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酒隱”十年地 安陸能否借勢出圈
➤據統計,李白存世的千余篇詩文作品中,約有200篇創作於“酒隱”安陸的十餘年間,而他一生創作於今湖北境內的詩文有300篇之多,佔其全部作品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今天的安陸,遠不如歷史上的安州赫赫有名,當前文化元素正成為地方營商環境中重要的資源稟賦,能否借文旅新風,將李白文化打造成促進地方發展的金字招牌,安陸迎來“出圈”新機遇
➤安陸正加大李白文化遺址遺跡保護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進李白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的落實落地,重建李白故居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皮曙初 田中全
電影《長安三萬里》引爆了這個暑期的傳統文化熱潮,李白、杜甫、高適等一眾歷史文化名人紛紛登上熱搜榜。
電影之中,安陸是李白求仕報國、奮鬥人生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考察歷史,青年時期的李白確曾於今湖北安陸“酒隱十年”,這是他追逐“濟蒼生,安社稷”政治夢想的重要階段,更是他成就“文采承殊渥,流轉必絕倫”詩歌人生的關鍵時期。十餘年間,李白努力追尋自己的“詩和遠方”,為安陸乃至荊楚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作為湖北省孝感市下屬一個縣級市,今天的安陸遠不如歷史上文人集聚、商賈繁盛的安州赫赫有名。
20世紀80年代,借學術界掀起的李白熱,安陸綜合施策,在硬體設施建設、文化旅游發展和李白學術研究等方面發力,打造李白文化高地。但文化資源利用不充分,沒有形成安陸李白文化獨特體驗,還沒有成為促進地方發展的文旅增長點。
當下,文化元素正成為地方營商環境中重要的資源稟賦,是重要的軟實力,更是推動發展的內生驅動力。能否借文旅新風,將李白文化打造成促進地方發展的金字招牌,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驅動地方發展的新動能,安陸迎來“出圈”新機遇。
湖北省安陸市白兆山李白文化風景區(2023 年 3 月 16 日攝) 肖藝九攝 / 本刊
十年“酒隱”鑄就安陸文化高地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文學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李白,似乎一生都在游覽。詩人踏遍千山萬水,寫盡風花雪月,融情於萬物,追尋自己的“詩和遠方”。
酷愛遨游四海的李白也曾停駐腳步,棲身唐時安州,如今的湖北省安陸市,度過人生的黃金十年。李白曾説:“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游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安陸,夾在江漢平原大洪山和桐柏山兩大山脈之間。一條涢水在兩山間穿流,造就安陸在古雲夢澤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受司馬相如《子虛賦》的影響,李白一直對雲夢澤心嚮往之。大約在公元727年,當李白東游維揚、金陵,溯長江西返,走到江夏時,興之所至,北上古雲夢澤所在的安州,從此與安陸結下不解之緣。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李白在安陸十餘年,正值二三十歲,年富力強。在這裡,他迎娶故相許圉師家族的孫女,並生下一兒一女。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説:“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便憩於此,至移三霜焉。”這一時期,安陸成為李白政治追求的起點,他以壽山(位於安陸西北,今湖北廣水境內)自況,表達“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政治志向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理想。他以安陸為家,訪友交游,干謁求薦,先後作《上安州李長史書》《上安州裴長史書》《與韓荊州書》等,向那些有薦舉權的地方大員盡情展露自己的才幹,表明自己的抱負,期待能得到地方的舉薦、朝廷的賞識。
安陸也成為撫平李白躁動內心的閒逸之處。隱居於安陸白兆山,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挂石壁,露頂灑松風”,享受着松風徐徐的涼爽;“月銜樓間峰,泉漱階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自然賦予李白的素心清凈,真趣只可體會,不可言説外惜。
李白自稱“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這一時期,他沒有走通隱逸求仕、干謁求薦之路,但是,受荊楚山水之激蕩,為荊楚風物所熏冶,又萃取老莊哲學和屈宋楚辭精華,形成了豪放飄逸、率真無諱的性情格局和詩文風格,把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推向巔峰。
長期從事李白文化研究的安陸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朱紹斌説,李白的詩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與楚文化精神一脈相通。或生性樂觀,或傲岸不屈,或懷才不遇,或針砭時弊……詩文融合着複雜的情緒、豐富的情感,流芳百世、傳誦至今。“在李白的詩中,每個中國人都能找到一個自我,一個真性情的自我。”朱紹斌説。
在安陸期間,李白游蹤覆蓋大江南北,遍涉長江、漢水。今天的湖北省,除十堰之外,幾乎所有市州都曾進入李白詩中。據朱紹斌統計,李白存世的千余篇詩文作品中,約有200篇創作於“酒隱”安陸的十餘年間,而他一生創作於今湖北境內的詩文有300篇之多,佔其全部作品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荊州歌》裏“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襄陽歌》中“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赤壁古戰場上“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應城湯池溫泉“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所到之處,提筆之間,就是最好的風景,李白堪稱千餘年來荊楚大地“最好的直播帶貨網紅”。
“酒隱”十年,走遍荊楚,李白最眷顧的還是安陸。朱紹斌説,李白的詩歌飽含對安陸的依戀之情,其中20余篇稱安陸為“故鄉”“故國”“故里”“故巢”“故山”“鄉中”。
李白文化融入安陸城市血脈
出安陸西行十余公里,沿着一條曲折的山道,來到白兆山(又名碧山)西側山麓,一座四角涼亭孑立在荒草雜樹之間。庭前,一股泉水從地下涌出,一池碧水,倒映着峰頂高高佇立的李白塑像,以及峰崖之間如瀑流傾瀉的石壁。
泉水名紺珠泉,涼亭名紺珠亭,亭後有桃花岩,西倚筆架峰,東掖曬經坡,據説這裡就是李白隱居安陸時的住地。紺珠泉是李白生活取水之處,李白於此讀書飲酒,耕種抄經。
站在紺珠泉旁,山坡綠樹蔥蘢,山間白雲出岫,遠處稻田碧野,一如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禦綰》中所描述:“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記者不禁感嘆,詩中的清麗幽遠之景,正是眼前風光。
“山中猶有讀書檯,風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昔聞白兆山,李白讀書處。我欲往從之,山中多霧露。”千百年來,因為有了李白的憩隱,白兆山一直為世人所追慕。
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對李白在安陸生活十餘年的經歷展開熱烈討論,當地掀起一股李白熱。安陸綜合施策,在硬體設施建設、文化旅游發展和李白學術研究等方面發力,打造李白文化名片,再塑李白文化高地。
2002年,安陸批准成立白兆山李白文化風景區,並在山頂修建一座高37米的花崗岩李白雕像。仰觀,乳白色的雕像聳入雲間,好似向着遠方凝視;山間,唐風樓宇、崖壁字刻、殘局棋盤等與李白有關的建築景點,吸引着游客慕名而來。
2012年,安陸李白紀念館落成於白兆山東麓。紀念館建築佔地面積6370平方米,主樓東臨涢水、西屏京山、南望雲夢、北連隨州,三重檐廡殿式唐風建築,飛檐鬥拱端莊典雅。走進紀念館,“盛世李白”“安陸李白”“魅力李白”三大主題展覽各居一層。圖片、文物、繪畫、場景、雕塑等多種呈現形式,向人們講述着“詩仙”李白的生平軼事、文化造詣。
據李白紀念館館長王清介紹,自開館以來,接待參觀游客60余萬人次,組織中小學生研學活動10萬人次,紀念館已成為地方重要文化設施和對外文化展示和交流窗口。2022年,被湖北省僑聯命名為對外文化交流基地。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安陸人文歷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組織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方面,安陸李白紀念館持續發揮着重要作用。
安陸對李白文化的研究正在持續走深。1982年,安陸成立考證李白工作領導小組和考證李白辦公室,開展“李白在安陸”專業學術研究。《李白在安陸》《唐代文學年鑒》《李白在安陸十年詩文係年》《李白與許氏婚姻推論》……填補了一系列李白學術空白。
依託李白文化研究,安陸積極參與中國李白研究會活動,編寫學生讀本,舉行講座論壇,推動海內外交流,向人們講述李白文化和安陸故事。
李白的人文魅力無處不在,已成為安陸文化的底色。多年來,安陸盛行詩歌創作,共發展詩社13家,市內會員1400多人。2015年,安陸榮獲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走在安陸,街道、酒樓、學校、書店等地標建築均以李白命名,遍佈市區。2009年,民間文學《李白在安陸的傳説》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名錄。
千載悠悠,荊山楚水熏冶“詩仙”;人傑地靈,李白文化已深深融入安陸的城市血脈。
湖北省安陸市白兆山李白塑像(2023 年 5 月 12 日攝) 皮曙初攝 / 本刊
安陸能否借勢“出圈”
文化名片能否轉化為地方的品牌優勢和發展動能,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借助優秀傳統文化驅動發展、促進轉型,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支撐”,成為地方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早在西周之時,安陸就是古鄖國所在地,戰國後期為楚國屬縣鄖邑,漢時為江夏郡治所,唐代是安州治所,安州隸屬淮南道,是西去長安的咽喉要道。這裡城池高峻,雄鎮江漢,著名詩人王維、王昌齡、劉長卿、韓愈、杜牧等都曾留下題咏安陸的詩作。地方能否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彰顯傳統文化魅力,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考驗着一個地方的文化研究、文化發展能力。
多年來,安陸在保護和傳承李白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還連續舉辦李白文化旅游節。以李白為主題的各類農旅産品和文化活動不斷創新,融入到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景點打造和基層治理等各個領域。
但是,在推進李白遺址保護和文旅項目建設等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據了解,20世紀80年代初,安陸確認李白生活遺址遺跡共18處,但截至目前,大部分長期閒置,未恢復重建、對外開放。
安陸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説,以李白文化為主題的白兆山李白文化景區,自開放以來游客數量一直沒有大的增長,維持在一個較低運行狀態。景區景點大多是新建設施,游客要麼爬爬山,要麼看看山上的倣古建築,與李白文化故事融合度不夠,加之旅游接待等條件不足,體驗觀感度不高,留不住游客。文化資源利用不充分,沒有形成安陸李白文化的獨特體驗。
部分遺址設施存在損壞情況。據介紹,安陸20世紀80年代曾對李白安陸遺址遺跡進行了恢復建設,但目前保存狀況堪憂,洗筆池遺跡損毀嚴重,白兆寺遺址周邊土地被流轉使用,紺珠泉和紺珠亭年久失修破損不堪,白雲泉宋代摩崖石刻也存在損毀情況。文物是歷史文化故事講述的實物見證,加強文物遺址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安陸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安陸正在加大李白文化遺址遺跡保護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進李白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的落實落地,重建李白故居。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解到,安陸還將強化李白文化宣傳推廣,深化李白文化學術交流,加大對李白文化青年研究人才隊伍的培養,抓好李白文化人才梯隊建設;推進李白文化生態旅游區項目建設,打造集“文化創意、旅游觀光、詩仙朝拜、研學游學、休閒體驗、健康養生、鄉村農事、産學研用”為一體的創新示範區,促進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目前,煙店鎮正在打造“李白文化藝術村”,建設古式庭院景觀,完善民宿條件,借助白兆山風光,推動旅游項目,助力鄉村發展。
安陸能否借勢“一鳴驚人”?王清説,李白文化影響是世界性的,安陸李白文化具備先天資源稟賦,搶抓機遇重點推進,完全可能實現“破圈”“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