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優化學科專業 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2023-05-22 14:52:25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21期

    

改革方案能有效強化不同區域、不同高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優勢,助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要基于中國原點、全球坐標和國際標準,探索形成學科專業設置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標準”,實現從國際規則參與者到主導者轉變

  文 | 鞏金龍

  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下稱《改革方案》),這是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動應對,是對黨的二十大“三位一體”統籌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要求的具體貫徹落實,與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係改革的指導意見》一脈相承、緊密銜接、層層遞進,就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做出了係統性設計、確定了階段性發展目標、推出了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和明確具體的技術實現路線,對著力推進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係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在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地位。從外部來看,學科專業設置必須因時而動,動態契合經濟社會多樣化發展需求;從內部來看,學科專業設置涉及人才培養的各個要素,如辦學基礎、教師、學生、課程、教材等。當前,人才培養各要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改革方案》的出臺恰逢其勢、正當其時,能夠有效強化不同區域、不同高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優勢,助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聚焦“三個圍繞”設置調整優化學科專業

  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是高校的基礎性工作。從宏觀上講,學科專業設置要對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和學術前沿做出積極回應;從中微觀上講,學科專業設置要根據高校辦學基礎、學校定位、優勢特色和未來發展規劃“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是圍繞人才培養中心工作設置學科專業。“育才造士,為國之本”。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職能和中心工作。高校一切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和人才培養這一中心工作展開。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改革方案》指出,學科專業結構和品質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這為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明確了根本出發點和評價標準,起到管總的作用。《改革方案》要求高校走教育高品質發展道路,要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人才培養的思維、角度去規劃和布局學科專業設置及其調整優化,深化落實“三全育人”“五育並舉”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二是圍繞科技和學術前沿提升學科專業內涵。學科專業的內涵演繹及其建設有其自身規律,處于動態發展中,且始終與時俱進,與國家乃至人類文明進步的需求同頻共振。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來看,學科更側重于“學術性、動態性”,注重與時俱進的學術前沿發展和産業變革;專業更側重于“寬口徑、厚基礎”,注重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泛的適應能力。高校的使命是為未來培養優秀人才,並創造新知識、孕育前沿技術。《改革方案》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高校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這為學科專業設置及其調整優化指明瞭方向,能夠有效引導學校按照學科專業的內在規律和邏輯調整優化學科專業。

  三是圍繞服務高品質發展能力調整優化學科專業。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主動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勇于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支撐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使得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服務高品質發展,是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需要重點考慮的。《改革方案》指出,要以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近年來,各地各高校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增設交叉學科門類,以及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儲能科學與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合成生物學、智能醫學工程、互聯網金融等新專業,服務高品質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以“三個突出”提高學科專業服務高品質發展能力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要突出優勢特色,要鼓勵高校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持續提升服務高品質發展能力。

  一是突出區域和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特色。隨著社會生産分工的精細化,知識體係越來越雜、越來越細,對學科專業要求越來越“專”。截至目前,全國有14個學科門類、117個一級學科、67個專業學位類別、92個本科專業類、792種本科專業,學科專業細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改革方案》指出,要在學科專業基礎好、整體實力強的高校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在行業特色鮮明、與産業聯繫緊密的高校建設現代産業學院,支援高校以特色優勢學科專業為依托,建設示范性積體電路學院、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例如,天津大學作為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充分發揮新工科建設特色優勢,主動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責任擔當,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乘數效應,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入選全國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國家儲能技術産教融合創新平臺,持續建好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著力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二是突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準對接。隨著産業的高端化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産業界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其研發日益向基礎方向延伸,對人才的需求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産業界參與人才培養的意願和動力增強,校企聯合辦專業、建基地、建課程成為新常態,産教融合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態。《改革方案》指出,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明確省級有關行業部門要適時發布區域重點産業和行業人才需求。明確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行業部門要建立人才需求和預警數據庫,將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近年來,教育部成立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健全高校與用人單位溝通協作機制,推動高校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産業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例如,天津大學作為教育部化工與制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教育部材料化工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積極推進人才培養與産業的高效聯動,為人才培養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探尋有效模式。

  三是突出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建設治理機制。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政府、高校、社會、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在教育“放管服”的背景下如何構建多元主體之間高效協同的治理結構,建立科學的學科專業建設治理機制是關鍵。《改革方案》提出,高校要加強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強化省級學科專業建設統籌和管理、優化學科專業國家宏觀調控機制,對高校層面如何科學規劃、省級層面如何統籌管理、國家層面如何宏觀調控做了具體要求。概括起來講,就是要在學科專業建設中堅持“三符合兩優先一防止”,即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大邏輯”、符合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規律、符合面向未來新領域新業態的要求,優先支援“急”(國家戰略部署)、優先支援“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防止“過熱”學科專業盲目擴張,增強學科專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成員在進行交流。

該團隊通過開發和整合移動機器人、化學工作站、智能作業系統、科學大數據庫,

研制出數據智能驅動的“機器化學家”(2022年10月23日攝) 張端攝/本刊

  以“四新”建設

  引領學科專業持續調整優化

  2019年4月,教育部聯合13個部門和單位在天津大學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以新工科為龍頭係統推出了“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從思想到戰略、從戰略到目標、從目標到舉措,“四新”建設層層遞進,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面向未來體係化設計安排的教育教學改革,其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相互補充、相互支撐,正在逐步改變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樣貌,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國范式。

  從方法和路徑的維度考量,“新的專業、傳統專業的新要求、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是“四新”建設的核心要義,其將引領學科專業持續調整優化。

  一是堅持“與未來合作”。近年來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産業界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基建”等,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在帶動傳統學科專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催生了一大批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這正是“四新”建設的結合點。在産業領域,伴隨用戶需求的多樣化、生産方式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雲端化,人才需求也不斷向跨領域、多學科、智能化方向發展。高校在學科專業調整優化中,要正確處理學科發展的前瞻性、學術研究的前沿性導向與經典知識傳授的關係,不斷賦予學科專業以時代內涵。

  二是堅持“與産業合作”。係統梳理歷次工業革命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關係,可發現二者之間體現了一種良性互動,每次工業革命都推動著高等教育發生深刻變革,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強相關性。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塑著高等教育,我們稱當前的工程教育為新工科范式,強調學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匯和産教融合。《改革方案》提出,要加強教育係統與行業部門聯動,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預警、培養、評價等方面協同,實現學科專業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高校作為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之間的主要聚合點、重要紐帶,如何激活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甚至引領産業發展,是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應始終堅持的。

  三是堅持“與世界合作”。當今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挑戰,世界主要國家推出了教育改革計劃,重新思考教育方法,提倡開放辦學,超越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改革方案》強調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國際組織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建設。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和優化要基于中國原點、全球坐標和國際標準,深入開展工程專業認證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探索形成學科專業設置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標準”,實現從國際規則參與者向主導者轉變,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話語權和世界影響力。 (作者為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