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從而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必將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階
文 | 姜偉超
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對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提出明確方向。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為擁有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第一大國。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産保持穩定恢復態勢,增加值較上年增長3.6%,高技術、裝備製造業支撐強勁,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民用飛機等産量分別增長16.3%、15.0%、10.5%,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現代化産業體系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産業鏈仍存在一些突出薄弱環節。特別在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體、航空發動機及機載設備、關鍵材料等領域,由於技術門檻高、産業化難度大,“卡脖子”風險仍存。不斷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重要一環。
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從製造業規模佔全球30%,到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位居世界首位,從22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布局建設,到技術改造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4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進一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嚴峻複雜的發展環境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要求,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夯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物質技術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優化生産力布局,推動重點産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産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沒有産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方能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豐沛。
着力提升産業發展的安全性和國際競爭力,應當用系統觀念解題作答。既要順應産業發展大勢,注重各産業、各要素的內在關聯性,協同推進産業鏈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短板産業補鏈、優勢産業延鏈,傳統産業升鏈、新興産業建鏈,增強産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同時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不斷補短板、鍛長板,用全球視野統籌戰略布局,我們定能不斷提升産業體系整體水平。
同時,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立足我國國情,一方面以創新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傳統製造業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一方面圍繞搞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把産業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實基底、開闢賽道,自立自強、開放合作,以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産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産業有序鏈結、高效暢通。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從而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必將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