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設計全國三分之一高鐵,鐵四院見證中國速度 ——專訪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淩漢東

2023-05-22 10:23:42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21期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淩漢東

從承擔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到第一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客運專線,再到創造中國高鐵歷史的京滬高鐵,鐵四院一直在創新中前行,用創新驅動跑出了創新速度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任衛東 王仁貴 尚前名

  大地寬廣,經緯通達。一條條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如巨龍奔騰在中華大地上。從為“錦繡山河織上鐵路網”到積極發揮全産業鏈優勢,開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與地上地下空間探索,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以鋼筋鐵骨編織起大地經緯,實現了物理空間的互通互達。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組建的國家級設計院,在70年發展歷程中,鐵四院先後承擔新中國鐵路建設三分之一的設計任務。目前,集團旗下擁有30多個勘察設計專業、20余項甲級及專項資質,具備服務現代交通建設全産業鏈的綜合技術優勢。

  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鐵四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淩漢東表示,將立足于自身技術優勢,實現綜合勘察技術國際並跑,智能設計技術國際領跑,為我國勘察設計提供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大腦”,同時加速將中國標準、中國方案推向全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為中國高速鐵路大規模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瞭望》:在我國高鐵建設歷史上,成立70年的鐵四院發揮哪些重要作用?

  淩漢東:1953年2月4日,承載著新中國鐵路建設的神聖使命,鐵四院的前身——鐵道部中南設計分局應運而生。作為我國首批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單位之一,鐵四院連續多年在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中名列前十,連續六年全國勘察設計收入排名第一。

  高速鐵路工程是鐵路工程技術的集大成之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新增營業裏程突破3.3萬公里,穩居全球榜首。“高鐵改變生活”,更使高鐵成為詮釋“獲得感”的代名詞之一。

  在我國高鐵建設歷史上,鐵四院創造了五個之最。

  一是最早。鐵四院是最早開始研究高速鐵路的設計院。1994年12月,鐵四院設計的中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全長147公里、時速160公里的廣深準高速鐵路建成通車,突破了準高速鐵路的技術難點,使廣深準高速鐵路成為中國鐵路客運提速的開山之作,為高速鐵路建設和運營積累了經驗,也為1996~2007年完成的六次既有鐵路大提速及其後開啟的中國高鐵建設奠定了前期實踐基礎。

  二是最快。京滬高速鐵路跑出了486.1公里/小時的世界速度;2016年,我們設計的鄭徐客專跑出了兩車交會的最高速度,兩車分別達到了420公里/小時。

  三是最美。鐵四院設計的合福高鐵,被評為中國最美高鐵,沿線經過武夷山、黃山、婺源、上饒三清山等熱門旅遊景點,沿線經過36個自然保護區,19處國家、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世界文化遺産和自然遺産。

  四是最強。鐵四院設計的京滬高速鐵路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完善了中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和技術體係,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五是最長。鐵四院設計的中國高速鐵路總裏程超過2萬公里,已設計建成京滬、京港、京福、東南沿海、滬昆等60多條高速鐵路1.4萬余公里,約佔已投入運營高鐵的34%。

  結合高速鐵路30多年研究和10多年大規模建設經驗積累和技術創新,我們組織編撰《高速鐵路設計規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和世界一流水準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係,為中國高速鐵路大規模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瞭望》:經過70年發展,鐵四院已成為築路“國家隊”,取得哪些標誌性成果?

  淩漢東:中國首條千公里級長大高鐵幹線武廣高鐵、世界一次建成裏程最長標準最高的京滬高鐵、亞洲最大地下火車站深圳福田站、“超級地下城”光谷廣場綜合體、中國首座350公里時速大跨高鐵橋梁昌贛高鐵贛江特大橋……一係列成果充分表明,鐵四院是中國交通建設的見證者、親歷者和貢獻者。

  鐵四院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骨架的骨幹設計力量,設計建成了三分之一以上(高峰期達到70%以上)的中國高鐵,同時是我國高鐵標準規范的主要編訂者,是世界上設計高速鐵路裏程最長、標準最高、經驗最豐富的設計企業。

  我們創建並確立了高速鐵路、城際及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磁浮及新型交通、長大橋梁、水下隧道、現代鐵路客站、綜合交通規劃、地下空間及TOD開發(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全過程咨詢及工程總承包等“十大核心品牌”。

  以長大橋梁為例,我們構建了高速鐵路大跨無砟軌道橋梁、混合組合梁斜拉橋、梁拱組合橋梁技術體係,設計建成通車橋梁裏程超過一萬公里,設計了數十座跨度超過400米鐵路橋梁、市政橋梁以及越江跨海的千米級公鐵合建橋梁,實現了橋梁長度與跨度的雙重跨越。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引領中國交通建設發展

  《瞭望》:鐵四院是中國鐵建旗下標桿企業之一。與以工程建設為主體業務的其他企業相比,鐵四院最鮮明的特質是什麼?

  淩漢東:“規劃設計咨詢”是鐵四院的主營産業。我們著力用好設計、咨詢、技術優勢,全面發揮規劃引領、設計支援、服務保障作用,以技術先行助力全係統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是鐵四院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因素。鐵四院始終堅持科技興企,通過經營與生産、技術聯動互促、整體強化,科技創新為全産業鏈發展打好基礎、提高競爭力。

  一方面,圍繞市場形勢和企業發展需要,構建了“2個國家級+7個省級+3個股份公司級”創新平臺,穩步推進智能勘察設計平臺建設,以科技實力彰顯業務能力。

  另一方面,從規劃、立項等前端環節著手,合理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突出高速磁浮、時速400公里輪軌等新領域和智慧交通、市域鐵路等戰略業務的科技研發,以科技支撐助力經營開拓,為鐵四院搶佔行業技術制高點贏得寶貴先機。

  《瞭望》:作為一家“設計”立身的企業,鐵四院如何保持創新的不竭動力?

  淩漢東:創新興則企業興,創新強則企業強。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綜合創新,鐵四院建立了高速鐵路勘察設計成套技術體係。從承擔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廣深鐵路,到第一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客運專線——武廣客專,再到創造中國高鐵歷史的京滬高鐵,鐵四院在創新中前行,用創新驅動跑出了創新速度。

  我們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水下隧道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鐵路軌道安全服役、軌道交通智能設計及裝備、智慧橋梁、城市地下空間等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

  建院以來,鐵四院先後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優秀軟件、優秀標準設計獎1000余項,擁有有效技術專利4000余件,穩居鐵路行業第一。其中京滬高速鐵路、大瑤山長大鐵路隧道修建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復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功注冊商標近百件,鐵四院商標榮獲鐵路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目前,鐵四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正在加速推進。該項目是鐵四院“十四五”時期首個牽頭承攬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為企業“一鍵成圖、數智轉型”目標實現,搶佔行業智能化技術制高點贏得寶貴先機。

  我們正在加速交通行業數智化轉型,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手工1.0、電腦輔助2.0到智能3.0的跨越,新增湖北省和國家鐵路局2個數智化領域科技創新平臺,成為行業內首個“數智化+鐵路”科技創新基地,打造行業智能技術策源地,帶動産業鏈發展,為中國鐵建打造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産業多方共贏、協同發展的智能生態圈奠定基礎。

鐵四院設計的福州至平潭鐵路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供圖

  加速將中國標準、中國方案推向全球

  《瞭望》:與世界一流設計企業相比,仍存在哪些差距?將往哪些方面著力?

  淩漢東:從業務規模、利潤貢獻方面看,業務發展不均衡,企業戰略規劃對資源配置、業務發展的引領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這需要充分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加強業務發展模式研究,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引導業務結構優化,力促“一業為主,多元協同”戰略落實。

  隨著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競爭異常激烈,頭部企業加速集聚成為必然趨勢,但市場開發還存在較多短板弱項亟需補強。這需要深化經營體制改革,逐步推行軌道交通、市政市場經營生産一體化管理,以幹項目促進攬項目。通過完善經營指標考核,加強協同經營、聯動經營。

  數智化轉型和智能建造與先進企業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應用係統分散、資訊壁壘、協同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我們將盡快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提升管理、生産的智能化、集約化、協同化,在安全基礎上,對可互通互鑒的應用係統、數據資訊,做到應分享盡分享,加快推進企業數智化轉型。

  《瞭望》:新時代新征程上,鐵四院在履行央企使命與擔當方面將有哪些新作為?

  淩漢東: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關鍵時期,交通行業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鐵四院具備設計、建造、運維全産業鏈優勢,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在這條賽道上率先突破,提前布局。

  去年開始,全院范圍內掀起了數智化浪潮,點燃高品質發展新引擎,從勘察設計源頭出發,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助推勘察設計數智化轉型升級。

  鐵四院去年牽頭研發的《基于北鬥導航係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改變了我國鐵路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變形監測等方面完全依賴GPS的現狀,將推動中國鐵路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智能化轉型,實現了我國交通領域探索中國方案的創新突破。

  我們將推動勘察設計關鍵技術發展,實現陸路交通領域北鬥空天地高精度定位技術突破,自主研發智能勘察設計平臺,實現綜合勘察技術國際並跑,智能設計技術國際領跑,為我國勘察設計提供真正屬于自己的“大腦”。通過打造智能勘察設計平臺,改變勘察設計行業的傳統生産模式,實現工程設計從電腦輔助向數字化智能化協同設計的整體跨越。

  我們的目標是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勘察設計平臺,提高勘察設計品質,實現“一鍵成圖”,將勘察設計全流程生産效率提升15%以上,引領行業技術迭代升級,促進交通行業高品質發展。

  目前,我們已初步建立面向智能勘測的無人機測繪、傾斜攝影、鐳射雷達、無人測量船等生産組織流程和技術管理體系,智能勘測體係基本成型,相關技術成果已在襄荊鐵路、長贛鐵路等10余個勘察設計在建鐵路項目中規模化應用,累計推廣應用裏程超過2000公里。

  同時,我們全力打造中國標準。通過攻克勘察設計智能化瓶頸,在測繪、勘察、選線、設計、交付等全流程重點攻關,形成一套中國特色的智能設計技術體係和數智化標準,加速將中國標準、中國方案推向全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今後五年我們將持續加大資源要素投入,支撐數智化研發,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勘察設計平臺,推進全産業鏈數智化發展。