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建設 交通先行

2023-05-22 15:57:29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21期

 

 

武漢“光谷光子號”空軌列車(2023 年5 月 9 日攝) 肖藝九攝 / 本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實現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階段性轉變,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我國由“交通大國”逐步向“交通強國”邁進

截至2022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裏程超過600萬公里,港口擁有生産性碼頭泊位2.1萬個,全國內河航道通航裏程12.8萬公里;民用頒證機場達254個;共有5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裏程超過一萬公里

  文 | 施先亮 王超

  

  交通運輸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經濟活動,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産業,是社會和經濟運作的基本載體,也是發展的必要條件。

  建設交通強國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戰略將我國的交通建設重心從追求發展規模轉到追求品質效益,從各種交通方式獨立發展轉到建設多層次交通一體化體係,體現出對交通運輸的高品質發展要求。

  從建設“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到提供便捷暢通的旅客聯程運輸、經濟高效的貨物多式聯運,再到共用經濟交通新業態的涌現、城市內無障礙出行設施的完善等一係列交通供給側改革措施,一步步滿足了人們對多元化、差異化和定制化交通出行的需求。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縱橫尺度大,但生産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人口基數龐大且高密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同時,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出口國,離不開完善、穩定、高效的物流供應鏈和産業鏈做支撐。

  圍繞立體化、現代化和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安全、便捷、綠色、高效和經濟的交通運輸出行服務,既能夠實現人口、資源和國土空間的有效配置,有力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實施,協調城鄉交通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又能夠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穩定發展的物流供應鏈體係,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交通先行的具體要求。

  擘畫宏偉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對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明確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任務和路線圖,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此,我國交通建設進入發展快車道,基礎設施高速發展、服務水準逐步提高、對外合作明顯加快,交通運輸發展實現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階段性轉變,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我國也由“交通大國”逐步向“交通強國”邁進。

  繼“交通強國”納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之後,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黨的二十大又將“交通強國”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進行決策部署。2019年《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簡稱《建設綱要》)的發布明確提出了交通強國的建設目標、原則、宗旨,2021年2月出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重要論述的關鍵舉措,也是指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綱領性文件。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預計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交通強國,2050年將全面建成交通強國。

  根據2022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分別在立體交通設施網絡、城鄉區域交通協調、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現代化、運輸服務供給、智能技術、綠色低碳、交通安全保障、交通治理體係改革、高水準對外開放合作、規劃實施保障十個方面進行戰略部署。日前,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簡稱《行動計劃》)。制定實施《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扎實推進《建設綱要》《規劃綱要》(統稱“兩個綱要”)實施、做好“十四五”“十五五”兩個五年規劃銜接的重要抓手,是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行動計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與“兩個綱要”重點任務相結合,與《發展規劃》戰略部署相匹配,提出了未來五年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行動目標和行動任務,是指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文件。

  八項驕人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建設進入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準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交通強國建設取得一係列驕人的成績。

  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四通八達。截至2022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裏程超過600萬公里。包括鐵路營業裏程達15.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裏程佔到全球一半以上,達到4.2萬公里;公路通車裏程5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裏程17.7萬公里,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國高速公路裏程的2倍;港口擁有生産性碼頭泊位2.1萬個,全國內河航道通航裏程12.8萬公里;民用頒證機場達254個;共有5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裏程超過一萬公里,達到10291.9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運輸服務水準持續提升。2022年,全國營業性客運量達55.9億人次,全國營業性貨運量506億噸,港口吞吐量156.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億標準集裝箱。高速公路9座以下小客車出行量超171億人次,網約車、共用單車日均訂單量分別達2000余萬單、3500余萬單。郵政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

  對外合作不斷加強。從十多年前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開往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約25個國家208個城市,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6.5萬列,運輸貨物超600萬標箱、貨值3000億美元,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開通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300余條,海運服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沿海國家,國內航空公司經營的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

  鄉村振興和城鄉交通協調發展。鐵路已經覆蓋全國81%的縣,城市人口規模50萬以上的城市高鐵通車率超過93%。十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超過1000個鄉鎮、10.5萬個建制村解決了通硬化路難題,農村公路總裏程從2011年底的356.4萬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萬公里。農村交通條件的改善為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援。

  新技術新業態加快推進。我國交通運輸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高速鐵路、跨海橋隧、深水航道建設的成套技術等躋身世界前列。其中高速動車“復興號”、C919大飛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北鬥技術深入應用,旅客乘客出行應用人臉識別係統推廣。交通大數據互聯互通、智慧化智能化新技術應用不斷創新,交通運輸新技術從供給側到需求側都有劃時代性的轉變。無人駕駛、車路協同等研究應用也快速發展。網約車、定制公交、預約出行、網絡貨運等新模式不斷涌現。郵政智能快遞終端廣泛布點,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在快遞領域示范應用。傳統交通業態和新信息技術相結合,催生了很多交通運輸新業態,為服務人民群眾、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成效凸顯。交通大發展不僅帶來交通“硬體”的快速發展迭代,也伴隨著交通“軟件”的融合升級,從最初的交通運輸領域分頭管理到交叉管理,再到一體化協同“軟聯通”,我國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等體制機制改革逐步顯現出積極效果。綜合交通運輸法規標準體係也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放管服”、綜合行政執法、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投融資體制、收費公路制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區域港口一體化等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

  綠色化交通建設領域成果突出。“公轉鐵”“公轉水”等模式逐步推廣,深入開展多式聯運,推進鐵路電氣化改造,深入推進港口和公路綠色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公交專用車道從2012年的5256公里增長到2021年的18264公里。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領域,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提升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推進船舶使用LNG動力和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加快老舊車船改造淘汰,2012年以來,我國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000多萬輛,拆解改造內河船舶4.7萬余艘。

  交通安全管理水準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國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産事故起數、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4%、4.5%,鐵路運輸安全持續穩定。同時,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積極應對颱風等各類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妥善處置沈海高速溫嶺段槽罐車爆炸、長江口油船碰撞起火等突發事件。

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江蘇揚州段(2022 年 12 月 19 日攝) 孟德龍攝 / 本刊

  未來主攻方向

  堅持高品質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有強大的交通基礎設施與運輸通達能力。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進入完善設施網絡、精準補齊短板的關鍵期,促進一體融合、提升服務質效的機遇期,深化改革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期。圍繞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交通都起著基礎性、服務性、先導性作用,交通強國戰略是有力支撐國家其他重大戰略實施的關鍵領域。

  對照交通強國建設一係列目標,未來將聚焦十大主攻方向。

  一是構建高效率的“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係統,加強綜合交通統籌融合,加快建設20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80個左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二是解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繼續加強“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進一步改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提升交通公平性。

  三是建設安全可靠的物流供應鏈網絡,推進國內外物流供應鏈體係建設,深化交通運輸與相關産業協同發展,提升全産業鏈、供應鏈的支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快交通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拓展智能交通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交通裝備的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和自主研發性,強化交通運輸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五是圍繞“雙碳”目標,推進綠色可持續交通發展模式,推進以低碳為特徵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設施與能源、水利、資訊等設施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港區、機場、公路服務區、交通樞紐場站等近零碳示范區。

  六是提升資源集約利用水準,提高交通運輸建設的有效投資水準,發展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防范化解交通債務。

  七是繼續深化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交通“硬聯通”的同時,提升交通“軟聯通”的效率,以協同管理來提升貨物多式聯運、旅客聯程聯運效率。

  八是繼續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準,協調交通運輸安全冗余與交通運輸組織能力的關係。

  九是在供給側為人民提供更豐富的定制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運輸服務産品,解決好個體交通運輸服務與整體交通運輸的關係,解決客運、貨運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將交通與城市功能的發展充分融合,提升交通運輸效率。

  十是加強與國際交通建設運營合作,以交通互聯互通及合作建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經驗參考。(作者單位:可持續交通創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