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靠“兩手抓”

2023-09-11 18:26:03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37期

  

  文 | 李廣春

  新近出版的《瞭望》新聞周刊推出《主攻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萬字雄文展示了安徽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讀罷心潮澎湃,深為安徽人雷厲風行、善作善成的精神所折服。

  徽商名揚天下,史上有“無徽不成鎮”之傳奇。小崗村的“大包乾”拉開了全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領全國風氣之先。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等一批安徽原創成果震驚世界。安徽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可穿戴智能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産業集聚區,佔全球20%市場份額的液晶顯示屏産業,全國新能源汽車每10輛就有一輛“安徽造”。安徽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令人刮目相看。

  尊重經營主體,穩住“基本盤”。驕人的業績、鮮活的案例背後是安徽人對發展經濟是為民造福的最大實事的清醒認識,是安徽人對抓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的不懈追求,是安徽人對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的發展新優勢的生動實踐,更是安徽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形象展示。無論市場環境怎麼變化,發展經濟的信心不變,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不改,始終把企業家當成自家人,切實尊重經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企業家積極性,讓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安徽的實踐證明,尊重了經營主體,就穩住了“基本盤”;穩住了“基本盤”,就能放手發展當下,放眼蓄勢未來,就能把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落到實處。

  着力創新驅動,把牢“方向盤”。安徽人深知,今天的前沿領域、科技創新,會孕育明天的“産業地標”。他們不滿足於現有成績,準確識變,把高質量發展的賽道切換到創新驅動上,牢牢把握住高質量發展這個“方向盤”。幾年前還幾乎不存在的“量子産業”,正在合肥蓬勃而起,雲飛路上的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鋪就了光彩照人的“量子大道”。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雙子大樓外觀上令人醒目,更讓人驚嘆的,是這裡的國家級人工智能重要産業基地,可穿戴裝備成為高新産業的一張亮麗名片。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不僅成就了汽車“安徽造”的美名,而且成為出口的拳頭産品。合肥、蕪湖等城市發展先聲奪人,過去墊底的城市也不甘落後,乘着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自覺補短板、鍛長板,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抓牢高質量發展這個“方向盤”,推動創新驅動行穩致遠。

  堅持統籌兼顧,學會“打算盤”。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安徽人深諳加減乘除的道道,把發展經濟的算盤打得風生水起。告別粗放增長,壓縮落後産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鼓勵融合發展。政産學研一體化結出碩果,“科大”系列産業騰空而起,引領産業變革,成為高科技特色産業板塊,“光谷”“聲谷”聯手發展,優勢互補,美美與共,激發了中部地區科技創新“乘數效應”。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機器人産業聯盟,抱團攻關科技難題,共同做大市場,助力我國機器人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奔赴,對外投資、外商投資良性互動,發展活力強勁。不惜重金招攬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千方百計用好人才,使得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彼此成全,産生了強大的溢出效應,構建了系統完整的産業發展生態,築牢了高質量發展的根基,贏得了高質量發展的先機。

  “治國理政紀事”專欄的文章真好,它用生動的事例詮釋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導大家通過穩住“基本盤”、把牢“方向盤”、學會“打算盤”。在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上群策群力,在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一定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作者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