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口翻番,東北小城梅河口人氣何來

2023-06-19 17:43:29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25期

  

2021年梅河新區的設立,標誌着當地邁入更高層級的發展階段。東北不夜城用17天打造,知北村用66天竣工,海龍湖用14個月建成……這些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點位,讓本地居民驕傲,也得到外地游客點讚

梅河口以數字技術賦能政府治理實現高效運轉,提出“撲下身子”和“事不隔夜”兩項硬要求,即必須把身子撲到企業、社區、田間地頭,第一時間把準企業脈搏;對定下的事情要立説立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

41歲的梅河口環衛工人於冰冰説,家鄉路變寬了,花草樹木密了,旅游景點多了,公廁收拾得勤了,大街小巷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連大連的親戚都張羅在梅河口看房了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翟偉 王昊飛 王帆 周萬鵬

梅河口市海龍湖景色 梅河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十三五”開局之年,30萬人。

  “十三五”收官之年,42萬人。

  “十四五”收官目標,60萬人。

  這是吉林省梅河口市的一組人口數據,在東北人口外流的背景下,梅河口逆勢成為實現城區常住人口持續凈流入的城市之一。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來到梅河口,解析人口翻番背後的密碼。“十三五”時期以來,梅河口篤定高質量發展的孜孜探索與實踐主線,從縣級小城發展為地級新區,用特有的“梅河速度”成為東北經濟有力前行的窗口。

  “新産業”吸引人

  霓虹閃爍,人頭攢動,東北不夜城開啟又一晚的經濟“夜態”。主街中軸多個舞&展演着《人參精靈》《長白墨客》等國潮主題節目,兩側氤氳着北京水爆肚、寧夏肚包肉、衢州辣鴨脖等各地小吃的香氣,圍着街區中央的篝火,游客手拉手圍成圈,時舞時歌,歡聲笑語。

  逛吃不夜城、泛舟海龍湖、“尋舊”知北村、嬉雪五奎山……短短幾年,梅河口從一個“無景可逛”的城市變成“處處網紅”的去處。

  隨着時間的推移,曾以傳統能源産業為支柱的梅河口,感受到産能過剩、動能乏力、生態惡化、人口外流等窘境。一個內需不足的東北縣城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擴大有效投資,吸引資金、項目、人才等積極因素向域內集聚。

  “把創新作為第一發展戰略。”梅河新區黨工委書記、梅河口市委書記王愛明説,“十三五”以來,梅河口向“新”而為,為高質量發展集聚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近年來,梅河口以新興産,以産興城,創新驅動實現融合,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變逐浪而高。

  2021年梅河新區的設立,標誌着當地邁入更高層級的發展階段。東北不夜城用17天打造,知北村用66天竣工,海龍湖用14個月建成……這些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點位,讓本地居民驕傲,也得到外地游客點讚。

  打破傳統要素藩籬,激發産業創新和聚合活力。“十三五”以來,梅河口逐步確立了醫藥健康、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現代服務等四大主導産業,旅游業、裝備製造業、建築及其配套産業三大新興産業以及“N”個特色産業,形成“4+3+N”現代産業體系,進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優勢項目”為王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梅河口已建成規上醫藥工業企業17戶,醫藥品種452個,醫藥健康産業突破百億級規模,成為全省醫藥健康産業走廊重要支點。當地還在建設皓月肉牛産業融合示範園;瀘州老窖、菊乃香清酒産品陸續上市,形成酒類産業集群;開闢至蒙古國果仁運輸鐵路專用線,出口量佔全國同類産品的90%;農産品冷鏈及現代化智慧物流園快速推進,打造東北物流“大心臟”;開展培育壯大經營主體3年行動,2022年新增經營主體1.6萬戶……

  2022年,梅河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0億元,三次産業比重調整到9:46:45,全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63個,總投資69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9個。

  好産業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此興業,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定居。位於現代服務業示範區的新梅城10萬噸精釀啤酒項目工廠,皮爾森、德式白啤、IPA等品種琳瑯滿目,這裡還釀造了咖啡、榛子等口味的啤酒。

  為了迎接消夏旺季,全自動生産線正開足馬力。負責品控的,是國家首批公派赴德留學生、中國終身釀酒大師戰勝。“梅河口已經顯示出強勁的吸附效應。”已成為榮譽市民的戰勝説。

  “十三五”以來,當地城區人口持續實現凈流入,不僅是對東豐、柳河、磐石等周邊縣域居民的就近吸引,也有對長春、吉林市乃至全國各地關聯産業鏈人才的遠程吸引,完善擴大的産業鏈條讓域外投資者、創業者萌生“來梅河口試一試”的念頭。

  對外來興業者而言,到梅河口不僅因為看好未來,更被這座城市果敢創新的精神感染。4年前,客商張孝軍來到梅河口山城鎮從事飲用水生産,目前已促成企業與今麥郎、王老吉開展合作,預計今年産值超前3年總和。老家在四川的他説:“留在梅河口,全力打造新品牌。”

  “好環境”留住人

  “剛建廠時沒有員工宿舍。為了幫我們留住剛招來的大學生,政府免費提供了3年公寓。”四環醫藥集團吉林惠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海燕説,集團於2011年進駐梅河口,企業數量從1戶壯大到10戶,這背後與梅河口持續擦亮營商環境名片密不可分。

  小名片藏着大服務,小細節撬動大發展。精細服務、精誠扶持、精心培育,是梅河口擦亮營商環境名片的要義。近年來,梅河口堅持實行市級領導“雙包保”責任制,四套班子領導打破分工、齊抓共管,同時選派優秀幹部擔任駐企助理員,成為橋梁和紐帶。

  “天天圍着項目轉,事事&&企業辦”是進駐企業對政府普遍的讚譽。在招商引資中,梅河口以真情、真誠、真幫為要打造“好環境”。當地設立“中小微企業服務直通車”,採取有力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物流成本和用地用能成本,提升民營企業政策獲得感。2022年,全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635萬元,新增經營主體1.6萬戶。

  高效率贏得高效益,快節奏換來快發展。為減少企業跑腿成本、等候時間,梅河口以數字技術賦能政府治理實現高效運轉,提出“撲下身子”和“事不隔夜”兩項硬要求,即必須把身子撲到企業、社區、田間地頭,第一時間把準企業脈搏;對定下的事情要立説立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

  “好服務”讓外埠企業以實際行動,投下對梅河口經濟發展的“信心票”。如今,四環醫藥、步長制藥、魯南制藥、天衡藥業等全國知名藥企,江楠集團、傳化物流、皓月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已在這片水沛光足的環境中聚合成林。

  “梅河口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城市乾淨,物價不高,人很實在,出租車司機不繞路。關鍵是教育醫療條件在提升,安家也放心。”34歲的市民周軍來到梅河口已10年,見證着這座城市的變化。

  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是衡量城市吸附效應的重要指標。在醫療方面,梅河口與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開展合作,該院實現對市中心醫院的託管,已累計出診2萬餘人次。在教育方面,當地累計投入3000萬元引進近百名教育專家,從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引進千余名優秀畢業人才,全市高考本科升學率、一本升學率均創新高。

  為優化環境、廣聚英才,梅河口近年來每年列支2億元人才資金,確保不同人才享受到3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待遇,今年還計劃新建小戶型、低租金人才公寓1000套,為引進大學生解決住房問題;以融合作保證,將周轉住房選在同一小區,在生活和事業上給予關心,讓外來人才融入當地文化。

  “家鄉雖然是小城市,但環境的持續變化尤其是引才育才的政策,讓我看到了發揮特長的希望。”去年畢業於上海建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付冠雄作為鄉鎮選調生,現任山城鎮保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大生態”涵養人

  6月,位於山城鎮的興安湖文旅度假村,清風徐徐、碧波蕩漾,岸邊綠樹成蔭,水下魚蝦嬉戲,游人漫步湖畔。這裡輻射周邊3縣10鎮30萬人口,兼具賦能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就業之效。“這裡昔日是一座廢棄水庫,如今已是水清岸綠景美的夏日美景之地。”興安湖文旅度假村項目開發負責人姜樹新説。

  築生態之基,建宜居城鄉。“十三五”以來,梅河口將清新空氣、有機食品、宜居環境、美麗鄉村作為打磨重點,統籌推進城鄉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使主城區與西部雞冠山、磨盤湖、興安湖和東部五奎山,組成“城鄉皆風景,一路高顏值”的自然景觀帶,並依託山水資源延伸發展鏈條。

  在吉樂鄉吉宏村,487畝的鮮食玉米示範基地黑色覆膜排成行,與大田玉米多達3個月的種收時差,使這些玉米上市後還能騰出土地種一茬甘藍等有機蔬菜。“結合民宿發展現代農業,不僅讓游客更多,也讓農民更富。下一步,我們還要搶佔南方城市的農産品市場。”吉樂鄉黨委書記裴向東説。

  生態立市,發展所需;城鄉一體,發展所向。梅河口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梅河口近年來相繼制定了《梅河口市決勝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梅河口市關於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梅河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等文件,推動了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堅持“大生態、大環境”理念,讓生態環境之美、和諧幸福之感遍佈每個角落。為打造生態宜居地,梅河口累計投資30億元建設海龍湖、山水等8個主題公園和36個城市花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4.7%;累計投資15億元,建成35公里“三縱三橫”河湖連通城市生態水系;在全省率先實施環衛體制改革,城鄉環境衞生實行市場化運作,機械化清掃率升至90%。

  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堅定了梅河口打造樣板地的信心,也堅定了外來人口安家置業的決心。

  “90年代外地親戚到梅河口,住1天就喊着走。現在他們來串門,住1個月還住不夠。”41歲的梅河口環衛工人於冰冰説,家鄉路變寬了,花草樹木密了,旅游景點多了,公廁收拾得勤了,大街小巷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連大連的親戚都張羅在梅河口看房了。

  2021年,梅河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近年來,當地還先後獲得綜合實力、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質量、營商環境、綠色發展、治理能力、投資競爭力、縣域發展潛力等8個“全國百強縣市”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

  “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王愛明&&,“十四五”時期,當地將按照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的規劃定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力爭實現“6868”目標——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翻一番,分別達600億元和80億元以上;城區常住人口達6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80平方公里。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梅河口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繪就,幹事創業的&&已搭成。吉林東南部,一座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城市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