 日攝)   曹祎銘攝 / 本刊

  “南寧渠道”持續升級

  “通過‘雲上東博會’網絡&&,我們能夠與意大利威尼託大區合作社聯合會以及多個酒莊莊主隨時交流,與意向客戶在線簽約合作,大幅提高了供需雙方溝通效率。”廣西欽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安恒説。

  欽盛公司是東博會的“老朋友”。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拓展與“雲上東博會”網絡&&合作,線上線下齊發力,客戶開發量和成交量實現連年增長。

  打開“雲上東博會”,可以看到中國商品館、東盟國家館和“一帶一路”國際館等眾多線上場館。老撾的茶葉、馬來西亞的燕窩……各場館通過3D虛擬展廳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各國文化及參展商品。自2020年上線以來,“雲上東博會”全年在線、常態化運營,已為5000多家企業提供線上會議、雲上洽談、跨境直播等服務,實現了“365天永不落幕的東博會”。

  東博會和峰會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大勢而生。從線下到線上,從場內到場外,從經貿到文化,從面向中國-東盟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0年來,東博會和峰會主動適應新形勢持續升級發展,成為增強互信共識、推動多領域務實合作的大&&。

  多點開花,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韋朝暉説,東博會為中國-東盟自貿區“量身定制”,積極傳遞貿易投資便利化、跨境園區建設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商機並推動相關合作。

  東博會和峰會通過論壇研討、洽談合作等形式,實現大數據、新能源、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産業對接等“多點開花”,為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不斷創造新機遇、開闢新空間。目前,共舉辦40多個涉及互聯互通、産能、海關、衞生、金融等領域的高層論壇,開展部長級磋商,解決各領域合作的熱點問題,推動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中國-東盟信息港2014年正式啟動建設以來,在推動區域數字技術合作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在印尼,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與印尼電信運營商啟動了物聯網試點項目,為印尼民眾提供包括本地通訊、國際漫游、電子支付及物聯網相關業務服務;在老撾,中國東信打造的即時通信App已完成交付,助力當地政府數字化轉型……

  “目前,中國東信已在9個東盟國家開展近20項數字經濟合作業務,打造了一批面向東盟的互聯網&&,將中國互聯網應用領域先進技術和成熟商業模式在東盟國家進行合作推廣。”中國東信執行總裁甘秋玲説,公司分別在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建設了海外雲計算中心,正在推進二期建設。

  伴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和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東博會和峰會推動並見證了中國-東盟關係逐步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

  區域拓展,開闢經貿合作新空間。近年來,在立足中國-東盟合作基礎上,東博會面向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乃至全球開放。

  2014年,東博會創新設立特邀合作夥伴機制,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先後出任特邀合作夥伴;2017年東博會首次設立“一帶一路”展區,哈薩克斯坦擔任特邀合作夥伴,標誌着東博會實現“一帶”與“一路”的有效銜接。

  在RCEP生效新形勢下,東博會先後開設東盟和RCEP精品展區、韓國國家館,組織開展日本企業廣西行、韓國企業廣西行、“廣西國際友城進東博”等專題活動,舉辦RCEP經貿合作工商高峰論壇暨高質量實施RCEP論壇等相關主題系列活動和展覽,挖掘拓展RCEP實施背景下區域投資合作的新機遇、新動能。

  據統計,第19屆東博會和峰會共簽訂RCEP等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20個。投資主體拓展至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越南等RCEP成員國以及加拿大等9個國家和地區。

  比如,廣西汽車集團與日本ASF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廣西新能源物流車首次進入日本市場。中韓(廣西—江原道)産業園項目落戶投産,實現日韓園區&&零的突破。

  增進了解,構建民心相通重要橋梁。“在廣西度過的十多年學習工作時光讓我收穫很多,見證了廣西與東盟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廣西外國語學院泰國籍教師安阿儂説,她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來到廣西,從事東盟與中國的貿易、學術交流工作。目前,廣西已與東盟各國約200所院校建立合作關係。

  依託東博會&&,中國和東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國-東盟音樂周、中國-東盟電視周、中國-東盟旅游展等東博會框架下的活動,也已成為密切雙邊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匯聚共識、對接發展戰略的高端&&,成為雙邊深化經貿交流合作、落實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強人文交流的有力推進器。

觀眾在第 19 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館內選購商品(2022 年 9 月 19 日攝) 黃孝邦攝 / 本刊

  新通道重置資源配置版圖

  2023年6月初,裝有約500噸新鮮泰國榴蓮的中老泰冷鏈班列抵達重慶。這是泰國榴蓮首次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班列從境外直達中國西部成渝地區。

  “以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水果,運到重慶、四川等地平均需要20多天。如今搭乘新通道班列,最快4天就能抵達川渝地區。”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何説。

  隨着中國-東盟開放&&建設向縱深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在成為釋放開放活力的強力新引擎,以物流為切入口,促進資金、資源、人員、技術等生産要素深度融合,推動國際貿易、資源流向、開放格局發生鏈式裂變。

  “南向”通道重塑區域物流新格局。“東向”出海,是中國西部地區貨物運往東盟國家的傳統線路。這條線路“舍直取曲”導致物流時間長,隨着物流量的增加日益擁堵。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廣西為主軸,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南向”經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與經東部地區出海的傳統線路相比,所需時間大幅縮短,重塑區域物流新格局。

  “7年前東站剛建成時,一年也開不出10列車,車站只有兩個人,一天一個人值班。如今,這裡已建設成為鐵海聯運樞紐,每天到發鐵海聯運班列15列以上,貨物品類也由最初的煤炭、礦石等十多種豐富到如今電腦配件、汽車配件等940多種。2023年1至8月,累計到發貨物達664.2萬噸,同比增長35.7%。”廣西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説。

  欽州港東站的變遷,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高速發展的生動縮影。

  目前,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已突破8000列,海鐵聯運班列輻射18個省份61個市,物流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逐步成為中西部地區貨物出海的主要通道,正加快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新通道。其骨幹工程平陸運河,自2022年8月28日開工以來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待建成後,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較經廣州港出海將縮短560公里以上的內河航程,將進一步帶動新通道沿線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

  如今,廣州、青島、蘭州、蘇州、義烏、莆田、鄭州等地,均已開通經國鐵憑祥口岸至越南河內的跨境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和中歐班列、中越班列、中老鐵路等相互銜接聯通,搭建起“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運輸服務網絡,中國西部地區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日趨通達。

  聯線貫通激發內陸開放新動力。2023年7月,自泰國羅勇始發的“瀾湄蓉歐快線”經中老鐵路,由老撾萬象至成都國際鐵路港,再接續中歐班列發往歐洲,最終抵達目的地匈牙利布達佩斯,中老鐵路與中歐班列實現聯線貫通。

  此前,貨物通過中老班列轉至中歐班列運輸,手續流程較為複雜,企業費用較高。“瀾湄蓉歐快線”開通後,企業只需辦理一次轉關即可完成所有手續。

  “成都,是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昆明,是中老班列集結中心。兩大樞紐聯合推動‘東盟—成都—中歐(中亞)班列’有機銜接,將有效增強兩地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主任杜進有&&。

  雷小華&&,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等銜接聯運的常態化,以往港口口岸城市的開放功能向重慶、成都、昆明等內陸樞紐城市延伸拓展。通過推動多式聯運規則完善和營商環境優化,可在“有形通道”之外,打造出一條無形的內陸城市開放軸。

  以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重要交匯點的成渝地區為例,近年來,重慶依託新通道不斷搭建開放新&&,獲批整車進口口岸、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口岸、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功能等,開創鐵路提單新模式。

  2022年,重慶、成都聯合入圍全國首批15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在此促動下,一些物流企業搶抓機遇,搭建多式聯運綜合服務&&。

  廣西運多多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正波介紹,公司已搭建起覆蓋多個東盟國家的服務網絡,並於2023年8月發布了中國-東盟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從物流、關務、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貿易服務。“僅通關便利化一項,&&即可為企業降低綜合物流成本10%以上。”王正波説。

  要素資源加速流動優化配置。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質增速,國際多式聯運無縫銜接、一體通關便利,帶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加速流動和優化配置,進而帶動加工貿易、先進製造、保險物流、金融服務等産業加速布局。

  寬廣的江面上貨輪穿梭,繁忙的鐵路裝卸線上汽車配件、摩托車、電子産品等貨物正在不斷裝車……作為我國內河最大的鐵公水多式聯運樞紐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支點,如今的重慶果園港已成長為長江上游地區聯通世界的“中轉站”——歐洲貨物搭乘中歐班列抵達果園港,再沿長江轉運;東南亞貨物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果園港,再經長江分撥,或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

  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匯聚分發網絡,力促重慶更好融入全球産業分工體系,吸納全球要素資源。隨着數百家全球電子信息上下游企業陸續落戶,重慶崛起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産業基地之一。

  2022年底,位於廣西欽州的川桂國際産能合作産業園迎來首批入園企業,項目一期已經建成。目前,當地正在與重慶市洽談共建渝桂産業園,“飛地經濟”模式方興未艾。受訪人士&&,依託新通道,北部灣城市群與內陸的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之間的産業協作、經貿互動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打造新型跨境産業鏈

  在東興口岸附近的中國(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業務中心,巨型電子屏上,顯示着人民幣對越南盾的官方匯率。

  過去,中越邊境地區曾盛行被稱為“地攤銀行”的民間貨幣兌換機構。2014年4月,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業務中心揭牌,逐步探索形成了可複製的人民幣對越南盾“抱團定價”“輪值定價”的“東興模式”,實現人民幣對越南盾的直接報價兌換。從根本上扭轉了以往中越商貿交易通過“地攤銀行”轉賬的現象。

  “如今,我們在跨境貿易中參照人民幣對越南盾的官方匯率,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效率大為提高。”從事外貿生意的陳基力説。

  貿易多、加工少、投資缺,曾是中國-東盟合作初期的短板。近年來,廣西等省區大力推進開放&&建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産業合作布局,加快構建更加穩定高效的中國-東盟産業鏈供應鏈新體系。

  搭建開放&&,推動縱深合作。自2020年獲批開展金融創新試點以來,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穩步推進五項試點業務,通過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為廣西企業引入馬來西亞信貸資金38億元,成本較境內平均低0.5個百分點。

  在為園區企業提供國際化金融資源基礎上,園區先後兩次實現試點經驗的複製推廣,境外項目貸款政策從馬來西亞關丹産業園區推廣到東盟全域,人民幣信貸資産跨境轉讓業務的境外範圍從馬來西亞拓展至東盟十國。

  從沿邊開放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到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再到跨境勞務合作試點……一系列開放&&相繼在廣西等省區加快建設,逐漸成為開放發展的試驗田和最前沿,為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充分利用RCEP生效機遇。RCEP正式生效實施,帶來了進口成本降低、出口機遇增多,貿易品類和規模得到擴大,為深化中國-東盟産能合作帶來新機遇。

  為充分利用RCEP生效機遇,廣西深入實施《廣西加快對接RCEP經貿新規則若干措施》《廣西高質量實施RCEP行動方案(2022—2025年)》,建立高質量實施RCEP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率先在全國印發出口RCEP零關稅優勢商品清單等“三張清單”,積極建立RCEP規則實施的精準服務體系。

  根據相關方案,到2025年,廣西將建設3個以上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能源、礦産、糧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及RCEP(南寧)國際博覽中心、RCEP企業服務中心、中國-東盟/RCEP國際知識産權運營中心等綜合性服務&&,實現與RCEP其他成員國雙向投資額翻番。

  構建跨境産業鏈,促進産業梯度轉移。總部在珠三角的三諾集團選擇到中越邊境地區建設“兩國雙園”:在中國邊境的憑祥和越南北部的北寧分別建設一個産業園,兩個産業園之間僅有兩小時左右車程。

  “在産業發展方面,中越兩國具有不同的優勢條件。跨境布局可以更好整合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公司董事長劉志雄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新一輪國際産業轉移中,不少企業選擇到邊境口岸地區布局。地處中越邊境的崇左市,計劃把“兩國雙園”項目打造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承接跨境産業合作的重要戰略&&,引導企業按照“崇左片區+越南境內”跨境布局産業,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跨境物流、供應鏈貿易産業在園區集聚,打造中越互利共贏開拓國際市場新高地的産業&&。

  廣西欽州市依託中馬“兩國雙園”、保稅加工貿易等政策優勢,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構建起全國首條燕窩跨境産業鏈。

  欽州市市長王雄昌介紹,目前,華誼、恒逸、桐昆、中偉、格派、金桂、中糧、雅保等重點企業在欽州設立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造紙等生産製造基地,並與東盟等境外地區搭建産業鏈條,實現欽州、東盟國家“雙基地”運營模式。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聚焦汽車、電子信息、綠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等關鍵産業鏈,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深化與RCEP成員國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産業合作,打造“東盟資源+北部灣製造+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廣西製造+東盟市場”等産業鏈開放合作新模式。

  廣西提出,緊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機遇,創新推進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建設,推動沿邊臨港産業合作高質量發展,謀劃高水平跨國跨境産業園區,着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