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瞭望汽車 > 正文
行業

跨國車企面臨“轉型焦慮” 加快智能化建設謀求生存之路

2023-05-24 17:49:28
來源: 瞭望

    面對自主品牌電動化的快速發展,跨國車企逐漸失去在燃油車時代的先發優勢,陷入“轉型焦慮”,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産品研發重心。“老牌傳統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折戟主要是對本土市場需求理解不準確,導致産品開發沒能緊跟時代變化”業內人士認為,軟件定義汽車已是行業共識,車企需要在車輛工程設計思維上有所改變,融入互聯網思維。

    面臨失速危機

    美係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在華面臨失速危機。根據市場咨詢公司Automobility數據,2022年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汽車銷量較2021年下降20%,而福特同期銷量下降33.5%;不僅如此,兩家跨國車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隨之降低。2022年,通用汽車市場份額由2015年時的15%暴跌至9.8%;福特僅為2.1%,較上一年下降0.3%。

    同為老牌汽車巨頭的大眾,增速漸顯疲態。三年時間,大眾汽車在華銷量減少超過100萬輛,從2019年的423萬輛,減少至2022年的318萬輛,市場份額也19.8%下降至15.1%。

大眾汽車參加上海車展的展位圖 圖源:大眾汽車網站 

    日係品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豐田2022年在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為194.06萬輛,較2021年減少0.2%,這是豐田在華十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跨國車企沒能抓住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時機,電動車業務推進緩慢是其在中國市場失速的主要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

    有調研機構近日發出“警告”,如果豐田、大眾、通用跨國車企不加快向電動化轉型,到2030年,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産能的三分之一將會閒置。此外,大眾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3到7個百分點,而通用汽車的市場份額同樣會下降3到6個百分點。

    電動化轉型受阻

    面對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跨國車企普遍表現不佳。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9.6%;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3%。

    作為福特在華電動化轉型投放的重要産品,2021年引入中國的福特Mustang Mach-E福特電馬開局不利。數據顯示2022年福特電馬全年累計上不到7000輛。對比同期新勢力造車來看,“蔚小理”交付量突破十萬輛。而福特電馬的安全性引起消費者擔憂自上市以來,車輛因品質缺陷問題,多次在中美兩國進行召回。

Mustang Mach-E福特電馬 圖源:長安福特網站

    加速新能源汽車投放的通用汽車,基于奧特能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新能源汽車遇冷。2022年底,凱迪拉克Lyriq的正式交付,全年累計上險量不到3000輛。不久前,通用汽車在華合資品牌上汽通用換帥,有專家認為,近兩年,在自主新能源汽車的衝擊下,上汽通用面臨極大壓力新任領導者急在電動領域做出成績。

凱迪拉克Lyriq 圖源:凱迪拉克網站

    在跨國車企中,大眾汽車電動化轉型較為積極。2022年,大眾ID.係列電動車在華銷量達到14.31萬輛,同比翻倍。相比大眾汽車在燃油車領域的成功,ID.係列所取得的成績,仍然無法和比亞迪、廣汽埃安等自主品牌相抗衡。大眾汽車去年在中國純電動車市場上的份額僅為2.4%。

2023ID.之夜  圖源:大眾汽車網站

    以豐田為首的日係品牌,在電動領域布局較為緩慢。有專家認為,豐田電動化轉型過慢的原因之一是此前過分重視氫能和混動,以及其掌舵者一直不看好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因此不願意在此領域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盡管跨國車企已經開始加速在新能源市場投入,但由于軟件係統不夠智能,推出的車型在市場沒能受到廣泛關注”有專家分析,跨國車企搭載的車機係統嚴重落後,國外工程師不了解中國人的消費使用習慣,他們認為智能化應該體現在自動剎車、轉向等方面。

    而IDC中國智能汽車消費者調研結果顯示,近半數用戶認為車載智能網聯服務非常重要,其中手機端遠端服務、導航、狀態監測、車內個性化設置是消費者認為最重要的智能網聯功能,功能與服務內容不夠豐富是造成消費者跨國車企産品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補齊車機係統短板

    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已經全面襲來,而老牌傳統車企由于自身體係的復雜性,轉型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其不僅需要轉變造車思維,還要重新明確轉型戰略,組織構建等多個維度發起變革。

    有專家提出,傳統車企只有加強軟件體係的建設,才能與自主品牌相抗衡。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方寅亮認為,在國內市場,智能化帶動的場景創新、內容生態創新顯得更快速也更重要。因此在國內市場中,如果傳統燃油車車企對此準備不足,其産品在智能化水準與內容生態上就更容易出現劣勢。

    此前,凱迪拉克全球副總裁羅恩·哈維曾表示LYRIQ在生産初期因軟件出現問題,導致交付速度變慢;Polestar和沃爾沃汽車公司也因軟件開發問題,推遲其下一款電動車的推出。大眾汽車研發的軟件係統一直被消費者詬病,旗下品牌奧迪、保時捷、賓利因軟件開發進展不順利將晚于預期推出部分新車型。

    5月8日,大眾中國發布公告稱,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CARIAD的監事會批準了公司的全面調整計劃。除首席人力官 Rainer Zugehör 之外,CARIAD 董事會成員集體“下課”。

    研發速度緩慢、競爭力不足、虧損嚴重被認為是CARIAD高層大換血的主要原因。大眾ID係列因軟件問題推遲交付,交付後出現大面積黑屏當機、娛樂資訊係統啟動緩慢且線上服務無法支援等問題將大眾汽車推向輿論漩渦中心。大眾集團財報顯示,2022年CARIAD虧損高達20.68億歐元(約合157.25億人民幣)。

    反觀沒有造車經驗的新勢力品牌以及在燃油車時代發展緩慢的自主品牌,由于車機係統、智能座艙體驗領先于跨國車企,其生産的新能源汽車廣受本土消費者認可。

    在華為車機係統的加持下,2022年,問界M5、M7和M5 EV三款車型上市銷售,全年交付超過7.5萬臺;比亞迪自研的DiLink車機係統不斷升級,從4G版升級到5G版,助力品牌2022年銷量累計超過185萬;廣汽埃安抓住機遇重塑品牌,不斷在智電領域加強研發投入,最終形成“埃安速度”2022年銷量超過27萬臺,同比增長126%。

    對智能汽車而言,如何通過升級車機係統讓汽車成為車主依賴的智能終端,成為越來越多車企思考的新課題對跨國車企而言,如果不能補齊短板,不排除有企業面臨重組或淘汰的命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